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公司招聘 -

大家财险(大家财险总裁施辉)

  • 公司招聘
  • 2023-12-01 15:00
  • 龙泉小编

大家财险(大家财险总裁施辉)

文|《财经》记者 俞燕

编辑| 袁满

一个月前(9月19日),车险综合改革正式实施。这一天,是所有财险公司的不眠之夜。

“完成系统的各项切换后,便翻开了我们做车险的财险人职业生涯的又一个新篇章。”大家财产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大家财险”)总裁施辉如是感叹。

在此之前,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已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自2015年以来重启的新一轮车险费改,亦推出了两个版本的更迭和分步试点。尽管如此,高定价、高手续费、竞争失序、数据失真等车险市场痼疾依然根深蒂固,未能有效改善。常有消费者吐槽,国内车险的特点就是“这也不赔、那也不赔”。

与以往的改革不同,自9月19日实施的新一轮车险改革,不再仅仅围绕费率进行局部改革,而是涉及一系列车险经营体制机制的转变,是一次综合性、全方位的改革。

9月3日,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显示,本次车险综合改革,不仅包括商业车险,还包括交强险。不仅涉及条款和费率,还涵盖产品和服务。不仅将车险市场和车险监管纳入,还涵盖了车险供给者和中介渠道,是一次全面的、综合的改革。

根据银保监会的预测,本轮改革将带来费用率下降、保费减少、赔付率上升等变化:车险附加费用率将从40%下降到25%;商车险基准保费平均下降40%,实际签单保费约下降15-30%,减少保费支出800亿-1500亿元;交强险赔付率从63%升至74%,商车险预期赔付率从57%升至75%,经静态测算,预计改革后车险整体预期赔付率从60%升至75%。

对于本轮力度空前的改革,是否会造成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能否真正从打价格战转为以服务竞争赢得市场,车险价格能否回归合理水平,套取费用的乱象能否遏制等问题,亦为市场和业界所关注。

据《财经》记者了解,车险综合改革实施首月,市场乱象暂时得到遏制。“目前大家还都在适应和摸索之中。”一位财险公司人士表示。

在改革后形成的新的起跑线上,车险行业将面临新一轮洗牌。面对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中小公司是否有足够的实力来应对本轮改革的冲击波,是否会上演一场“生死时速”?能否真正通过创新实现转型?

“车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保费收入和承保利润均向头部公司集聚。许多中小公司转型其实是不得已之举。”施辉日前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以往车险业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价格战屡禁不止,如今受改革推动,不同的机构尤其是中小机构生存和发展,需要走差异化之路。

大家财险(大家财险总裁施辉)

(大家财险总裁 施辉;图源:施辉提供)

施辉在财险业有30余年的从业经历,早年在人保财险省级分公司工作,后来历任华泰财险总经理助理、合众财险总裁直至大家财险总裁,其履历覆盖大、中、小型财险公司等不同业态的公司,亦是20余年国内车险改革的亲历者和观察者。

施辉对《财经》记者表示,本轮车险综合改革,对保险公司的客户经营、成本管控、核保和理赔等能力皆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中小险企来说,需要寻找新的立足点,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数字化方向转变。

在施辉看来随着互联网技术、智能设备行业的高速发展,意外健康险碎片化、场景式创新型产品的推出,“未来不排除出现颠覆式创新的可能性”。

应对改革“大考”

《财经》:很多中小险企尚未形成明显的规模效应,车险综合改革后人均产能又面临下滑,成本控制面临巨大挑战,您如何看待改革对中小公司造成的挑战?

施辉:车险综合改革对所有市场主体来说都无异于一场大考,改革触及问题的深度前所未有,可以说车险市场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面对规模缩水、赔付率上升、费用率下降给保险公司发展能力、承保理赔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带来的挑战,保险公司需要充分认知、研判自身、固本强基,才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从传统车险来讲,作为中小公司,综改后优势在于监管给予更为宽松的折扣政策与费用政策,支持中小公司执行更加宽松的优惠上限政策,要充分利用政策空间做文章、争取市场。但从降成本的角度来讲,对于传统高费用高成本的渠道需要进行控制和优化。

与大型公司的龙头效应相比,车险综改带来的短期内保费下降、赔付增加,迫使中小型险企加强修炼内功,寻找新的立足点,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数字化方向转变。

另外,中小财险要在数字化转型经验、增值服务采购、风险管理等方面“抱团取暖”,从而实现互惠共赢。

《财经》:本次车险改革将“自主渠道系数”和“自主核保系数”整合为“自主定价系数”,对保险公司的定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中小公司如何提升自主定价的能力?

施辉:提升自主定价能力,其实是提升差异化定价的能力,也就是风险筛选的能力。对于中小保险公司而言,实际上考验的是精算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第一,要有车险定价模型,要有精算定价团队。对于车险的经营,公司之间差异较大,差异化定价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定价模型。因此,还没有搭建定价模型的中小公司当务之急是搭建车险定价模型,集中资源进行系统的定制开发。

第二,逐步精细化定价模型。任何定价能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的与公司自身情况磨合、升级,从最粗的定价分类逐步细分识别风险、细分客户群。只有更好地识别出不同客户的不同风险,才有可能为客户提供匹配其风险的价格和产品,进而在市场竞争中不被高风险业务蒙蔽,不被市场逆选择。

第三,精算与市场相结合。以精算为基础,要建立精算定价和市场定价相结合的定价模式,将精算定价与市场定价有机结合,应用于车险产品业务前端,实现精算与业务的融合,进而灵活调整各项政策,才能逐步实现综改后车险业务的高质量发展。

另外,还要注重两种能力的提升,以保证定价作用的有效应用,一是提升核保风控能力,二是提升理赔减损能力。

《财经》:对于改革后的车险市场走向,有一种行业观点认为是短期内会出现保费下降、综合成本率上升的现象,马太效应进一步加剧,且行业痼疾仍未彻底根除,您对此怎么看?

施辉:短期内车险保费规模将下降,赔付率上升,全行业均会面临的承保盈利压力,龙头险企将凭借自身的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再次展现出竞争优势。随着赔付率的上升行业费用率将会回归合理水平,未来对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风控能力、成本管控能力、客户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业痼疾将会通过本次车险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而逐步化解。

改革首月变化

《财经》:部分消费者反映,改革后的保费反而比改革前更高,似乎并没有体现出降费增保的效果。您如何看待风险与费率匹配的问题?

施辉:从大家财险改革后出单的情况来看,有的地区的交强险保费比改革前减少了四成多。从整体而言,不管是基准保费大幅下降、无赔款优待系数(NCD)平滑优惠力度变大、新车折扣要求接近于旧车等导致保费下降的因素,还是车型分级拉大到30档、交强险限额翻倍、商业险免责条款大幅减少等导致风险扩展保费上浮的因素,本次改革本质上都是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根本目的,使价格与风险更为匹配,使低风险客户对高风险客户的变向补贴更为弱化。

没有不合适的客户,只有不合适的价格,价格永远是和风险相匹配的,“降价、增保、提质”作为监管的指导意见,是从大数法则的角度针对的全国范围绝大多数的消费者。我认为,个别地区个别消费者的差异,并不构成对车险综合改革成败核心目标的否定,而是改革进程中拨乱反正的结果而已。

根据《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将建立每1—3年调整一次的商车险行业纯风险保费测算的常态化机制,随着经验数据的积累,未来还有望进一步调整,价格将更趋合理。

《财经》:车险综合改革后,车险代理中介面临怎样的挑战,该如何转型,您有什么样的研判?

施辉:保险中介渠道是销售保险产品的重要渠道,保险中介渠道保费收入在总保费收入的占比连续多年超过80%。综改以后,保险公司采取更严格细化的监管措施、更窄的费用空间、更高的赔付成本,持续投入高费用显然是不现实的,代理费用空间必然因此受到挤压,促成以往收单、过账类型的中介代理第一波转型。

这次综改在对产险公司提出挑战的同时,对一些中介机构也是致命的一击。车险中介的转型路线主要有三种,一是优化业务资源(例如大型汽车经销商等);二是转型成为依托技术手段大幅提升经营效率的新兴中介,提高专业性和技术性;三是转移发展中心,转战寿险业务。

《财经》:车险综合改革落地后,大家财险的车险经营策略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施辉:综改落地后,对大家财险而言,会更注重两个方面经营能力的提升:一是客户经营的能力,二是成本管控的能力。

从客户经营方面讲,我们会大力推动线上业务及直销业务的发展,打造贴身服务团队,与客户的沟通力求更便捷,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作为大家保险集团的一员,我们会在集团内寻求资源赋能,与寿险、养老等兄弟公司加强互动,共同推进交叉销售的业务合作,为客户提供车险、寿险、养老险、健康险等综合服务。

转型之痛

《财经》:有一些行业观点认为,车险综合改革后车险可能将不再成为中小公司的主要业务,中小公司如果转而做大非车险,您认为挑战和前景如何?

施辉:近年整个财险行业都有这样的感受:一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财险行业盈利空间大幅下降;二是强者恒强,弱者渐弱,保费收入和承保利润均向头部公司集聚。其实许多中小公司转型是不得已之举。

从经验来看,全行业非车险业务其实并不赚钱,承保利润基本集中在头部公司和一些专营某项业务的财险公司。

非车业务拓展周期长、前期投入大,赔案损失金额大,效益难控、耗时费力。非车险业务需要专业经营,中小公司在人才、资金、信息、技术方面都存在短板,专业能力欠缺,难以支撑非车险业务健康快速发展。

但是,基于保险业要服务于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政策导向,保险业有无可限量的潜力。在社会转型时期,政府、企业、公众都承担着巨大的经济、社会和心理压力,而保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

因此,保险业如果能够很好地发挥行业优势,满足社会风险管理需求,那么非车险业务就会拥有广阔的空间,大有可为。

《财经》:《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到,适时支持财险公司报批报备附加费用率上限低于25%的网销、电销等渠道的商车险产品,探索在新能源汽车和具备条件的传统汽车中开发机动车里程保险(UBI)等创新产品,这些创新会为车险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施辉:车险综合改革为车险市场创新提供动力,里程保险、车联网和新能源汽车保险的发展,将使未来的车险产品更加丰富多元化。

现在新能源汽车保险已渐行渐近,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预计2020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接近500万辆。可以预计,新能源汽车保险将成为车险市场的一个重要的细分领域。

近两年,得益于互联网技术、智能设备行业的高速发展,意外健康险碎片化、场景式创新型产品已成燎原之势,不排除出现颠覆式创新的可能性。

通过产品创新,客户、保险公司、渠道、修理厂和车后服务等相关参与方,可以共同构建一个共生共赢的车险新生态,实现客户利益最大化。

《财经》:车险综合改革支持中小财险公司优先开发差异化的创新产品,在产品创新上,您认为中小公司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施辉:产品创新能力的提升将为中小保险公司实现“弯道超车”提供可能。车险市场的销售一线是孵化产品创新的前沿阵地和重要力量,充分利用销售一线反馈客户需求,并与公司产品创新能力和资源深度结合,形成产品开发合力,扩展公司车险业务的来源。

从长远来看,费改的影响在于考验保险公司的风险选择能力和定价能力,中小公司缺乏对车险销售端和服务链条的影响力。

在创新产品开发方面,首先是缺乏专业团队,由于近些年车险市场的价格、费用竞争风头大,中小公司没有精力、没有资源对精算定价团队进行建设,导致人力严重不足。

第二是缺乏数据,中小公司由于自身业务量不大,难以支持创新产品所需的数据基础、以及定价策略所需的市场经验。

第三是缺乏服务资源,由于大部分不掌握中小公司车险相关的服务链条,成本难以控制,很难形成竞争优势。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gongsi/84259.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