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公司招聘 -

伊美尔医疗(机构隐匿47亿收入)

  • 公司招聘
  • 2023-12-01 15:00
  • 龙泉小编

撰文 / 陈畅

编辑 / 杨洁

伊美尔医疗(机构隐匿47亿收入)

“想过医美暴利,但没想到如此暴利!”一位网友感叹说。

近日,“杭州一医美诊所隐匿收入超47亿”的热搜新闻震惊了业界。根据媒体报道,从2017年1月至2021年11月,当地一家名为“千和”的医疗美容诊所在为客户提供医疗美容项目服务时,利用个人银行账户收取服务款,共计隐匿服务收入47.55亿元,未计入财务账,因偷逃税被相关部门处以罚款共计8827.27万元。在此期间,该机构隐匿收入孳生的利息收入为2879.68万元。

千和医疗美容诊所(以下简称“千和医美”)背后,其51岁的女老板于文红在医美圈“颇有名声”。据公开信息,其在2010年成立了千和医美,官方资料中介绍她说,“从一无所有到身家过亿”。

然而,就是这位所谓“成功人士”,却在千和医美成立的第二年,就登上过央视的《焦点访谈》,节目中称,于文红没有职业医师资格便给消费者做手术,并收取了高达12万元的手术费用。而也有媒体报道,一位消费者花高价在千和做完鼻子整形手术出现后遗症,之后千和医美被要求停业整改。

时隔多年,千和医美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其5年内40多亿元的隐匿收入,也将医疗美容行业的暴利和乱象再次推到聚光灯前。

近年来,在颜值经济的催化下,医美概念曾引来众多关注。但在二级市场上,目前上市的医美行业公司多集中在上游企业,包括华熙生物、昊海生科、爱美客等。但在2021年,华熙生物的营收为49亿元;爱美客和昊海生科则均不到20亿元。

与此同时,医美连锁机构们却盈利能力薄弱,上市进程也并不顺利。今年年初,整形美容连锁集团伊美尔在港交所的招股书失效,冲刺IPO遇阻;从2018年到2020年,伊美尔已累计亏损2.1亿元。而千和医美隐匿的收入,却已经接近医美上游头部上市公司一年的营收。

事实上,开办一家正规的医美机构投入巨大。中游的医美整形机构们“赚钱难”,不受资本市场“欢迎”的同时,反倒是一些资质并不齐全的“黑医美”机构们,通过在设备或产品上做手脚,却赚得盆满钵盈。

但这条路上,也隐藏着无数的坑。越来越多的想要变瘦、变白、保持年轻状态的消费者们走上医美之路,但等待他们的却可能是乱收费现象,以及医师无执照、医院无资质、医疗设备和材料不正规的“三非机构”。“在这些黑医美机构眼里,女孩们只是一个个待成交的单子。”一位业内人士直言。

医美风刮向年轻人,贷款也要做手术

千和医美掀开的只是医美暴利的冰山一角。

在成都的白小强是2019年“误打误撞”进入医美行业的。他在一家第三方引流公司做运营,但他发现,说白了,这家公司就是给医美机构做“拉人头”的生意,在这里员工月入五六万元轻轻松松。这让白小强觉得,“医美太赚了,简直是暴利中的战斗机。”

在北京上班的年轻姑娘肖虹最近回杭州县城老家,发现了一件颠覆自己想象的事。“我以前的女同学们几乎都做了医美。打针是最基础的,一些人还大胆地做了双眼皮和隆鼻。见我脸上一点没动,她们甚至调侃我‘看起来土,几年都毫无变化,舍不得给自己花钱’。”肖虹表示。

主攻鼻整形的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美容外科主任、整形医生师俊莉最近忙得不可开交。其发现,在暑期,很多高考生、大学生、留学生都来就诊,她在坐诊日一天要进行十几台耳朵整形手术、两到三台鼻子整形手术,复杂一点的大手术通常要提前1-3个月预约。

据天眼查数据,截至目前,国内共有8.6万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医美、医疗美容、整形”,仅2021年新增注册企业数量为3万家,年度注册增速高达50.9%。其中个体工商户占比30%,成立于1-5年内的医美企业占比超8成。从地域分布上看,广东有1万余家企业,数量最多;山东则排在第二。

医美入局者们看中的是行业背后庞大的市场需求。据艾瑞咨询数据,2019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达1769亿元,预计2023年将达到3115亿元。另据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医疗美容服务渗透率仅2.5%,远低于日本的4.8%和韩国的12.8%,未来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医美也开始走向“大众化”,尤其是“轻医美”,即无创“非手术”的医美项目。随着颜值经济的兴起,包括玻尿酸、水光针、除皱针、热玛吉、超声刀等各类医美名词,越发频繁地在社交平台上被提及。在小红书上搜索“医美”二字,瞬间可以涌出超过31万篇笔记,涉及项目选择清单、医美体验感受、疼痛等级等内容分享。

轻医美即无创非手术的医美治疗风险更低,更容易被大众接受。有机构预计,到2023年它将占据医美市场的半壁江山。

轻医美的价格更加友好,也大大降低了做医美的消费门槛。医美不再是中产人群专属,已开始吸引了很多95后的年轻人甚至未成年人。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在100家医美机构消费人群中的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用户每年在玻尿酸注射上的预算在2万元以上,其中24%的用户年均预算在5万元以上。而在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有超过70%的学生党或初入职场的年轻打工人年均玻尿酸预算也从2000元到2万元不等。

白小强表示,现在很多医美用户并不是大家想象中“有钱、有闲”的中年人。他见过的客户中,未婚姑娘为了求偶、年轻的离异女性想要改变自己,还有在娱乐场所工作的女孩认为这是工作需要,都希望通过医美改变自己。她们做的项目普遍以割双眼皮、隆鼻、脂肪填充、隆胸为主。甚至处于爱美阶段的高中的学生们,也不吝于通过整容进行改变。

“我曾经有一个客户是街边理发店的洗头小妹,她想要做隆胸。手术费总计10万元,她宁愿自己贷款5万元也要做。”

而价值观并未成熟、涉世不深的年轻人们来说,也就更加容易掉进暴利“黑医美”的坑里。

伊美尔医疗(机构隐匿47亿收入)

图/视觉中国

家中床上也能做手术,为机构拉客月入6万

90后北漂女生陈炎说,自己前不久刚刚被一家美容机构“绑架”了。有一天,她突然接到了北京一家美容机构的电话,告诉她可以免费做价格上千元的抗衰项目。禁不住诱惑,她前往这家机构进行体验。但据她表示,自己只是躺在仪器面前做了半小时,项目就结束了,而随后,她接受了机构里的“医师”长达两个小时的游说。“他们让我办卡,说原价上万元的卡只要6000元,我钱不够也可以先办消费次数少的卡,把名额先占上。”但她问起对方的资质时,得到的回答却含糊不清。感觉到不对劲的陈炎不敢接受,却被不断纠缠,“幸好我男友在,最后我才得以脱身”。

无独有偶,陈炎的朋友杨梦也说,她被自己常去的美容机构吓到了。她在这家机构中已经是“老客户”了,原来开办的是6999元6次的“超皮秒”年卡,后来还干脆升级到了1.6万元的综合年卡。但最近一次消费时,美容师又让她再花2万元“升级补差价”。杨梦说,她提出拒绝后,这位美容师的态度却顿时变了,声称她“如果不升级,项目见效慢就和机构无关了”,并说“别人20多万元办卡都没眨眼”。而这些话在杨梦看来,其中难免夹杂着“威胁”的意味。

在医美机构中,普遍存在着“乱收费”问题,不仅项目价格偏贵,在消费中也常常要求用户预付费办卡,让“求美者”们支付更高的经济代价。

不少医美机构为了拉客,与消费者之间往往存在“中介”渠道,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其他机构。医美机构们则要对这些渠道提供较高的返佣比例。在这样的模式下,因为有中间环节参与了分成,依赖这些渠道的医美机构自然也要想方设法提高收费。

白小强之前所在的公司就是这样的渠道“中介”,在网络上进行营销获客。“每拉一个人,医美机构返给我们公司30%-40%的分成。消费者做一个2万元的手术,至少6000元是进入我们口袋的。”白小强清晰地记得,他自己一个人在一年时间内,就用一个账号为各美容机构做出了140万元的流水,“分到公司就是80万元,且我们每个人运营的账号不止一个”。他所在的公司不大,员工一共只有20几个人,暴利程度也可想而知。白小强说,那时的自己,月入五六万元是“家常便饭”,公司的高管们也很快就实现了买车、买房。

为了降低成本,这些医美机构也会使用“小医生”,或者没有医师资质的医生上岗。甚至使用假针剂、假设备,以从中牟利。

“随着医美产业的快速发展,各路淘金者汇集,加入医美产业大军,行业开始鱼龙混杂,参差不齐。大量医美机构本就是抱着赚快钱的投机心态,开始脱离医美本质追逐商业暴利,引发了诸多行业乱象,受害者轻则伤身,重则送命,抹黑了整个行业。”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之东说。他所指的很多医美“投机”机构,就是外界常说的“黑医美”,业内称之为“三非”,即非正规机构、非正规医生、非正规药品。

师俊莉表示,对于正规医美来讲,医院合规成本、药物成本、仪器成本、缴税成本都花费巨大,而“三非”医美机构无疑想花最少的钱、赚最大的利润。她举例说,她所在的医院光手术室就有60多间,手术室里还要有净化过滤、无菌消毒、手术灯、麻醉机等配置。“有的黑机构能去酒店开一间房做手术,能花费多少?”

师俊莉自己是整形外科研究生毕业,经历了出国学习,花了10年时间才得到了独立操刀的机会。对于很多机构培训几天就拿证上岗的“医师”们,她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愤怒之情:“非法上岗是一种非常不负责的行为,他们对医疗、对患者、对生命丝毫没有敬畏之心。”

师俊莉说,她接待过一位对隆鼻效果不满来进行调整的女孩。但当她问及第一次手术在哪做的时,对方竟然回答说,是在自己家中的床上,由一位“认识的姐姐”做的手术。“这事听起来离谱,但现实情况确有发生,十分可怕。”师俊莉称。

在此情况下,三非医美机构致人毁容甚至死亡的新闻,也并非少见。

2022年8月,据正观新闻报道,西安一位所谓整形科“主治医师”在自己就职的整形医院进行自体脂肪丰面颊(填充术)术中发生“麻醉意外”不幸身亡。2021年12月,河南广播电视报道称,开封一女子因微整形手术失误成为植物人,其主刀医生无行医执照。2020年10月,央视新闻报道称,江苏徐州一21岁女孩花14.5万元在整形机构做隆胸手术、隆鼻手术及唇部塑形手术,在手术台上意外去世。

2022年央视“3·15”晚会也谈及医美行业乱象。节目中报道称,市面上有所谓的“医美速成班”,号称加入者“0基础、6天”即可拿到一张“高级证书”执业上岗。

艾瑞咨询《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中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合法合规开展医美项目的机构仅占行业14%,合法医美医师比例仅有28%。相反,“黑机构”数量超8万家,是合规机构的6倍,非法执业者超过10万人,且市面流通针剂正品率只有33.3%,也就是1支正品针剂背后伴随着至少2支非法针剂的流通。

央视网指出,非法医美场所90%以上的设备都是假货,每年非法黑医美致死致残10万人左右。

上海瀛泰律师事务所胡尔玮律师表示,目前对“黑医美”的监管属于打击非法行医的范畴,案件来源主要是群众举报和社区网格化巡查发现。

据天眼查信息,近三年中,医美领域的法律诉讼事件达万余起,排在前两名的分别为肖像权纠纷和医疗服务合同类。

但是,仍然有不计其数的年轻人被三非机构带进了坑里,即便贷款也要去做医美。

邓之东表示,尽管医美行业经营环境监管趋严,但不影响市场对行业的发展预期;医美行业仍有着庞大的消费群体、强烈的付费意愿、高昂的客单价、不低的消费频次,这些都形成了医美行业巨大的市场需求,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刚需”。

师俊莉则提出,三非机构诊疗成本低,很多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风险和安全意识不够,容易图便宜,并没有认识到医美其实是件“很严肃、很科学”的事情。

获得了数量庞大非法利润的三非医美机构,也更不惜投入利用各种渠道营销,如在网上“种草”,甚至请来“医托”带动。如师俊莉所说,年轻人们缺乏相关认知,也更容易被“忽悠”。

“在小红书、微博、知乎等不少社交平台上,都分布着大量黑医托,他们几乎无孔不入,伪装成行业的熟悉者、专家、大V等,一边向大众贩卖容貌焦虑,一边向客户吹嘘推荐哪个整形机构好,再把他们介绍到相应的机构做手术拿分成。”白小强说。

对此,《新京报》也曾报道称,在小红书里,大量的“医美体验种草帖”都是由医美机构通过营销团队雇佣写手完成,一条假种草帖,只需花费5元。

只在公司待了一年就了解了不少内幕情况后,白小强决定辞职退出这个行业。“有一次,一个女孩通过我介绍去机构做完手术,她还专门发贴感谢了我。但我看到了之后非常难受,她这不是被我卖了还帮我数钱吗?我有个同事做得我觉得更过分。有一位接受了介绍做医美失败的客户,来寻求修复方法,结果她被同一个人再次介绍到了另外一家三非机构。也就是说,这个人被我们‘二次收割’了,而且做修复手术价格还更贵。”

“我良心上过不去。”白小强无奈地说。

伊美尔医疗(机构隐匿47亿收入)

图/视觉中国

医美机构上市难,暴利都被“三非”赚了?

在千和医美隐匿收入47亿的新闻曝出后,市场更关注医美行业的盈利问题。

上市的“医美三巨头”中,2021年华熙生物营收为49.49亿元,昊海生科营收为17.66亿元,爱美客营收14.48亿元。但事实上,这三家上市公司主要从事的是上游端医美原料供应链业务。对此,也有财经人士质疑称,往往一个行业上游端是最赚钱的,但到了医美行业,却显得如此不同。一家中游直接面向C端的医美机构,隐匿收入便碾压了大多数上游的上市巨头。

而同时,千和医美的隐匿收入,也超过了一些准备上市的连锁医美机构。2022年4月,明星刘涛代言的美容连锁品牌美丽田园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冲击“美容院第一股”。根据招股书,2021年美丽田园收入为17.8亿元,净利润2.08亿元,拥有超7万会员,活跃会员平均消费约超过2万元。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的伊美尔,在2021年营收只有8.11亿元。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做医美,营销和获客成本很吃利润。“大概40%-50%都是市场费用,获客成本通常在5000-7000元左右。”柠悦医美创始人靳鹏曾向媒体称。

师俊莉表示,两年前她跟业内同行交流,获得过业内的共同认知是,只有1/3的民营医美机构是赚钱的,有1/3是不赚不亏,另外1/3则是处于亏损状态。而近两年,“因为疫情影响的原因,有很多民营医美机构都已在生死边缘挣扎”。

据Frost&Sullivan统计,2020年国内正规医美服务市场中,民营机构市场份额约占82%,公立机构仅占18%。在大众认知里,医美属于“暴利”行业,但实际上,业内获取“暴利”的,往往是那些医院医生设备材料成本低、获客途径隐秘、漫天要价的“黑医美”机构。

“绝大多数黑医美机构太过隐蔽,而且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确实很难被发现,这给监管造成困难。”师俊莉说。

伊美尔医疗(机构隐匿47亿收入)

图/视觉中国

令人欣喜的是,医美行业已渐渐进入“强监管”时代。新氧方面相关负责人表示,进入2021年,国家大力整治医美产业、打击非法医美,这有助于医美行业“良币驱逐劣币”。

据了解,2021年6月,国家卫健委办公厅联合8部门印发《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11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再次重拳整治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制造“容貌焦虑”等各类医美广告乱象。

与此同时,白小强称,第三方医美平台的诞生也帮消费者过滤了很多“黑机构”。上述新氧相关负责人称,平台的审核范围覆盖了机构、医生的资质认证、商品信息、社区内容等,贯穿了求美者从决策到消费的全部流程。据新氧数据颜究院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3月至2021年11月,新氧累计已拦截涉嫌违规违法医美商品1931931例、机构20015次、违规或超范围执业医生44274人次。

在此背景下,业界也传出了医美类企业IPO审查收紧,上市门槛大幅提高的声音。

据AI财经社粗略统计,近年已有多家医美公司上市未果。

冲击“美容院第一股”的美丽田园,公司纠纷不断,近三年内退赔款总额超过5000万元。而港交所最新信息显示,其上市状态尚在“处理中”。

伊美尔招股书显示,于往绩记录期间,公司也曾多次被处罚,原因主要包括违法发布医疗广告、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使用未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的医疗器械等。据查,伊美尔招股书已于2022年2月“失效”。

更早的2018年,年营收突破10亿元的“莆田系”艺星医美赴港IPO。但在2019年,在大连艺星一位女性顾客死于隆胸手术的事件曝出后,艺星医美上市梦碎。

邓之东认为,医美行业监管政策趋严但并未彻底关闭政策大门,监管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强监管将推进医美行业阳光透明、加速成长,成熟规范,形成一个更加规范、更加透明、更加安全、更高效率的医美行业,不规范、不变革的医美企业将逐渐被市场淘汰。

而在行业仍处于发展早期的今天,师俊莉呼吁说,行业应在普及医美知识上应更努力。同时她也表示,求美者们想要“变美”,一定要去官方渠道寻找相关机构,并在充分了解医生风格、技术、理念之后再做选择,避免遭受身心、经济上的多重损失。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白小强、肖虹、陈炎为化名。)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gongsi/84268.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