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以后,刘伯承的病情愈发的眼中,几乎丧失了思维能力,此后,他就在医院里面安了家,没有离开过病床。
刘伯承的病情,一直以来就是中央领导的军委负责同志的重点关注对象之一。
为了加强对刘伯承重病的治疗,1974年3月,上级最终还是决定,要将医疗组的医疗资源稍加提升,于是,便将外地的著名心内科专家牟善初教授调到了北京,由他担任刘帅医疗保健组组长。
牟善初得到调令之后,迅速收拾行装,然后前去医院去查看刘帅的病情。
图|牟善初
这个时候,刘伯承元帅的神经系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障碍,经常在病房里面吵嚷和痉挛。
当站到刘伯承元帅的病床前,医护人员心里也很不好受,想当年,这可是和邓小平政委一块率领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家喻户晓的刘帅,可是,现在却在病床上经受疾病的搅扰,牟善初在接下照顾刘帅的命令后就告诉自己一定要扛起这个重担,等他真切的见到刘帅才将这份责任沉淀下来,他一定会努力解除刘帅的病情。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刘伯承的病情,以牟善初为首的医疗保健专家一连几天几夜都一直守候在刘帅的病床前,然后细致的观察他的每一个症状,之后,更会将刘帅的全部病历都做出来,最后再全方位的了解以前的治疗措施和手段。
可以说,对于这件事,没有人比他们更上心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治疗,医护人员又一次地对刘帅进行了检查,最后发现,他的心脏和血压都没有多大的问题,唯一需要关注意的就是他能不能恢复意识。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神经内科和心脏内科的专家们简直是抓耳挠腮,他们已经能将刘帅的病历倒背如流了,甚至想要从病理学的角度寻找答案,可惜,他们的办法都以失败而告终。
而且,刘帅已经82岁了。也遭受不住他们是不是的折腾。最后,专家们只得一脑袋钻进图书馆里面,然后一本本地查找国外最新医学图书文献,试图从里面寻找答案,没想到,真的让他们找到了,医疗小组们翻遍了国内外医学文献,随后将一份医疗方案交付出来,而这份方案也很快得到了中央的批准。
果不其然,当他们将新方法在刘帅的身上施展后,他的病情果真得到了好转,不得不说,大家的一番努力没有白费。
这天,罗瑞卿大将和杨成武上将前来看望刘伯承,当他们走到刘伯承的病床前,发现他已经丧失了说话能力,这两位曾经和他并肩作战的将军,就这么在病床前泣不成声。
还留在现场的医护人员看着他们这般交情之深,也不禁被他们感动得无以复加。
图|罗瑞卿
最后,在医护人员和刘帅的夫人汪荣华的共同照顾之下,刘伯承的病情终于趋于稳定。
在这之后,刘帅又在病床上面度过了12年,也创造了生命中的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不论世事如何变迁,也不论自己的身体如何,刘帅一直都全身心地将自己奉献给党。
1958年9月,刘伯承被任命为中央军委战略小组组长。
其实,在很多人的心里,这个头衔几乎没有什么作用,说白了就是一个“虚衔”,因为它既没有人马,也没有经费,更加没有专门的办公室,可是,在刘伯承看来,他根本就不在乎这些,他只想为自己深切热爱的祖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功名利禄在刘帅这里都是浮云,他只会将自己全身心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当中,夙兴夜寐地为国防建设,尤其是战备工作操劳。在工作中,他经常是亲力亲为。
图|刘伯承
即便他已经身患疾病,却依旧选择深入部队和深入边防,然后经过调查研究和了解情况,最后再实事求是地进行问题的分析,最后,更是亲自动手给中共中央军委书写了一份详细的考察报告:
从世界战略形势到未来反侵略战争的战场准备,从一种武器的研制、一条铁路西安的修筑,再到每一个战士负荷的减轻,无一例外都是经过他周密的思考才一字一句的撰写下来,最后才敢及时的向中共中央军委和总参、总政和总后提出建议。
对于自己的身体,他也经常选择自我调侃,他经常说自己是一名“伤残军人,”是军委的“编外参谋”,所提出的建议仅仅供军委和各总部决策时留作参考,因为他自己本身就对别人将他的话当作批示,虽然他很多的具有远见卓识的建议经常受到军委和各总部的重视,可是,他仍旧希望大家都具备极高的思考能力,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他提出的建议为加强国防建设和保卫边疆的斗争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年后,他带领几名参谋人员先去了沈阳,之后经过吉林省延边朝鲜自治区北上,到达牡丹江市,接见了黑龙江省委和公安总队负责人,乘船巡视了镜泊湖周围的地形,参观了一个军工厂。
图|刘伯承
只是,这一路上舟车劳顿,他根本就没有办法得到良好的休息,恰恰相反,他每到一地就得看书、看报、看地图,随后进行调查研究,最后还得同当地的领导人进行商讨工作,这么做的直接结果就是他的眼疾又一次的发作了,他终日处于头晕目眩之中,这样的情况下,他本来应该进行休息和检查身体,可是,他选择的是坚持进行继续调查,这样的精神是很多人都对他敬佩的根本原因之一。
1965年春节,原八路军129师的几位小参谋王乐天、李炳辉。王南、卫垒、廖开芬、机要秘书廖家岷等人,在钟泽民的邀请之下,纷纷相携到刘帅的家里拜年。
当他们走进刘帅的家里,发现在两间房大小的客厅里面,摆着两套带补丁的浅蓝色布套的就沙发和几把椅子,房间的一角则摆放着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而客人们都聚集在了客厅里面。
不一会儿,刘帅被一位战士搀扶着走了出来,这时候他的视力衰退已经很严重了,看着这个风烛残年的老者,再想想当年在战场上意气风发的他,不禁有一种“廉颇老矣”的沧桑质感。
汪荣华看到大家一脸的难受,只好宽慰大家:“斗大的字还可以认出来,衣服的颜色还可以分辨。”
图|汪荣华
即便是这个时候,刘伯承依旧如当年那样的朴素、热情、平易近人,他头上戴着一顶旧毛线帽,身上穿着一套旧棉军衣,虽然看起来有几分清减,可是,精神确很不错,尤其是在看到有这么多人来看望他,更是显得愉悦,他上前和大家一一握手,然后耐心的聆听每一个人的声音。
即使炮火连天的年代已经和他相隔了好些年,他却依旧能够通过他们的面容清楚地叫出他们的名字,然后指出谁是哪一科的参谋,当时的科长是谁。
能够在经年之后还能得到刘帅这么郑重地对待,他们脸上的笑意根本就掩藏不住。
当时,钟泽民还戴上了在北海舰队当航空兵回北京探视的大儿子,刘帅一脸笑意地拍着他的肩头,无不感慨:“当时你们参加革命时,也才十几岁,也是这么高的青年,现在,你们的娃娃都这么大了,我们怎么能不老啊!”江山代有才人出,他们不服老都不行,未来,祖国还需要这些小年轻共同建设。
说着,他就让妻子汪荣华将昨天有人给他送来的浙江温州蜜橘弄一大盘,用来招待大家。
在桌子上,大家更是畅所欲言地聊天,说着说着,就不免说到最近下的几场大雪,他转过身询问钟泽民:“你是从四川来的,这几场大雪下得好,大雪兆丰年嘛!但西藏同四川不同,那里是大雪山,交通就发生困难。那里的人民是拾牛粪当柴烧的,这样大的雪,拾牛粪就困难了。你是不知道西藏近几年搞出了煤没有?万一国家有事,军队要保卫边防,是不能只靠牛粪烧饭的,没有煤炭怎么行?”
钟泽民对于这方面的情况还不大了解,不过,他还是斟酌地说道:“胥光义同志过去负责过进藏支前工作,现在再地质部工作,可能了解这个问题,我回去后立即向他转达。”刘伯承听到这番回答,这才满意地点点头。
在场的人看到老元帅能够从下雪考虑到国防以及人民生活这样的大事,觉得自己深受教育,却又忍不住地感慨,如果刘帅再年轻一些,他一定还能作出不少让他们瞠目结舌的成就。
1972年,刘伯承自知身体状况已经日趋衰弱,所以给叶剑英写了一份长信,然后还呈递给中共中央军委一份材料,这份材料里面包括了他对于军事训练、院校建设、参谋工作、政治工作、后勤工作;对海空边防建设、国防战备工事构筑;对未来反侵略战争的战略方针和作战指导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可不要小看这些东西,它们可是刘伯承60年军事生涯的结晶,他自知身体已经无法承载他过多的工作,所以,这也成为了他向党和人民所做出的最后一次奉献。
因为经受疾病的折磨,1972年,刘帅的左眼也失明了,健康状况更是趋向于恶化,最后不得不住院进行长期的治疗。
所以,很快就组成了刘帅医疗保健组,这些人由解放军总医院牟善初、黄宛和匡培根这些著名的医学专家组成。
其实,众所周知,刘帅的身体是经年累月积累而成的,战争年代时,他创伤遍布了头、脚、眼、腿等部位,这些地方都经受了不同程度的残疾,等到解放以后,他更是全身心的投入到培养全军中高级干部,为了国家国防建设和部队的战略训练之中,所以,这就导致他经常超负荷的工作,最后更是直接造就出这一副伤残破损的身体,身体机能也随之每况愈下。
对于刘帅的身体,中共中央也非常的关怀,周恩来总理更是3次亲自到医院去探视他,为此,医护人员更是拿出自己看家的本领去医治刘帅,可惜,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仍旧不大明显。
毛泽东得知后,更是亲自过问,然后周恩来迅速作出了决断:“刘帅的病要以养为主。”
可惜,这个时候,不论如何将养,刘伯承的身体都没有办法复原。
图|邓小平
在工作之中,刘伯承和邓小平两个可以说是最佳拍档,两人互相尊敬,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共同谋歼敌大计。
邓小平经常对参谋人员说:刘司令员年大体弱,一定要注意他的身体!有事多找我和参谋;他是我们的军事家,大事才找他决策。
刘伯承则经常说:邓政委是我们的好政委,文武双全,我们大家都要尊敬他,都要听政委的。
在他们手底下办事的战士们,经常说:刘邓联结在一起,像一座威严的山。一座威严的太行山,一座威严的大别山、一座威严的喜马拉雅山。在刘邓之间,是难以放进一个顿号的。
事实也是如此,刘邓之间的关系是真的好到让人羡慕。
1945年10月,平汉战役前夕,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在涉县赤岸村共同运筹、制定、部署平汉战役的作战方案。 那个时候,刘伯承的大儿子已经7岁,被取名为刘太行。邓小平的儿子两岁,还没有取名,却因为长得胖,所以一直被称为“”胖胖。
一天,刘邓两家都在院子里面休息,然后逗着年幼的胖胖玩,邓小平的夫人卓琳对邓小平说:“咱们孩子都两岁了,总叫胖胖也不行呀!该给孩子起个名字了!”
邓小平思索良久,终于说:“胖胖也出生在太行,我们也起个‘太行’,叫邓太行吧”
卓琳对他这个主意显然不同意:“不行,不能都叫‘太行’呀,”卓琳知道靠邓小平取名万万不可以,于是转而对刘伯承说:“司令员,你的儿子占了我们的名字,你得给胖胖起个名。”压力给到了邓小平这边。
刘伯承笑了笑:“这是政委的事情,与司令员没有关系。”
邓小平则说:“谁都知道刘邓不分嘛!你就给起个吧!”
既然政委已经要求了,刘伯承自然也不能推诿,于是一口气答应了下来:“那好!”
然后,刘伯承将胖胖叫到了跟前,摸着他的脑袋,然后让夫人汪荣华把桌子上面写的几个字拿了过来,说:“我刚才写了朴实方正四个字,这孩子生得正是朴实方正,叫个‘朴方’好不好?”
邓小平和卓琳没有想到刘伯承为胖胖起了寓意这么好的名字,便异口同声地说道:“好!很好!就叫朴方吧!”
图|邓小平
卓琳拉住了胖胖说:“快,谢谢伯伯。”
跑到一旁玩耍的刘太行看到之后,也跑了过去,然后抬着胖胖的头向他爸爸行了个礼,满院子里都是欢声笑语,从此以后,邓朴方这个名字就这么叫开了。
跟在两人身边的工作人员也曾回忆:“邓政委比刘司令员年轻十几岁,他总是把刘司令员当兄长那样尊敬。刘司令员也同样尊敬邓政委,每当邓政委出征时,不论是酷热的盛夏,还是严寒的冬天,刘司令员总是步行送上一程又一程,再三叮嘱邓政委身边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时刻照顾好邓政委的生活与安全,分手后,直到目送邓政委身影消失了才转身返回。”
1986年,10月7日17时40分,刘伯承因就久病不治而与世长辞,享年94岁。
10月16日,刘伯承的追悼会在首都人民大会堂举行。在场的3000多人聚集在一起,共同悼念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接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军事教育家。
如刘伯承所愿,最后由邓小平主持了追悼会,而胡耀邦则朗读了致悼词。
图|邓小平
邓小平在撰写《悼伯承》一文中写道:“伯承久病,终于不治。我和他长期公事,相知甚深。他的辞世,使我至为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