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李贤焕
编辑/ 董雨晴
8月25日,科创板AI计算机视觉第一股格灵深瞳发布了上市后的第一份半年报。
报表显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7亿元,同比增长62.33%;归母净利润-1256万,同比大幅收窄77.93%。
今年3月登陆二级市场以来,格灵深瞳发布了一份Q1季报,以及一份半年报,加上IPO前递交的招股书,可以一窥公司的经营情况。
从数字上看,格灵深瞳从上市前到现在,走着一条营收增长稳健、亏损持续收窄的路线。
财报显示,其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62.33%,亏损收窄77.93%;经营产生现金流亏损收窄85.68%;格灵深瞳在报告中解释称,订单增长推动了营收,叠加股份支付费用减少带来了亏损大幅收窄,此外,上半年应收账款回款增加也改善了经营现金流的表现。
此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630万,这个数字在去年同期为-4404万元。根据报告数据计算可得,上半年的毛利率为62.39%,在Q1的财报里,毛利率为65.84%,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格灵深瞳在二季度实现了净利润转正。对比上半年报和Q1财报,1-6月公司亏损1256万元,其中1-3月亏损超过1400万元。
同样,经营现金流也大幅改善,Q2经营现金流实现转正,1-6月经营现金流为−630万,这一数字在Q1为−2980万。在AI行业大范围用亏损换营收的普遍现状里,这个表现显得尤为难得。
在外部环境变化的今天,登陆二级市场对于身处AI赛道的企业也是一个倒逼自身进步的过程。
对一众AI企业来说,造梦和现实的转变来的很快。随着AI企业带着持续亏损的招股书登上二级市场,外界得以从一份份招股书中窥见AI赛道的商业化难题。
不盈利本身并不致命,但造血能力有限、持续增加的研发投入和营收增长都难解长期亏损等问题,一度像一朵乌云飘在所有AI企业头上。
为此,AI企业们都讲出了类似的故事:先流血再止血,再造血。在规模持续增长之后逐渐改善盈利表现。
在已经上市的AI企业里,云从在招股说明书中对盈利做前瞻性披露,预计2025年度可能实现盈利,格灵深瞳招股书则预期在2023年实现盈利,这是仅有的两个对盈利时间的预期。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格灵深瞳实现盈利、经营现金流转正显得更加难得。
格灵深瞳创立于2013年,是国内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先行者,与“AI四小龙”的商汤科技(2014年)、旷视科技(2011年)、云从科技(2015年)、依图科技(2012年)基本同一时段入局。
格灵深瞳在创立初期顶着“天才AI公司”光环,是被资本看好的明星团队,联合创始人赵勇曾供职于谷歌总部研究院任资深研究员、是Google Glass 的七位设计者之一。
尽管成立时间接近,也同样在过去一两年间先后交表冲击二级市场,如今格灵深瞳不管从业务还是团队规模以及未来的发展思路方面,与AI四小龙其实已经不在一条路上。
目前,格灵深瞳在市值上为云从的三分之一,从研发人员规模上来看,格灵深瞳在报表中披露,研发人员为227人,这还是在过去一年增长了百分之五十的情况下达到的数字。而在这方面,商汤在2021年就已经超过了4000人。
在业务方向上,格灵深瞳2013年成立后没有快速投入安防市场,回看当时,安防是第一个能为计算机视觉买单、提供巨大市场的方向。直到2016年安防领域在AI企业、传统安防巨头的混战中逐渐趋于红海,这也是格灵深瞳在收入上略有所缺失的原因。
讲了不一样的故事,花着更少的钱,格灵深瞳在很早就学会了稳健增长。过去三年,格灵深瞳营业收入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同时在盈利表现上也持续改善。
如今格灵深瞳的业务结构里,智慧金融、城市管理、商业零售三大领域为主要部分。其中赵勇在上市后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银行业务增长最快,也是质量最高的收入。原因在于银行客户对于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认知很专业,需求稳定、产品形态也更加标准。
而大客户是典型的长周期用户,决策流程长对核心系统的要求高,验证时间可以长达数年。而一旦形成合作,则不会轻易更换合作方,这带来了良好的业务稳定性。
这一说法,也回应了市场对于“大客户依赖”的质疑。
而相比之下,格灵深瞳在战略上选择降低安防业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为降低收入占比,业务以软件为主、减少硬件,维持70%以上的业务毛利率。
格灵深瞳的稳健、健康表现也在上市过程中体现出来。在排队交表上市的AI计算机视觉企业里,格灵深瞳是A股交表最晚,但最早上市的,这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监管认可。
时至今日,格灵深瞳仍是一家需要继续向市场证明自己的AI公司。难能可贵的是,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当下,格灵深瞳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显得尤为不易。同时,这份半年报里透露出的稳健,在AI市场泡沫破裂后的时期,也显得更加独具一格。
本文由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