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波互金行业集体暴雷的环境中,维信金科更是经历了在香港上市首日的破发。6月21日,线上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维信金科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交易。开盘后,维信金科股价持续下跌,迅速跌破发行价。
纵观维信金科的财务数据更是发现,被称为“智能金融第一股”的维信金科,2015年-2017年3年的累计亏损金额达到了18.68亿元。
风控不足,对于贷款人申请资料审核不够严格,更是导致了申请人申请贷款购买毒品这样令人错愕的事情发生。港股上市不足1个月的维信金科,在互联网金融企业大批暴雷的情况下,如何抵御住风险?
端午节之后,就已经接连出现了唐小僧、联璧金融等高返利网贷平台的暴雷问题,随后变成了市场上的连锁反应,根据网贷之家最新统计显示,从6月19至6月26日仅一周时间,全国共计有42家网贷平台出现问题,5家国资系平台清盘并提供兑付方案,一家跑路;唐小僧、联璧金融两家平台警方介入调查;其余多数民营系出现跑路或兑付困难等问题。
“你看中别人的高利息,别人看中你的本金。”这句话已经成为了评价网贷行业“网红用语”。早在6月14日的陆家嘴论坛上,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就曾表示:“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很危险,超过10%就要做好损失全部本金的准备。”
而作为小额贷以及现金贷重要资金来源的网贷平台出现连锁暴雷现象,更使得本来就急剧萎缩的P2P行业雪上加霜。6月21日港股首日上市的维信金科,股价就迅速跌破发行价。
维信金科上市首日的发行价为20港元,与发行价持平。开盘交易后小幅上涨,报价20.15港元,随后呈现下跌趋势,最低报18.80港元,跌幅达6%。截至21日上午收盘,维信金科报19.38港元,跌幅3.1%,成交额为2.04亿港元。
事实上,维信金科并不是首个上市首日破发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早在此前,汇付天下在6月15日上市首日,就已跌破了发行价。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维信金科是国内最早的个人无抵押消费信贷公司,运营主体为上海维信荟智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有两家小贷公司、一家融资担保公司,产品包括卡卡贷、星星钱袋和豆豆钱等。
维信金科主要有信用卡余额代偿、消费信贷、在线至线下信贷三大产品系列。2017年,维信金科57.7%的业务聚集在信用卡余额代偿上,32%为消费信贷产品,10.3%为在线至线下信贷产品。
维信金科的创办人为廖世宏和马廷雄。廖世宏担任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马廷雄担任非执行董事、主席兼控股股东。然而不论是马廷雄,还是廖世宏,乃至于维信金科的其他董事,国籍均非中国大陆。也就是说,维信金科并非一家中国大陆人的公司。
根据招股书显示,维信金科2015年、2016年与2017年分别实现贷款35.3亿元、78.7亿元及245.4亿元。维信金科还表示,目前预计2018年将产生净亏损。而对于未来的盈利预期,维信金科更是表示,其对未来盈利无法保证,能否持续盈利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其中多种因素并非维信金科本身能够控制的。
根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维信金科信贷产品的贷款平均实际年利率为39.6%。维信金科的主要业务——信用卡余额代偿,截至2018年4月30日,平均实际年利率更是高达34.4%。
而在2018年2月以前,维信金科放贷形成的若干未偿还贷款的实际年利率高于每年36%。自2018年2月开始,维信金科一方面宣称不再发放实际年利率高于36%的新贷款,另一方面称如果借款人向法院申请将维信金科介于24%及36%之间的实际年利率降低,法院如果不支持维信金科对超出24%部分的利息的追索,导致其经营业绩受到影响。而维信金科的收入大部分来源正是利息收入。
根据最新招股书,维信金科2015-2017年3个月以上、12个月以下的逾期金额分别为4.77亿元、5.88亿元与11.5亿元,一个月以上逾期率为14.0%、10.6%与12.5%,三个月以上逾期率分比为10.5%、8.0%与8.7%,不良贷款率为12.2%、9.6%与10.1%。
正是这么一家3年亏损近20亿,逾期率十分高的消费金融企业,更是在2016年发现,为贩毒人员提供资金支持。
在维信金科越做越大的同时,其对于贷款资金的用途似乎却过问颇少。而在近几年互联网金融迅速增长的同时,贷款人资金去向似乎还包括了贩毒和走私毒品。而这次涉及的公司正是维信金科。
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2016年12月7日,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对陈德荣、廖晓波、徐晓辉、张镇武、陈俊平和张金标等6名被告走私、贩卖、运输和制造毒品罪进行了判决。这起刑事案件中,其中一名被告陈德荣购买冰毒的资金来源为维信金科。
在法院审判中,陈德荣对前述事实供认不讳,承认购买冰毒的钱自第二次购买冰毒开始资金来源是贷款。
根据贷款记录显示,陈德荣于2014年7月29日从杭州维仕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贷款3万元。这一贷款时间和陈德荣的口供,以及法院查明的购买毒品的情况相符。
这家杭州维仕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正是上海维信荟智金融科技限公司100%控股的。维信荟智正是维信金科的运营主体。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维信金科这样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在借款人资金用途上的管理似乎十分薄弱,而其他风控问题也许也亟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