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陛下”、“殿下”、“阁下”等称呼并不陌生,这些都是尊称。但既然是尊称,古人都是以“上”为尊,为什么要叫“下”呢?看了下面的介绍就会明白了。
“陛”的本义是“帝王宫殿的台阶”。
“陛下”的本义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
古时皇帝至高无上,卫士就在台阶下两侧进行戒备。臣子不能同皇帝直接交谈,必须先呼唤台下的侍者让他转告。
所以“陛下”叫的不是皇帝,而是叫站在陛下的人转告皇帝,表示卑者向尊者进言。
但是规矩不是一成不变的,后来臣子也可以直接与皇帝说话,但是礼节不能省。在与皇帝说话前叫一声“陛下”,就是表示自己的恭敬之意。“陛下”就演变成臣子对皇帝的尊称。
“殿下”一般是对皇太后、皇后、太子、诸王的尊称。
他们生活在宫殿之中,“殿下”原来指宫殿下的侍从,后来演变成对他们的尊称。
“阁下”原来是古代对高级官员的尊称,因为古代高级官员的官署往往称阁。后来成为对人的尊称,也常用于书信中。
古时亲朋同辈间相互见面不便直呼姓名,常常先让阁下的侍从转告,“阁下”是称呼侍从的。后来逐渐演变为亲朋同辈间的尊称。现在也多用于外交场合。
“麾”的本义是“古代供指挥用的旌旗”。
“麾下”本义就是指在旗下,引申指将帅的部属。
在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朋友相称,都可以用“足下”。这是一个敬称,相当于“您”。
“在下”在古时用作自称的谦辞。古时候的坐席,尊长者在上,所以称自己为“在下”。
古人也常用“区区”作为自称的谦辞。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我爱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