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院院士作为我国科研工作者的最高荣誉,代表着相关领域的最高水准,因此历来就是高校必争之地。两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每次增选人数不足百人,因此竞争非常激烈,入选难度非常之大。
两年一次的“两院”院士增选已经接近尾声!新科院士即将登场!在各大名校入围最终轮评选的数量统计中,清北以18人和16人遥遥领先,南京理工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也各有4人入围,令人刮目相看。
作为“重庆市”的第二名校---西南大学再度缺席这一名单,无人入围两院”院士增选最终轮名单,其实,西南大学的院士增选之殇已经持续了二十年,该校自合并组建以来,未能自主培养一名“两院”院士,这种局面该如何破解?
西南大学源自西南农业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拥有一百余年办学历史,合并组建已十六年。在百年办学积淀中,先后培养出袁隆平、吴明珠、赵进东等杰出校友,为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
西南大学官网显示:现有国家级人才104人次,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
但此数据应包含双聘院士,比如张福锁院士担任西南大学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一职,但工程院官网显示张福锁院士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西南大学的任职应为兼职。
西南大学现任全职院士可以明确的只有袁道先(中科院,1991当选)和向仲怀(工程院,1995当选)
合并组建十六年来,西南大学普遍被认为进步很大,如果从总体体量来说,确实规模得到很大提高:学科涵盖了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等12个学科门类,2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2个本科专业。
但西南大学的优势学科--师范、教育学、心理学、思政以及蚕学。蚕学虽然“世界第一”,但是只属于二级学科“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也没能在四轮学科评估中支撑学校的畜牧学上A(四轮评估是B+),家蚕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需要整改,说明方向太窄太偏。
其余优势学科也没能为西南大学带来一个A以上学科,教育学、马理论、心理学均为为A-。该校原先特色显著的师范和农学,已经不复当年。这也造成,该校虽学科众多,但仅有生物学一个一流学科,在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高校中,已远远落后于东北师大、华中师大。
尽管自合并组建以来,西南大学未能自主培养一名院士,但未来仍有希望破局:夏庆友教授主持获得国家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李加纳教授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两位教授将承担未来5-10年新增院士的希望。
年轻一辈的罗凌飞教授,主持“973”项目,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第一完成人获得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孔庆科教授,从美国顶级科研机构回国,在合成生物学,细菌遗传学及免疫学领域为西南大学带来新活力,未来可期。
西南大学作为全国师范和农学领域顶尖名校,合并组建后长达十六年的时间在院士增选工作中颗粒无收,院士增选工作成为学校亟待解决的难题,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