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势力新春季#
顺丰应该是我们每个人都用过或者接触过的。
顺丰是所有快递公司里面空运最发达的,陆运其实也没优势,前几年的双十一就翻车了。
快递行业要想找出差异化是真不容易,反正都是收取快递,然后运输,最后配送到用户手里。
整个过程对于用户体验来说,无非就两点:
第一个是用户的商品是否保存完好;
第二个就是速度有多快。
对于第一点,现在所有的快递公司其实都做得还可以,不像以前,经常会有破损。
这也是电商和快递公司共同努力的结果,商家在打包的时候只要负责任一点,就会做好保护措施,快递运输过程中注意一点,基本上就没什么问题。
但是第二点的速度问题,目前只有顺丰和京东做得还可以。
京东是因为全国极其庞大的仓储系统,一般自营的商品正常情况下都是在本地发货,距离短速度当然快,所以才会有“次日达”这个口号。
顺丰是唯一一家真正靠运输和管理做到速度最快的快递公司。
彼得林奇曾说:好的股票往往就在我们身边。
顺丰正好就在我们的身边,大家关注顺丰控股的话,就可以在平时多注意。
接下来我从基本面来初步拆解顺丰这家公司。
王卫的创业故事,应该很多人都知道,流传非常多。
王卫是一个很低调保守的人,很少露面参加交流活动,这个跟他的性格也有关系,同时作为企业的灵魂人物,也影响了顺丰的发展。
王卫很小的时候就被父母带到香港生活,并没有什么出众之处。
在1992年的时候,改革开放轰轰烈烈的进行中,我国大陆对香港地区以及国外的沟通和交易顺畅了很多。
当时王卫在顺德的一家印刷厂上班,只是普通的打工一族。
由于王卫经常要回家,也就是回香港,大家都知道香港一直都走在时尚的前线,很多商品内地还没有,只能去香港买。
所以身边不少人都要王卫帮忙购买东西,也就是现在的“代购”。
慢慢的请王卫帮忙的人越来越多,自然就开始收跑腿费。
即便是收费,业务也还是越来越多,这让王卫看到了商机。
所以仅仅一年之后,也就是1993年,王卫就辞掉工作,创立了“顺丰速运”。
从这一点来看,顺丰从第一天起,业务和名字就没变过。
由于没什么本钱,顺丰速运的场地只有一个几十平米的小门店,员工也只有6个人。
不过这并不妨碍公司的快速发展。
九十年代后,香港和大陆之间的往来基本上没什么障碍。
这就让两地之间的货物交易规模极速扩张,顺丰速运也因此从来不愁业务。
但是当时快递业务都掌控在“中国邮政”的手上,而且由于特殊的环境,中国邮政对于这个抢生意的“小家伙”一点都不客气,经常会派出所谓的稽查大队上街巡逻。
中间的信息就不多说了,大家自行体会。
所以王卫带着兄弟几个一边揽业务,一边还要打游击躲避中国邮政的稽查。
果然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在这种做贼一般的苦心经营下,顺丰速运尽管艰难,依然蓬勃发展起来。
仅仅三年时间,顺丰速运就拿下了内地和香港之间70%的快递业务。
后面政策的规范,中国邮政也不能再打压顺丰速运。
这真的是龙随风起腾九天。
顺丰从此放开手脚,大肆在中华大地开分公司,实力快速扩张。
当时的发展主要是以加盟为主,任何时候加盟都是开店速度最快的,没有之一。
不过也因此埋下了隐患。
一切都很顺利,因为当时唯一的对手就是中国邮政。
咳咳!这个不用说了,中国邮政在快递业务上最大的优势就是网点多下沉得足够深。
但是在服务和时效上,就不用我吐槽了。
所以到了1999年,顺丰就发展成快递的龙头。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段时间王卫退休了一次,他觉得公司已经步入正轨,自己就游山玩水去了。
但是随后的几年,加盟带来的服务质量下降和时效下滑是不可不免,王卫在休息期间也捕捉到了这一点。
嗅到危险的王卫于2002年重新出山,对顺丰进行了深度改革。
改革的学习标杆就是国际快递巨头,而且当时的联邦快递和TNT快递都曾试图收购顺丰,王卫当然不会同意。
但是王卫也看到了这些国际巨头身上的优点,和国内所有快递公司不同的是,他们都是直营模式。
王卫经过反思,也觉得加盟的不可控因素太多,而且随着网点的增加,想管都管不了。
所以果断的把顺丰改成直营的模式。
但是决策容易下,改革过程却是很痛苦。
首先已经有那么多的加盟商,改直营就意味着要拿出大量的现金来收购他们。
顺丰当然无法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的钱,只能缓慢进行。
从2002年一直到2008年,经过6年的推进,才终于改革完成,所有网点全都自营。
这才有了后面的只要用户下单,一小时内就会有快递员上门来取件,当商品到达站点后,两小时内就会安排快递员进行派件。
现在依然是如此,这就是跟其他快递公司的本质区别。
或许顺丰这家公司继承了王卫的很多性格,这么多年,很少打广告,完全是靠自身的竞争力获得用户的信赖。
正是这种口碑传播,让人们把快递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快递,另一种是顺丰快递。
其实王卫在顺丰上市之前,曾多次公开说顺丰不会上市。
但是让人意外的是2017年,突然就上市了。
这个也是被逼无奈。
圆通、中通、申通和韵达都纷纷上市,公司上市之后自然会拿到很多融资。
手里有钱等于就是竞争的武器。
所以那两年快递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做过电商的朋友可能有感触。
五六年前的B端快递极其便宜,只要量足够大,好像没有底线。
我以前做电商的时候,发货量虽然比不上那些10万+的店铺,快递费也仅仅才一块多一件。
当时我就经常跟朋友开玩笑,这些快递公司下面的员工,好像都是机器人。
可以想象竞争到了什么程度。
这种形势之下,顺丰也只能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上市,因为服务是需要成本的,顺丰的口碑都是用钱换来的,战争期间当然公司也需要钱。
不过上市之后的顺丰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至少在消费者眼中如此。
虽然很多人吐槽顺丰,当然顺丰也确实翻车过,还不止一次。
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当你买一个东西很着急的时候,你是会跟客服说能发顺丰吗?还是会跟客服说能发某达吗?
结果不言而喻,你一定会选择顺丰。
原因很简单,其他快递不管是四天还是七天送到,本来就是正常的,所以人们自然不会去责怪他们。
但是顺丰如果也是这个水平,那对不起,是你辜负了我们的期待,那就该骂。
所以你看在消费者的潜意识里,这就是区别。
再到后来,普遍认为顺丰的处境现在很尴尬。
运营很简单,顺丰从来都不是电商的附庸,不像四通一达那样依附于电商平台。
顺丰就像一位孤勇者,踽踽独行。
但是快递的主要来源,依然还是电商,顺丰偏偏又高傲,跟各大电商平台都有矛盾。
还记得2017年那次和菜鸟的吵架吗?
当时顺丰可是关闭了菜鸟在丰巢的数据接口。
你看已经到了这个地步。
那么对于电商平台来说,当然更愿意扶持依附于自己的四通一达。
在这种情况下,顺丰的市占率从2014年的将近12%,大幅度下滑了4个百分点。
这已经是在行业里垫底了。
王卫也显然早就意识到,所以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们的竞争对手,肯定不是来自同行,而是跨界企业”。
很是一针见血,四通一达如果没有电商平台的扶持,王卫根本不会视为竞争对手。
那么公司的竞争对手,无疑是这些电商平台。
也因为这个原因,才会有后面的多元化发展。
这些年顺丰可谓是为了多元化操碎了心,简直是病入膏肓。
比如说生鲜电商、嘿客门店、跨境电商、便利店、无人货架、同城配送、冷链等等。
上面这些都算是激起了或大或小浪花的项目,那些水漂都没起一个的就不说了。
其中的嘿客门店说一些,我当时第一次看到的时候,说实话其实挺惊讶的。
我自己很喜欢,这种无人化的小超市我觉得让我很放松随意。
不过很可惜,我喜欢不代表所有人都喜欢,最后还是关停了。
当然原因也很多,消费者素质也是一个方面,就跟前几年很火的“无人货架”类似,等于就是把商品标号价格放在那,想买就自己取货自觉付钱。
自己取货这个没问题,但是自觉付钱,这就有点考验人性了。
所以这也是现在只有无人售货机还能存在的原因,无人化没问题,但是得有监督付钱的机制,人性是经不住考验的。
对于这种跨界竞争的局面,顺丰的选择其实并没错。
既然电商平台不能依靠,那就只能打造自己的生态系统。
我记得在2017年暑假的时候,马化腾主持了一次“粤港澳大湾区论坛”,马化腾的面子还是够大,居然邀请到了王卫。
那次论坛除了邀请到了王卫这个低调人物之外,还有大疆的汪滔。
我记得汪滔全程都没说过一句话,也不知道是不是人坐在那,心里却在想怎么让无人机神不知鬼不觉飞到美国白宫去。
王卫是说了话的,而且很幽默,他说我的“低调牌坊”都砸在马化腾手里了。
哈哈哈每次想到都觉得好笑。
后来马化腾听完王卫的正式讲话后,觉得见解独到而且风趣幽默,所以笑嘻嘻的劝王卫以后多出来见见媒体,多说一说话。
王卫说:你是不知道,为了今天这个讲话,昨天晚上一晚上都没睡觉,一直练到现在。
确实很幽默,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王卫说了什么让马化腾觉得见解独到?
部分原话如下:
我觉得王卫是真的经过反思和思考的,也真的在腾讯身上找可以学习的点。
其实这个观点放在我们投资者身上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一直在强调大家要用自己的交易系统,其实说是系统,也并不复杂。
重点是我们在选择公司的时候,要有所思考,在交易的时候,要有所依据。
如果你的念头仅仅只是听风即是雨的随意交易,那到最后你不会学到什么也不会有所进步。
如果你的念头是去研究公司研究股票,那不管对错,都会进步,对了就赚钱,错了也会知道错在哪,下次不犯错也就赚钱。
说回顺丰。
王卫想打造的生态系统,今天看来,显然是失败的,至少效果大部分都不好,同城配送、冷链和供应链相对来说算是不错的,这个本质上还是围绕着原本的核心业务。
而围绕电商或者说超市的项目,基本上都顺利。
这是外界觉得顺丰现在很尴尬的根本原因。
既想破局突围,可是没能突出来,还消耗掉了巨量的资源。
到现在为止,顺丰的优势依然有,那就是空运这道坚固的护城河加上直营模式高质量服务的竞争优势,让顺丰整体上的口碑保持得不错。
即便有翻车事件,该骂的时候可以骂,但是着急要某个物件的时候,该选择顺丰还是选择顺丰。
现在其他快递公司也都想提高服务质量,但是加盟模式注定不会顺利,这一点我是看好顺丰的。
另外当前的快递行业已经很难再有增量市场,大家都在存量市场里拼刺刀。
即便是同为“通达系”的几家快递公司,互相也有竞争。
具体表现就是配送速度都在缓慢提升,虽然目前还比不上顺丰,但是以后说不定。
虽然今天是分析顺丰控股,但并不是踩低四通一达,各有各的特点和优劣势。
好啦,公司基本面讲了很多,不知不觉文章就比较长了,下面简单的说一下业绩。
顺丰上市的时间并不长,2016年借壳《鼎泰新材》上市,第二年更名顺丰,常规操作。
那个时候,顺丰就已经开始多元化的路线。
如上图所示,那个时候在运输方面就已经比较广泛了,那个时候其他快递公司主要还只是做快递业务。
而且当年顺丰的空运,就已经很发达,我从2016年的年报里面提取了下面数据。
除全货机以外,顺丰还通过自营(与航空公司直接合作)、代理(货运代理)或三方合作(顺丰、航空公司、代理)等合作模式,向国内 30 余家航空公司获取稳定的客机腹舱资源。散航日均发货量 1556 吨,日均涉及约 1300 条航线、2800 余个航班。
2016 年顺丰控股通过航空运输快件近百万吨(99.6 万吨)。
如上图所示,这是顺丰最重要的家底,这也是前些年顺丰资本开支那么大的原因。
即便四通一达现在也在布局空运,但是远远无法跟顺丰相比。
这份家底到现在,早已经大幅度增长。
到今天,顺丰控股是中国第一大、全球第四大快递物流综合服务商。
大家拿上面这张图对比一下2016年的数据就知道顺丰依然还是顺丰。
就算是空运之外的运输方式,顺丰也很不错。
空运、陆运、铁运、海运这四条线是顺丰不依赖电商平台也能孤傲独行的资本。
很多人可能不懂,快递和电商本就是天然契合的东西,为什么顺丰不能依附电商平台,比如接入菜鸟呢?
其实说到这个问题,就是一个未来空间多大的问题。
不管是什么平台,或者说什么供应链,只要依附上去,就失去了定价权。
四通一达未来的路基本上能看得见。
再比如之前分析过“果链”相关的公司。
按理说苹果的量那么大,一旦成为苹果的供应商,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
表面上看是这样的,但是我曾说过,我不看好任何一家纯粹的果链公司。
两个原因,第一个自身的成长空间取决苹果的增长空间。
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平台会把利润给算死,不会让你赚很多钱,当然也不会让你死掉。
做过外卖商家的朋友可能感触更深,比如美团,当前的局面是商家不怎么赚钱,骑手赚辛苦钱,其实美团也不赚钱。
美团不赚钱的原因先不去说他,说起来比较多。
商家为什么不赚钱,抽佣高是一个方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价格战太明显。
同样一个辣椒炒肉,他家卖20元一份,你卖30,除非你的品牌溢价有这么高,否则没人会买你的。
而且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平台会优先推荐价格低的商家,尤其是折扣高的商家。
快递行业也是一样,当并入菜鸟系统后,就间接失去了定价权。
再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比如你准备选择申通寄一个东西,但是申通想要涨价,从现在的寄件价格10元涨到18元,结果一定是失去你这个客户,你转身就会跑别的地方去寄。
到那时如果你选择顺丰,同样价格从10元涨到18元,大概率你会接受。
这还是赤裸裸的直接面对C端的议价权。
如果放在平台上就更明显了,别说从10元涨到18元,你就算是涨五毛钱,都很难。
同样你觉得顺丰涨个五毛或者一块有感觉吗?
这是顺丰不愿意接入电商平台的根本逻辑。
可能有人会问,四通一达为什么要接入?
原因很简单,没有顺丰的实力,那么显然接入比不接入要好。
另外从网点上来看,顺丰这些年的增长也是很大的。
国内末端网点16.8万个,收派员42万人,丰巢智能柜30万台。
至于仓储主要是供应链所产生的,纯快递业务是不需要多少仓储的。
比如冷链的需要,食品冷库就有85座。
当然顺丰的仓储系统肯定没法跟京东比,但是其他快递公司是比不上的。
上面这些基础设施,成就了顺丰的各项业绩。
如上图所示,时效快递是核心业务,2021年营收961.6亿,增长7.3%。
第二个大头是供应链业务,营收392亿,增长199.8%。
第三个是经济快递,营收322.7亿,增长54.7%。
还有一个破百亿的业务是快运,营收232.5亿,增长25.6%。
顺丰快运营收规模连续两年位列中国零担快运行业第一,顺丰冷运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冷链物流百强榜”第一,顺丰同城已成长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独立第三方即时配送服务平台。
除此之外,2021年的所有业务全都是增长状态。
从总的业绩表现来看。
2021年营收2072亿,同比增长34.6%,扣非净利润18.3亿,同比增长-70%,经营现金流净额154亿,同比增长35.6%。
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增收不增利。
成本上升得太快,这些年费用不断攀升,但是毛利率却不断下降。
如上图所示,毛利率原本就一直不高,巅峰期是2017年,20%的毛利率。
随后近五年就一直下滑,到2022年三季报只有12.4%的毛利率。
所以即便连年增长的营收,也没能保住不稳定的净利润。
2020年净利润69.3亿,同比增长23.2%,这是最高峰。
2021年净利润就只有39.2亿,同比增长-43.5%,主要是因为第一季度亏损导致的,
年初时候的“四网融通”项目投入大,成本高,尤其是人员成本。
随后从第二季度到现在,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2022年三季报净利润55亿,同比增长335.9%,这个是破纪录了。
当然这个增长率不能作数,毕竟2021年的表现太差了。
只能说从整体来看,顺丰的净利润经过2021年的大幅度下跌,2022年回归到正常水平。
顺丰的四网融通项目还是很有成效的,大幅度提高了效率,同时降低了运营成本。
简单说一下这个项目。
主要有四个部分,分别是:场地、中转、运输、末端。
快递的整个流程原本就是取货——临时场地——中转——运送——配送这几个环节。
由于每个城市会有很多个网点以及很多个临时场地,从客户那收回来的货物第一时间就都在临时场地。
然而把这些货物要发往不同的地区,最高效的当然是同一个目的地的货物由同一辆货车运送。
这个时候每个场地之间的联系和贯通就变得很重要。
中转融通主要目的是把“大小快慢”这四种特性的快件进行剥离,然后安排不同的运输方式进运送。
把大件的货物剥离出来单独配送,有利于小件的管理效力效率,尤其是能大大提高收派小哥的工作效率。
根据2021年的数据,剥离大件后,快递中转站的产能释放了4亿票,也就是多了4亿个小件的空间。
运输就很容易理解了,这个是一个技术活,就跟地图导航一样,当你输入一个目的地后,会推荐三条最合理的线路给你。
理论上去这个目的地的路线有很多条,但是地图经过计算,哪条路最近,哪条路最省油,哪条路最省钱,就都出来了。
货物运输也是一个道理,成本最低的运输方式,肯定是收获点到配送点的直线距离。
但是中国有那么多的城市,不可能每个城市之间都是直接配送。
这个时候就会有路线设计。
这也是一个长期进步的过程,也是一个成本和效益博弈的结果。
2021年顺丰快运的平均时长缩短了3个多小时。
可别小看这三个小时,是很大的进步。
至于末端,就是网点的意思,主要还是提高收派小哥的效率问题。
现在顺丰的大件逐渐由快运配送,快递小哥送大件的比例下降了一半,这个好处就很大了,既减轻了工作强度,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种把大件区分开的方式,就叫末端区隔,隔离出来的货物,会有单独的网络去配送。
文章有点长了,先说到这,下次再分析顺丰的时候再做补充。
顺丰无疑是一家优秀的快递企业,虽然曾想在电商方向突围,目前效果并不好,但是也别小看了顺丰的电商,跟那几个巨头电商平台当然没法比,还是有一定成绩的。
当然核心还是公司的各项快递业务。
顺丰由于起家比较早,尤其是布局空运很早,这是其他快递公司几乎追赶不上很重要的一个点。
千万不要觉得空运就是买几架飞机,建几个机场这么简单。
空运是一整套非常庞大的系统,因为空运的成本很高,只要这套系统足够完善和高效,才能盈利。
其他快递公司虽然也在往这个方向努力,但是差距还非常大。
当然顺丰也还在进步,比如收购嘉里物流,这可是国际物流的巨头。
比如新建的的鄂州花湖机场,这是亚洲第一个,世界第四个货运枢纽机场。
总的来说,四通一达的优势在于深度绑定电商平台,毕竟电商对快递行业的贡献高达70%以上。
顺丰的优势在于强大的自身竞争力赢得了一个自由身。
所以先不管顺丰控股怎么样,至少在快递行业里,是我唯一喜欢的公司。
自由多好。
顺丰控股在我的交易系统里,理想价位36元。
今天有会员朋友提意见,希望可以直接在会员里打开核心资产汇总表,之前也有朋友说过,但是限于第三方平台的功能,一直都只是图片。
不过这位朋友说链接也可以,后面我倒是可以直接在图片后面加一个在线文档的链接试试看。
另外我做了下面这张表,A股核心资产研究汇总的表格,里面精选了上百家优质的龙头公司,并附数万字的分析方法。
以后所有分析过的公司都会在上面这个表里更新数据,另外以后每周的周末,会把本周分析过的公司一起做一个深度总结,周总结也会和表格放在一起。
每次分析公司后,会在后面加一些更深度的观点或者计算方法,也会放到一起方便阅读,都记得去看。
专注于上市公司财报和基本面深度分析。
很多时候,盈亏也只是一念之间!
点赞关注持续更新内容,能为你规避很多风险。
一起探索企业基本面的研究,收获必然巨大。
小拇指,发财手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