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人才百科 -

青岛印刷厂(醉青岛)

  • 人才百科
  • 2023-12-26 19:00
  • 龙泉小编

李沧区,是李村和沧口的合称。沧口在李沧西部,属于工业区,似乎存在感并不那么强烈。沧口地界,一条纵贯南北的中轴线"四流路",从四方区北岭开始,直到流亭结束,"四流"即四方至流亭的意思。

在当年,这里是进入青岛市的唯一通道(胶济铁路不算),板桥坊的卡子门,至今很多老青岛还有印象,大马路的商业街,营子村的车马店,上街附近的日本纱厂,还有久负盛名的"三盛楼"。

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从国棉六厂往北五百五十米,这段距离被称作"大马路",又叫"上街",胶济铁路以西则是"下街"。板桥坊的"卡子门"就卡在这里,所以"上街"附近形成了很多客栈马车店,以供进出青岛的人歇脚。"上街"也就是从这时兴起,成了老青岛著名的繁华街区和商业宝地。

今天来说说,沧口已经消失了的"娘娘庙"和日商会所"红土坊"。

先有娘娘庙,后有老沧口

作为沿海自然村发展起来的城市,渔民们对海神的信仰由来已久,天后宫,又称"娘娘庙"、"妈祖庙"、"天妃庙"、"天妃宫",东南沿海多有分布。据说天后原先是第五代闽王时期的都巡检林愿第六女,叫林默娘,她生前多有神迹,死后乡里立庙祭祀,相传最能保佑海上行船安全,是出海作业人员的保护神。

青岛市旧有三座海神庙最著名,据同治十二年(1873)《即墨县志》卷十二《杂稽志·寺观》载,"天后宫三:一在东北九十里金家口,一在县西南五十里女姑口,一在县西南九十里青岛口"其实除了这三座大庙,老沧口也有一座天后宫,而且是先于沧口建置就存在的,沧口的历史文化重要标志。

那时的沧口,设立海关分卡,渔业颇具规模,海口航运发达。沧口天后宫,地方上叫做"娘娘庙",史料记载修造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慈禧太后当政时期,最初由福建等东南地区的商人为主发起,在下街集资兴建,形制仿照太平路上的天后宫,具体位置是沧台路中段,沧口火车站南侧,沧口码头东侧附近。

沧口娘娘庙仿制青岛口天后宫

如今有幸亲眼见过天后宫样貌的,已经很少了。天后宫青砖黑瓦,为道教建筑,整体两进主殿及配殿和东西厢房。殿内样貌多种说法,比较普遍的是,门槛有石鼓一对,山门供奉"千里眼"和"顺风耳"神像。大门院内东西各有一根旗杆,两株大树成荫。前殿内供奉观音菩萨神像,十八手金身坐像,手中有不同的宝物和兵器,后殿供奉天后娘娘神主,配殿供奉财神及龙王诸神。东西两厢有甬道相通,东厢会客,西厢居住。天后宫的重檐飞角和屋脊装饰,都是凤上龙下的形式,彰显庙宇主神的尊贵。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天后宫的一部分房舍,被挪用作为当时的沧口小学,延续香火的部分殿阁,香火传承至五十年代。这里还是地方上一处著名的武术传授点,当时称为国术,沧口一带习武之风颇盛,那个时期的多数人都在天后宫学过拳。门牌为沧台路85号。

解放初期,天后宫被地方改造,香烟不在,最后一任留守道长是牛福真,产权转为房产部门管理,对外公租。六十年代初,无人管理的天后宫逐渐荒废,庙舍变成印刷厂,即青岛印刷厂的前身。七十年代以后,印刷车间搬迁,此处改建为职工宿舍,至下街旧城改造,百余年的娘娘庙彻底消失不见。

娘娘庙庙会热闹非凡

由于沧口天后宫消失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最后的庙会辉煌,就在五十年代初昙花一现,从此不再。那时候,青岛刚解放,百废待兴,生活艰苦。但是民众生活中的年味还是很充足,安定、幸福、开心、满足是主基调。

有庙的地方就有庙会,沧口下街一带,是当地百姓庆贺新年的主要场地,古老的街道,韵味十足,欢乐中心就是下街中段的天后宫。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日,是庙会的时间,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天后宫成了传统文化和民俗味道的聚居地。

相传在天后宫东边的厢房墙上,镶嵌一块石碑,记载着天后宫的修建时间和善者捐款的名单,已经随着天后宫一起消失。目前存在与天后宫有关的唯一文物,是民国十八年(1929)当地渔民创立的"永除渔航税纪念碑",如今这块碑,在青岛市博物馆收藏。

沧口的地标建筑"红土房子"

解放前直到五十年代,凡是在沧口问路,当地人都会拿"红土房子"说事,比如"红土房子"以东是东山,以西是下街,以南是大马路,以北是营子村。这"红土房子"已成了当地的地理标志。

"红土房子"在如今的四流中路与兴华路交会处,它的名称因外表而得名,"红土房子"是当地百姓的俗称。它实际是1916年,日本山阳商会在此地建设的一栋厂房,用来生产红矾土,所以老沧口一带将其称作"红土房子"。

"红土房"的前面有一条水道,水流由东向西顺势而下,途经牛毛山、东山沟、"国军坟子"、红土房子、水门洞子、下街,从橡胶厂(今青岛黄海橡胶集团)门前入海。

"国军坟"和"水门洞"

"国军坟子",相传在水道北岸(今天沧口公园南门附近)。1949年5月,国民党军队负隅反抗,从即墨到沧口之间布置了三道防线,妄图阻止解放军进入青岛。三道防线,分别在即墨马山、铁骑山和烟墩山周边。潮流不可逆转,解放大军势如破竹,国民党守敌节节败退。当年许多被击毙的国民党士兵,据说就埋在此地,有十几个坟丘,当地人称之为"国军坟"。

"水门洞"靠近橡胶厂入海处,是1900年德占时期,修建胶济铁路所建。门洞宽5米,最高处4米,拱形涵洞。主要作用是四流中路一带的排水道,也是牛毛山一带水流入海口,因此被称为"水门洞"。

胶东地方的口音,喜欢在名词后面加个"子",因此就变成"红土房子"、"国军坟子"和"水门洞子"。如今"红土房子"已不复存在,水道也荡然无存,"水门洞子"扩建为三洞平行的通道。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rencai/93344.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