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人才百科 -

移动通信终端(通信行业2023年度策略报告)

  • 人才百科
  • 2023-12-30 13:00
  • 龙泉小编

(报告出品方:中信建投)

一、行业回顾

1.1、通信板块公司经营总体良好,电信运营商表现突出

通信板块 2022 年前三季度经营表现总体较好。2022 年前三季度,A 股通信板块(申万通信成分股,下同) 合计实现营收 1.70 万亿元、归母净利润 1506.55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9.81%、20.96%。如剔除影响较大个股(非 经常损益导致业绩波动较大个股,ST 凯乐、中天科技、高鸿股份、超讯通信、海能达、ST 鹏博士),合计归母 净利润 1477.85 亿元,同比增长 14.27%。通信板块超六成公司营收实现同比增长,七成公司盈利状况改善。

2022Q1-Q3,通信板块毛利率为 27.35%,同比下降 0.30pct。我们认为,随着上游芯片供需改善,预计行业 毛利率存在改善空间;期间费用率 15.77%,同比下降 0.91pct,其中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 0.54pct,研发费用率 同比提升 0.44pct,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 0.49pct,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 0.33pct;净利率 9.39%,同比提升 0.84pct。 如果剔除影响较大的 6 家公司后,通信板块 2022Q1-Q3 毛利率为 27.53%,同比下降 0.51pct;期间费用率为 15.82%, 同比下降 1.02pct,其中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 0.59pct,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 0.43pct,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 0.56pct, 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 0.29pct;净利率为 9.45%,同比提升 0.28pct。总体来看,表现平稳。

三大电信运营商营收均实现较快增长。2022Q1-Q3,三大电信运营商合计营收 1.35 万亿元(港股口径,下 同),同比增长 10.3%。其中,中国移动实现营收 7235 亿元,同比增长 11.5%,中国电信实现营收 3610 亿元(A 股口径为 3578 亿元),同比增长 12.52%,中国联通实现营收 2640 亿元,同比增长 8.0%。

三大电信运营商盈利状况持续改善,保持较快增速。2022Q1-Q3,三大运营商归母净利润合计 1387 亿元, 同比增长 12.4%。其中,中国移动 985 亿元,同比增长 13%;中国电信 245 亿元,同比增长 5.2%,剔除去年出 售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天翼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的一次性税后收益约 14.16 亿元后,同比增长 12%;中国联 通 157 亿元,同比增长 21.2%,公司营收与归母净利润绝对值再创上市以来的同期最高水平。

5G 迁转带动 DOU 及移动用户 ARPU 值提升。2022 年前三季度,中国移动手机上网 DOU 达到 13.5GB/月/ 户,同比增长 9.76%,移动用户 ARPU 达 50.7 元/月,同比增长 1.20%;中国电信手机上网 DOU 达 13.5GB/户/ 月,同比增长 10.99%,移动用户 ARPU 值为 45.5 元/月,同比增长 0.2%。

根据中信建投覆盖公司数据库,除电信运营商外,通信各子板块中,2022Q1-Q3 营收同比增速前三位依次 是:智能卡(51.59 亿元,同比增长 30.01%),物联网(254.21 亿元,同比增长 19.52%)、光器件/光模块(302.53 亿元,同比增长 17.25%)。2022Q1-Q3 营收同比增速后三位依次是:北斗(109.41 亿元,同比下降 1.85%),IDC (186.88 亿元,同比增长 0.71%),线缆(835.05 亿元,同比增长 1.20%)。

2022Q1-Q3 归母净利润表现突出的:智能卡(4.41亿元,同比增长284.06%),线缆(50.11 亿元,同比增 长 104.55%,一是光纤光缆涨价后利润弹性显现,二是由于中天科技2021 年高端通信计提大额减值),专网设 备(14.25 亿元,同增长95.15%)。2022Q1-Q3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后三位依次是:物联网(4.96 亿元,同比下降56.38%)、通信增值服务(24.55 亿元,同比下降 23.98%)、智能控制器(12.12亿元,同比下降22.34%)。

1.2、通信行业指数表现较好,但机构持仓占比处于低位

今年通信行业指数持续震荡,但表现相对较好。截至 12 月 9 日,通信(申万)指数今年累计跌幅为 11.19%, 在申万 29 个一级行业中列第 12 位,跑赢申万计算机 11.91pct、跑赢申万传媒 14.62pct,跑赢申万电子 22.00pct。 其中,今年以来通信(申万)指数最低收盘点位出现在 4 月 26 日,较年初跌幅达到 26.67%。当时,通信(申 万)指数 PE-TTM 为 25.93 倍,处于近 10 年 1.17%分位点。随着数字经济政策的不断催化,运营商的估值重塑 逐步受到市场关注,以及通信行业内深度布局新能源业务的个股表现良好,通信行业指数表现较好。基于各公司 2022 年盈利的 Wind 一致预测来计算板块估值,没一致预期的,若 2021 年净利润为正则假设与 2021 年持平,否则假设与 2020 年持平(2020 年归母净利润为正时)或与 2019 年持平(2020 年归母净利润为负时)。

2022Q3,公募基金通信行业持仓市值 450.79 亿元,占比 1.41%,与 2022Q2 的 1.39%基本持平。北向资金 持仓方面,截至 2022 年 12 月 9 日数据,2022Q3 北向资金通信行业持仓市值 193.65 亿元,占比 0.90%,相较于 2022Q2 的 0.77%环比提升 0.13pt。整体来看,公募基金及北向资金的通信行业持仓占比均处于历史低点。

2022Q3,通信行业公募基金持仓市值前十大依次为:中天科技、亨通光电、中国移动、亿联网络、中兴通讯、七一二、意华股份、华测导航、中瓷电子、中国电信,持仓市值占比通信行业公募基金持仓市值84.12%。中天科技、意华股份、中国移动、亿联网络、鼎通科技、亨通光电、中瓷电子、华测导航、七一二公募基金持仓占其流通股超过10%,分别为16.45%、16.24%、15.86%、15.49%、13.62%、12.21%、11.89%、10.77%、10.77%。

二、市场展望

回顾2022 年,国内科技行业发展受到诸多因素影响,疫情反复、国际地缘冲突、美联储加息、美国进一步施压中国科技产业等,均对 A 股市场行情造成较大冲击。展望 2023 年,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国家重视高水 平科技自立自强,大安全将成为重要发展主线,将为科技行业长期发展提供坚定的支撑。短期我们认为曙光初 现,从更长周期维度来看,我们建议适当降低对于短期扰动因素的关注,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积极布局。

2.1、电信运营商与云厂商资本开支可能回落,但不悲观

2020 年-2022 年为国内 5G 建设投入的高峰期,2023 年及之后可能进入下降区间。我们认为,未来 5G 网 络将与 4G 网络长期共存,4G 网络将优先承载城市低密度地区或郊区的个人基础流量,5G 将作为城市高密度地 区个人热点流量的补充以及政企用户行业专网的主要承载。在此思路之下,5G 网络的覆盖更为追求“有的放矢”, 叠加 5G 向 6G 的演进仍需要 6-7 年的时间,也就意味着电信运营商不会面临“3G 到 5G 快速迭代、网络加速建 设”的问题。所以,我们预计国内电信运营商的 Capex 在 2022 年基本达到高点,然后进入平稳期或下降期。

电信运营商共建共享节省资本开支。5G 建设由以往的三家运营商各建一张网变为四家运营商合建两张网。 5G 之外,4G 网络也加速共建共享。截至 2022 年 6 月底,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已共建共享 87 万 5G 基站,且共 建共享由 5G 拓展到 4G,双方累计共享 4G 基站 87 万站,节省资本开支超 2400 亿元,运营开支 255 亿元/年。 2022 年,三大电信运营商的资本开支小幅增长,结构从 5G 向云计算业务倾斜。2022 年,三大运营商 5G 资本开支已经在下降,虽然总体资本开支仍小幅增长,但增量主要来自云计算业务等。

2022 年国内 5G 新建基站数量超出预期。根据工信部数据,截至 10 月末国内 5G 基站总数达 225 万个,比 上年末净增 82.5 万个。我们预计 2022 年国内 5G 新建基站数将超 90 万个,超出年初预期,但可能将达到 5G 建设周期的顶峰,其中以 700M 和 900M 等低频 5G 基站为主。2023 年起,新建基站数量或逐步下降。虽然 5G 建设高峰可能已过,电信运营商资本开支 2023 年起可能将日渐平稳甚至会下降,但这不一定代表行业景气度一 定下行。一方面,电信运营商可能将进一步加大云计算相关的投资;另一方面,电信运营商的总投资可能下降, 但其中预计工程建设投资下降更明显,设备投资在云计算加码背景下,可能仍有增加,且毛利率仍可提升。

北美云厂商资本开支增速有所放缓,国内传统云厂商资本开支持续低迷。2022Q3,北美四家云厂商的资本开支总计 393.12 亿美元,同比增长 20.3%。其中,亚马逊的资本开支为 164 亿美元,Meta 的资本开支为 93.75 亿美元,谷歌的资本开支为 72.76 亿美元,微软的资本开支为 62.83 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 4%、117.4%、6.7%、 8.14%。2022Q3,国内云厂商腾讯和阿里的资本开支总计 133.34 亿元,同比下降 32.5%,其中腾讯的资本开支 为 23.77 亿元,同比下降 66.3%;阿里的资本开支为 109.57 亿元,同比下降 13.7%。北美四家云厂商中,Meta 预计 2023 年资本开支的指引为 340-390 亿美元,中值同比增长约 12.3%,其余三家均未给出 2023 年资本开支的 指引。

考虑到北美衰退预期及裁员潮,我们预计北美四家云厂商 2023 年资本开支的增速可能将趋于平稳,不排 除收缩可能,而国内传统云厂商由于云计算业务增速明显下降,其资本开支 2023 年预计仍将维持低位。

虽然 2023 年全球传统云计算公司的资本开支难言乐观,但我们认为未来可期。一是国内以电信运营商等为代表的国资云计算公司正在不断加大投资;二是随着国内数字经济发展,算力与存储需求仍将不断增长,这 将拉动国内云计算需求回升,进而带动投资增长;三是衰退后将迎来复苏,北美云投资也有望再次回升。

2.2、以数字经济为主线,关注产业数字化与国防信息化

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明确“加 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国务院印发的《“十四 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强调发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我们认为,数字经济作为新发展主线,一方面将 推动科技产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将强化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1、数字经济开启我国科技行业发展的下半场,产业数字化需要重视。 通过复盘美股科技行业与两轮科技股牛市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在底层硬件技术突破、智能终端普及、 网络设施完善后,有望带来上层应用生态繁荣,相关公司的股价表现也遵循此投资逻辑。当下,中国经历了大 规模的信息基础设施投资,移动通信、光纤覆盖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云计算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因此当 下更应当关注数字经济浪潮下应用侧的投资机会。应用侧既包括消费互联网应用,也包括产业互联网应用,我 们认为当下产业互联网,尤其是产业数字化值得尤为关注。此外,关键技术的自立自强也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2、复杂国际环境下,关注大安全背景下的国防信息化领域投资机会。 近年来地缘政治摩擦风险加剧,各国均加大对于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视程度,但更多是从国防军事建设的角 度出发。与此不同的是,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的中美两国,对于国家安全的内涵界定则更为丰富,存在本质 上的区别。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本质上是维护其“领导者”地位,我国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归根结底是为了自身发展、民族复兴,实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三、投资分析

3.1、数字经济开启我国科技行业发展下半场,产业数字化领域需要重视

3.1.1、从美国科技股牛市复盘看科技产业发展与投资规律

美股 30 年回顾:牛长熊短,科技引领。回顾美股市场过去 30 年的发展历史,期间经历了两次科技股浪潮, 第一阶段为 1995 年-2000 年,在半导体、系统软件、ICT 设备等行业的带动下标普 500 信息技术指数从 99 点(95 年 1 月 3 日)上涨至 988 点(00 年 3 月 27 日),累计涨幅达 898%,第二阶段为 2009 年至 2021 年 12 月 27 日, 在云计算、综合软件等行业驱动下,标普 500 信息技术指数由 242 点上涨至 3107 点,累计涨幅达 1183%。总结 来看,科技发展的规律遵循“芯片突破->终端普及->软件升级->网络迭代->设备发展->应用爆发”。

3.1.1.1、美股第一轮科技股牛市(1995-2000年)

芯片侧:CPU 商用。半导体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微处理器的发展为 PC 时代的来临奠定了基础。英特尔 1971 年发布第一款微处理器 4004,设计者是泰德·霍夫。4004 包含 2000 多个晶体管,运行频率为 108Hz, 这个单独的芯片几乎拥有与 1945 年问世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 一样的运算能力。次年,英特尔推 出微处理器 8008,8008 频率为 200Khz,集成晶体管数量为 3500 个。1974 年,英特尔推出功能更强大的 8080 处理器,其性能超出 8008 10 倍,集成晶体管数量达 6000,运行频率为 2MHz,每秒可执行 29 万条指令。

终端侧:以 PC 为代表的个人终端快速发展。1975 年,美国计算机爱好者爱德华·罗伯茨(E.Roberts)基 于英特尔 8080 设计了出了第一台微型计算机 Altair 8800,从此拉开了个人电脑的序幕。而真正使个人 PC 商业 化的则是 IBM 公司,1981 年,IBM 公司推出个人 PC IBM 5150,其使用英特尔 8088 微处理器,微软 MS-DOS 操 作系统,凭借这个产品,IBM 立刻获得商业市场认可,《时代》杂志将其评为 1982 年的“年度机器”。IBM PC 对 整个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IBM 还研发了文字处理和电子表格软件,使个人电脑逐步应用到办公领域。

软件侧:处理器性能的突破及个人 PC 的普及带来系统软件市场的繁荣,微软等崛起。自 1971 年第一款处 理器 4004 诞生以来,微处理器性能以摩尔定律的规律快速迭代。1980 年后,IBM、苹果、德州仪器等相继发布 了多款 PC 产品,PC 市场迅速扩张。1980 年,全球 PC 市场规模约 72 万台/年,到 1983 年达到了 492 万台/年,而 1986 年则进一步上升到 900 万台/年,到 80 年代末,美国的中产阶层家庭已基本普及了电脑。个人 PC 的普 及为系统软件的爆发奠定了基础,微软从 1981-1990 年陆续推出了 MS-DOS1.0、Windows1.0-3.0。

进入 90 年代 后,伴随着英特尔奔腾处理器芯片的推出(1993 年),1995 年微软推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Win95 操作系统, 该系统优化了人机交互界面,实现“桌面”这一概念,同时引入各类程序图标,IE、回收站以及“开始”菜单, 从而使人机交互界面更加友好。从英特尔与微软的营收增速来看,亦呈现了芯片突破带动软件升级这一规律。

网络侧:克林顿政府提出“信息高速公路战略”,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1992 年,参议员、前任美 国副总统阿尔·戈尔提出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法案。1993 年 9 月,克林顿美国政府宣布实施一项新的高科技计划― “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NII),计划投资 4000 亿美元,用 20 年时间,逐步 将电信光缆铺设到所有家庭用户,使所有的美国人方便地共享海量的信息资源(该项计划约 2007 年完成)。 设备侧: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同期网络设备商龙头思科公司收入从 3.4 亿美元提升至 189 亿美元。应用侧:信息高速公路战略提出后,美国互联网普及率由 1992 年的 1.72%提升至 2002 年的 58%。

回顾美股第一轮科技股牛市,首先是 CPU 芯片的突破使得 PC 终端能够商业化,PC 的普及又带动了系统软 件市场的爆发。PC 的发展推动了互联网的需求,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了网络设备市场的繁荣。因此, 美股第一轮牛市中半导体、系统软件、网络设备是科技板块中表现最优的三个板块。从指数涨跌幅也得到印证, 我们以 1995 年 1 月 3 日为基数,计算 1995 年-2002 年间的各科技板块的涨跌幅,可以发现上涨启动顺序:半导 体指数->系统软件指数->通信设备指数->无线通信指数->超级综合应用软件指数;从相对涨幅来看:半导体指数 (最高相对涨幅达 1086%)->系统软件指数(最高相对涨幅达 1041%)->通信设备指数(最高相对涨幅达 821%) ->无线通信指数(最高相对涨幅达 719%)->超级综合应用软件指数(最高相对涨幅为 283%)。

3.1.1.2、美股第二轮科技股牛市(2009年-2021年)

芯片侧:从 CPU 到 GPU,从计算到 AI,英伟达一骑绝尘。CPU 和 GPU 在算力支撑上有明显的区别,CPU 有复杂的逻辑控制和优化电路,而 GPU 有众多结构相对简单的计算单元和超长流水线。CPU 可以解一个方程组, GPU 则可以同时进行大量的加减乘除运算,这种区别使得 GPU 更适合人工智能相关产品对大规模并行计算的需 求。2000 年,CPU 仍是学界依赖的算力提供方,但由于 CPU 在架构上的局限,计算支持单元有限,算力释放不 彻底,学者和工程师开始尝试寻求通用计算(GPGPU)下的算力支持。

2006 年,英伟达在 GPGPU 框架下推出 Tesla 架构,并在第二年推出 CUDA 系列编程环境,借助 CUDA 可以大大降低用 GPU 做通用计算的难度,为后续AI 算力支撑打下基础。2012 年,Alex Krizhevsky 借助英伟达的 GPU 成功训练出了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AlexNet,优 秀的算力支撑让众多 AI 学者开始以 CUDA 为第一选择,也进一步导致人工智能业界认可英伟达在 AI 的地位。随 后与 IBM、Facebook、ARM 等公司展开合作,以深度学习、机器学习、训练神经网络等为方向,加快 AI 芯片开 发工作。截至目前,英伟达 GPU 是全球大规模 AI 商用芯片提供商之一。

终端侧:从 PC 到手机,智能手机出货量快速增长,手机端取代 PC 端成为人们上网的主要方式,苹果公司 异军突起。2010 年韩美日等国相继宣布 4G 商用,同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大增 74%(增速提高约 60pp),使 用手机上网的人也逐渐增加,根据 statcounter 分析全球数亿网页的接入方式占比,移动端接入占比从 2009 年的 1.09%增长至 2017 年的 54.09%,首次超过桌面端占比。手机逐渐成为人们主要的上网方式。

软件侧:云计算爆发,IT 上云大势所趋。云计算采用虚拟化技术大幅提高服务器、存储的利用率,具有弹 性配置、按需服务、价格低廉、运维简单等优势。在 2006 年 8 月 9 日,Google 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搜 索引擎大会首次提出“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随后亚马逊 AWS 发布 3 款云计算产品 EC2 (弹性计 算机云)、S3(简单存储服务)、SQS(简单队列服务),将所有的 IT 基础设施都分化成了最小的单元,开发者可以 自由选择这些单元,拉开了云计算商用的序幕。2008 年,谷歌与微软也相继发布了自己的云计算产品 Google App Engine、Windows Azure Platform。此后,IBM、Oracle 相继推出自己的云平台,云计算开始兴起。

网络侧:固定网络走向移动通信,4G/5G 引领移动互联网潮流。2010 年 12 月 5 日,美国 Verizon 正式推出 了 LTE 商用服务,成为美国第一家 4G 运营商。2018 年 12 月,美国 AT&T 宣布开启 5G 网络部署。 设备侧: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巨头加大投资,设备商受益。以互联网与云计算投资为例,北美互联网及云 巨头资本开支一路上扬,亚马逊、微软、谷歌、脸书(META)四家云厂商的资本开支从 2013 年的 178.5 亿美元 增长至 2021 年的 1274.76 亿美元,复合增速达 27.9%,这也带动了服务器(约占总投资 33%)、存储(约占总投 资 6%)、网络与安全(交换机、光模块、路由器、光纤、连接器、防火墙等,约占总投资 9%)产业链的繁荣。

应用端:电子商务与移动互联网繁荣发展,IT 上云比例不断提升。以 IT 上云为例,企业上云意愿逐步提高, 云计算市场规模持续较快增长。根据 Gartner 数据,2021 年以 laaS、PaaS、SaaS 为代表的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 达 3307 亿美元,增速 32.5%,预计 2022 年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将增至 4052 亿美元,同比增长 22.5%。应用端:电子商务与移动互联网繁荣发展,IT 上云比例不断提升。以 IT 上云为例,企业上云意愿逐步提高, 云计算市场规模持续较快增长。根据 Gartner 数据,2021 年以 laaS、PaaS、SaaS 为代表的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 达 3307 亿美元,增速 32.5%,预计 2022 年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将增至 4052 亿美元,同比增长 22.5%。

美股第二轮科技股牛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互联网普及,4G 商用,智能手机加速渗透,给移 动互联网应用爆发奠定了基础,应用爆发又带来硬件升级迭代的需求(如人工智能场景要求硬件从 CPU 向 GPU 切换)。在第一轮牛市中表现较差的商业软件板块,在第二轮牛市中强势上涨,主要受益于电脑及网络在办公中 的普及,企业纷纷开启信息化转型。此外,互联网巨头对云基础设施的投资使整个产业链受益。

我们以 2009 年 1 月 2 日为基数,计算 2009 年至今(截至 2022 年 12 月 8 日)各科技板块的涨跌幅,可以发现上涨启动顺序: 纳斯达克互联网指数->半导体指数->综合应用软件指数->系统软件指数->通信设备指数;从相对涨幅来看:纳斯 达克互联网指数(最高相对涨幅达 1832%)->综合应用软件指数(最高相对涨幅达 1376%)->系统软件指数(最 高相对涨幅 1262%)->半导体指数(最高相对涨幅达 1148%)->通信设备指数(最高相对涨幅达 312%)。

3.1.2、重视应用领域,关注数字经济浪潮下的产业数字化投资机会

3.1.2.1、中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中国秉承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原则,为数字经济打牢基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2020 年, 中国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的固定资产投资从2161亿元增长至约9367亿元,复合增速约15.8%。 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也带来了国内移动通信、宽带连接、云计算、物联网等产业的繁荣。

移动网络:我国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 5G 网络。1G-4G 技术主要由欧美国家主导,我国移动网络建设慢于欧 美主流国家。5G 时代,我国实现了赶超。2019 年 6 月,工信部正式发放 5G 商用牌照,中国移动通信业进入 5G 时代,到 2019 年底,我国 5G 基站数就超过了 13 万个,2020 年底达到 71.8 万个,2021 年底进一步攀升到 142.5 万个。截至 2022 年 10 月末,我国 5G 基站总数达 225 万个,占全球 60%以上。5G 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地市、县 城城区和 87%的乡镇镇区,5G 用户数达 4.55 亿,占全球 70%以上。

云计算虽与美国仍有差距,但近年来快速增长。2009 年阿里云成立,成为国内最早布局云计算的企业,2010 年华为正式公布云计算战略,同年腾讯在内部立项研究云计算,2012 年中国电信正式发布天翼云计算战略、品 牌及解决方案。2016 年起,巨头持续加大云计算投入,以阿里巴巴为例,其 2016 年资本开支突破 100 亿元, 2017 年达 230 亿元,2018 年达 443 亿元,连续三年高速增长。

中国的云计算市场也迎来快速发展,2021 年全 球公有云市场规模 3307 亿美元,同比增长 32.5%,国内公有云达 2181 亿元,同比增长 70.8%,增速显著高于全 球。对标中国和美国的龙头云厂商,2021 年阿里云收入为 724 亿元,同期 AWS 收入为 622 亿美元,阿里云收 入仅为 AWS 的约五分之一;从市场份额来看,2021 年 AWS 全球云计算 IaaS 市场份额为 38.92%,阿里云仅为 9.55%,阿里云市场份额仅为 AWS 的约四分之一。美国和中国为全球 IT 和互联网的两极,中国云计算起步虽晚 于美国,但发展更快,且具备和美国相当体量的 IT 和互联网环境,中国有望成为全球云计算发展的第二极。

3.1.2.2、数字经济涉及范围广,建议围绕政策定义中的四个方向寻找投资机会

当前广泛认可的数字经济定义源自 2016 年 9 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通过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 展与合作倡议》,即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 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中国信通院最开始 提出数字经济应划分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部分。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的基础部分,也即信息通信产 业,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四个子行业;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 济的融合部分,是传统产业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生产数量和效率提升,其新增产出构成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 部分。之后,中国信通院在“两化”基础上增加了数据价值化和数字化治理,形成了数字经济的 “四化框架”。

数字经济范围广泛,建议围绕政策重点着力点寻找投资方向。数字经济包括数据价值化、数字产业化、产 业数字化与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 数字化治理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保障。发改委《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 提出加快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构建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 益分配、安全治理制度规则,统筹推进全国数据要素市场体系;推动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等要求。

3.1.3、工业互联网:5G全连接工厂与电力物联网发展提速,助力实现新型工业化

二十大报告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 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 发展规划》明确 2025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要达到 45%,较 2020 年提升 30.3pp。工业互联网平台 应用普及率是一项综合指标,包括设备上云、业务上云、工业 APP 应用与创新、边云协同、大数据挖掘应用。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系统全方位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型业态与应用模式,是工业智能化发 展的关键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支撑。根据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统计数 据显示,2021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达到 4.1 万亿元,同比增长 14.53%,2017 年至 2021 年复合增 速为 11.73%。同时,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占 GDP 的比重逐年增长,2021 年达到 3.58%,预计 2022 年工 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将达到 4.45 万亿元,同比增长 8.67%,占 GDP 比重将上升至 3.64%。

根据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发布的《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 3.0》,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包括基础共性、网络、 边缘计算、平台、安全、应用等六大部分。其中,网络是基础,平台是中枢,安全是保障,边缘计算是重要支 撑,应用需要面对行业的具体需求。根据工业互联网落地应用的具体形式,我们认为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可以分 为三层,分别是设备层、网络层、云层。其中,设备层主要包含各类数据采集终端(传感器、监控设备)、机床、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等智能工业设备;网络层提供数据接入服务(有线接入/无线接入);云层则包含云基础 设施(IaaS)、工业互联网平台(PaaS)、工业应用(SaaS)。此外,工业安全是工业互联网健康发展的保障,涉 及设备安全、网络安全、平台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等 5 个方面,贯穿工业互联网产业链所有环节。

工业互联网产业链涉及范围较广,设备层环节主要面向对现有工业生产设备的升级改造,网络层是实现数 据采集传输的关键环节,也是工业互联网应用落地的先导环节,云层中的 IaaS、PaaS 和 SaaS 处于不同行业发 展阶段,IaaS 层已经较为成熟,PaaS 层处于行业发展的起步阶段,SaaS 层中的传统工业软件具有较大国产替代 空间,而工业软件的云化过程仍处于早期,当前可以重点关注智能化单点应用。

网络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工业互联网网络连接,涉及了工厂内外的多要素、多主体间的不同技术领域, 影响范围大,可选技术多。从工业互联网连接框架来看,包括工厂内网络和工厂外网络。工厂内网络用于连接 工厂内的各种要素,包括人员、机器、材料、环境等,通过工厂内网络,与企业数据中心及应用服务器互联, 支撑工厂内的业务应用;工厂外网络用于连接智能工厂、分支机构、上下游协作企业、工业云数据中心、智能 产品与用户等主体。工业互联网根据接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有线与无线,有线占主导,无线作为补充。有线通 信技术方面,主要有单对双绞线以太网、工业 PON、TSN、DetNet 等,产品涉及工控交换机、工业网关等。目 前工业无线网络,主要用于工厂内部信息化、设备信息采集及部分非实时控制等目的,采用 Wi-Fi、ZigBee、 WirelessHART、4G/5G 等技术,产品涉及通信模组等。目前产业界在探讨打造 5G 全连接工厂。

5G 全连接工厂是充分利用以 5G 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建或改造产线、车间、工厂等生产现场形成的工业互联网先进工厂,目的在于利用 5G 技术打通 IT 和 OT,帮助企业解决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和 堵点,实现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发展。根据工信部发布的《5G 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5G 全连接工 厂具备生产单元广泛连接、信息(IT)运营(OT)深度融合、数据要素充分利用、创新应用高效赋能四大特征。

根据《5G 全连接工厂建设白皮书》,5G 全连接工厂的建设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含 5G 网络建设、工业网络互通、边缘计算部署、业务系统建设等;二是厂区现场升级,主要包含现场装备网络化改 造、IT-OT 应用融合化部署、生产服务智能化升级等;三是关键环节应用,主要包含研发设计应用、生产运行应 用、检测监测应用、仓储物流应用、运营管理应用等;四是网络安全防护,主要包含安全防护能力升级、安全 管理水平提升。5G 网络在工厂内主要有虚拟专网、混合专网、独立专网等三种建设部署方式。

虚拟专网是基于电信运营商的 5G 公网,利用切片技术,为企业提供网络质量定制化、与其它用户业务逻 辑隔离的专用通道服务。该网络部署方式成本较低,但用户信息和数据流量的安全性取决于网络切片能力,低 时延保障取决于边缘云的部署位置,适用于对没有物理专用要求、成本较为敏感的用户。混合专网是将原有在 电信运营商 5G 核心网侧的用户面功能(UPF)和多接入边缘计算(MEC)等功能下沉至企业内,供企业专用。

该网络部署方式因建设成本适中,可满足业务数据不出企业的要求,是当前较为广泛采用的 5G网络部署方式。独立专网是企业自建一张物理专用的5G网络,包括接入网、承载网、核心网等5G网络端到端基础设施,与公网隔离,只承载企业业务的专用网络。该网络部署方式可以保障数据不出企业、企业对网络有更多的自主管理能力等,但建设成本高、频谱利用率低、产业链成熟度低,建议仅对安全隔离性、网络性能有极高需求的特殊条件用户探索适用。独立5G专网可使用专有频段建设,也可使用电信运营商现有频段建设,只是专站专用。

工业网络互通则需要 5G 网络与工厂现有网络及工业设备进行互联互通,接入与互联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包含通过 5G 工业网关接入、通过 5G CPE 接入、5G 设备直接连接。5G 工业网关接入方式:不做任何改变,只 是在网关处由原有的工业网关更改为 5G 工业网关,从而接入 5G 网络,该模式适用于在工厂边缘侧对于数据有 汇聚、处理需求,作为边缘网关的应用场景。5G CPE 接入方式:将原有网络接入到 5G CPE 中,从而接入 5G 网 络,适用于移动、旋转类设备。5G 设备直接连接:工业设备内置 5G 工业通信模组。

3.2、电信运营商:数字经济典型参与者,经营持续向好,价值有望重估

3.2.1、电信运营商经营持续向好,移动用户ARPU值企稳回升

2019 年来随着提速降费政策放松、竞争理性,运营商经营明显改善。在资费降幅收窄,DOU 保持增长背 景下,移动用户 ARPU 值企稳提升。2022 年 10 月,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 5G 套餐用户数分别为 5.72 亿户、2.57 亿户、2.05 亿户,渗透率约为 58.72%、65.08%、59%。5G 用户 DOU、ARPU 值高于整体移动用户 水平。如中国移动2022H1 5G用户ARPU值为85元,DOU 21.5GB,而全部移动用户ARPU为52.3元,DOU 13.5GB。 因此随着用户向 5G 迁转,对 ARPU 值拉动仍将持续,我们预计运营商未来 2-3 年移动 ARPU 值仍或持续提升。

3.2.2、电信运营商深度参与数字经济“四化”建设,或扭转被管道化局面

如果说电信运营商在消费互联网时代,主要基于卖数据流量盈利,基本被管道化,那么到了产业互联网时 代,电信运营商基于独有优势,有望抓住产业数字化的潮流,避免被管道化,进而实现逆袭。 在 3G/4G 时代,电信运营商承担了网络基建的重任,但流量爆发红利被以互联网为代表的 OTT 厂商拿走, 运营商陷入“流量爆增但利润不增”的尴尬境地。我们认为,5G 时代,电信运营商有望凭借云网融合、客户关 系良好、渠道覆盖完善、安全可信、资金实力雄厚等优势,拓宽生态体系、扩大业务范围,通过向政企客户提 供多样化、定制化、全面化的数字化转型综合解决方案来增加收入、提升盈利能力。 运营商 B 端业务的发展尚处初期阶段,商业模式仍在探索,目前来看电信运营商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管道模式,即基于自己的“网络管道”能力,提供差异化的网络连接服务。不同行业对于网络的时延、 覆盖要求不同,如无人驾驶要求网络时延低于 10ms、无人机测绘等要求网络覆盖在数公里高空。面对客户的不 同需求,三大运营商均可提供 5G 专网服务。

我们根据电信运营商参与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四种模式:一是用户 全部自建(包含基站与核心网),仅向运营商租用频谱资源,这种模式下建设方既可以是运营商也可以是设备商 等其它第三方;二是用户向运营商租用基站,自建核心网;三是运营商提供基站与核心网中的控制面功能,将 用户面下沉至客户侧;四是采用虚拟专网的形式,即公网专用,基于网络切片技术,根据不同业务应用对用户 数、QoS、带宽的要求,将物理网络切成多张相互独立的逻辑网络,为企业端提供虚拟专网服务。5G 专网在收 费模式上也更加灵活,从现在的探索案例来看,运营商有推出 BAF 多量纲商业模式(“基础网络(Basic)+增值 功能(Advanced)+个性化服务组合(Flexible)”),以支持针对行业客户需求的灵活定制。

二是集成模式,即成为综合业务提供商,为政企客户提供完整解方案。除了网络连接服务外,电信运营商 还可以向政企客户提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全套服务,相当于承接项目总包。例如,对于某些垂直行业, 如制造业,当前的制造业企业面临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的挑战,电信运营商可以依靠服务提供商的 优势以及强大的 IT 能力,为工业企业提供包括工厂内外连接和数字中台在内的整套解决方案。 三是业务与平台运营模式,即打造业务平台,提供业务运营等服务。在提供软硬件集成服务的同时,电信 运营商还可以基于自身云平台能力提供运营服务,例如电信运营商在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项目中不仅可以充当项目的建设方,还可以是项目后期的运营方。

在“管道模式”下,运营商收费主要是基于所提供的网络服务,依靠网络切片等技术,运营商的收费模式 更加灵活,可根据所提供网络性能的不同收取不同的费用;在“集成模式”下,运营商不仅提供网络服务,还 可为客户提供包括勘测、咨询、设计、软硬件采购开发等在内的端到端服务;在“业务与平台运营模式”下, 运营商在提供集成服务的基础上,还能参与到客户后期的运营,收入来源也不只是网络费用与集成施工费,还 可包括增值服务费。以电力行业为例,可按降本增效的收益进行分成,如智慧路灯监控业务按节电收益分成。

电信运营商在数据价值化与数字化治理也有望发挥重要作用。运营商本身具备丰富的数据资源,三大运营 商移动用户超 16 亿户、家庭用户超 5 亿户,以及还有大量的政企客户,这些客户将产生大量的数据,经过确权、 标记、脱敏后有望进入数据要素市场交易,中国联通 2022 年大数据收入有望达到 40 亿元。此外,电信运营商 加码安全业务投入,可能在数字化治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例如,中国移动控股安全类公司,中国电信打造云 堤安全平台,中国联通明确将“大安全”作为主责主业,勇当“网络安全现代产业链链长”。

3.2.3、电信运营商政企业务快速发展,云计算业务异军突起

2022H1,中国移动实现政企市场收入 911 亿元,同比增长 24.6%;中国电信实现产业数字化收入 589 亿元, 同比增长 19%;中国联通实现产业互联网收入 369 亿元,同比增长 31.8%。。云计算方面,2022H1 三大运营商 云业务均实现翻番增长,中国移动移动云收入 234 亿元,同比增长 103.6%;中国电信天翼云收入 281 亿元,同 比增长 100.8%;中国联通联通云实现收入 187 亿元,同比增长 143.2%。

中国云计算市场格局正发生显著变化。阿里云作为国内公有云份额第一的厂商,云计算收入增速明显下降。 2021 年,阿里云(自然年,非财年,下同)收入为 723.58 亿元,同比增长 29.7%,2022 年前三季度收入为 574.13 亿元,同比增长 8.7%,特别是 2022Q3 阿里云收入增速进一步降至 3.75%,而 2020 年及之前可以超过 50%。形 成显著对比的是:虽然阿里云降速,但 2021 年中国公有云市场同比增长近 71%,IDC 报告显示 2022 年上半年 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同比增长 34.7%。因此,中国公有云市场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如电信运营商 2022 年云 计算收入增速均有望超 100%。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21 年天翼云、移动云分别位列中国公有云市场第 2、5 位,市场份额为 14%、8.4%,同比提升 0.7pct、1.2pct,我们预计 2022 年运营商云计算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

我们认为,市场对于电信运营商的云计算业务仍认知不足。第一、市场认为电信运营商的云业务可能包含 了 IDC、专线收入,或者包含不少转售、集成业务。对此,我们认为,电信运营商云计算业务不包含 IDC、专 线业务收入,三项业务是分别统计的;此外,作为多云接入的一部分,确实会有一些转售,但占比预计较低, 而集成类业务,运营商有单独项目统计,我们认为只有与私有云强相关的一些集成类业务可能才统计入云计算。

第三方咨询机构 IDC 在统计市场份额时,会对各个云厂商公布的云计算收入进行客观分析,剔除掉一些集成、 转售业务收入,从IDC2021年公布的公有云IaaS+PaaS市场份额来看,2021H1、2021H2阿里云占比分别为37.9%、36.7%;天翼云占比分别为 8.3%、8.9%,即阿里云与天翼云市场份额占比约为4:1。从两家公司披露的财报数据来看,2021 年阿里云收入 724 亿元,中国电信行业云收入为213亿元,收入比约为 3.4:1,可以看出电信运营商 对外披露的云计算业务的收入口径还是可以与第三方云计算公司对标的。我们预计,2022 年天翼云、移动云、 联通云收入将分别达到 580、492、326 亿元,同比增速约 107.9%、103.3%、100%,特别是天翼云,预计明年 将跻身国内云计算 TOP2,还有望冲市场第一。

3.3、贯彻国家安全观,关注国防信息化领域无线通信、微波组件及卫星

3.3.1、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近年来,地缘政治摩擦风险加剧。2022 年 2 月,俄乌冲突全面爆发,目前仍处于僵持状态,在两国冲突可 能长期化态势下,对于全球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造成持续冲击。 在此背景下,各国均加大对于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视程度。

2021 年 7 月,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新版俄罗斯《国 家安全战略》并对外发布;2022 年 4 月,日本自民党安全保障调查会通过对修改《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建议草 案,提议在五年内将防卫费占 GDP 的比例提高至 2%;2022 年 9 月,德国联邦国防部长就国家安全战略发表主 旨演讲提出,应加强军事作用,在国防方面投入更多,永久性地将 GDP 的 2%用于国防建设;2022 年 11 月,法 国总统马克龙提议制定一项新的国家战略理论,需要加强军事能力,以便在“世界秩序的破裂”中保护法国的 主权。目前世界主要国家对于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更多是从国防军事建设的角度出发,与此不同的是,作为世 界前两大的经济体的中美两国,对于国家安全的内涵界定则更为丰富,但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本质上是维护其“领导者”地位。2022 年 10 月,美国白宫发布《2022 年国家安全战 略》,表述了美国政府将如何利用“决定性的十年”促进美国重要利益,战略制胜其假定的地缘政治竞争对手。 美国所制定的国家安全战略,从加强美军现代化建设、深化“国际伙伴”关系、维护“领导者”地位等多角度 出发建立,最终目的是强化符合美国利益的发展方式,并在全球经济、关键技术和战略领域维护其“领导地位”。

3.3.2、国防信息化建设大势所趋,军工通信逆周期投资属性凸显

必须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 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 依法治军,坚持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坚持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 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有效履行 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人民军队打赢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的发展,全球国际环境日益复杂,我国对国防军工建设工作的要求也逐步转 变。我们预计未来我国国防预算仍将实现稳定增长,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保障。随着实战化练兵的不 断深入,军方对于武器装备采购与维护的需求有望不断扩大,客观上对于国防预算增长提出了硬性要求。我国 国防预算占 GDP 比重相对固定,GDP 的稳定增长将带动国防预算绝对额保持稳步上升趋势。此外,美国在国防预算上持续大力投入或直接导致全球国防支出呈现增长态势。在军方需求提升的内部因素与世界国防支出较 快增长的外部因素影响下,未来几年我国国防预算支出或将继续保持稳定较快增长势头,逆周期投资属性凸显。

我国军费中的武器装备费占比稳步提升,国防信息化市场广阔。我国军费主要由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 和装备费三部分组成。根据《新时代的中国国防》,装备费的占比稳步提升,从 2010 年的 33.2%提升到2017年的41.1%,彰显了武器装备对国防实力的重要性。军工信息化是武器装备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军队建设 基本实现机械化,但信息化目标尚未实现,因此“十四五”规划将国防信息化建设列为重点发展对象。根据智 研咨询数据,预计到 2025 年军工信息化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1462 亿元,2020-2025 的 CAGR 为 6.7%。

全球范围来看,美国占据 C4ISR 市场规模的 40%左右。C4ISR 作为国防信息化的重要载体,全球市场规模逐 步增长。根据 Markets and Markets 数据显示,2022 年全球 C4ISR 市场规模将达到 1194 亿美元。美军从越战时 期开始探索国防信息化建设,并在海湾战争中验证了阶段性建设成果。此后,美军提出了一系列信息化战争理 论,将先进电子设备应用于其主战武器装备中,实现了不同武器平台和跨军种信息的互联互通,军队编制也相应做出了重大调整,美军整体作战能力由此得到跨越式提升。未来,其它国家也将不断加大国防信息化的投入。

目前,相较于美军信息化程度 70%以上的情况,我军信息化程度仍然较低,因此信息化将是我军未来相当 长时间的建设重点。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军发展规划:确保到 2020 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 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力争到 2035 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在 2020 年基本实现机械化的条件下, 未来国防信息化装备的采购支出占比将显著提升,军工通信领域作为国防信息化的核心领域,投入也有望持续 加大。

3.3.3、军事无线通信设备:向联合作战和提升带宽趋势演进

依据不同通信保障范围,军事通信网络分为战略通信网络和战役(战术)通信网络。战略通信网目的是保 障统帅部、各军兵种、各大军区、军事基地和战略武器基地之间的战略指挥,通信网的中枢是统帅部的指挥所。 战略通信网的特点是提供长途、定点的通信保障,以短波(无线)、光缆(有线)等为主要通信手段,可使用散 射通信和卫星通信作为辅助手段,具有方向性好、传播范围广、传播过程稳定等特点。战役(战术)通信网是 战役军团、战术兵团和指挥单位之间提供通信保障,主要架构包括地域通信网、战斗无线电网、卫星通信网、 升空平台通信网等。

总体上,战役(战术)通信网的服务场景具有环境复杂、易受干扰等特点,需要应用频带 更宽、传输性能更强、超低时延的通信手段,目前以短波、超短波、微波(宽带)等无线通信手段为主。

战役(战术)通信中广泛使用的短波、超短波、微波通信各自承担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短波适用于远距离无 线电广播及电话电报通信、无线电传真、应急抗灾通信等;超短波对电离层的穿透力强,且频带较宽,应用于 传送电视、调频广播、雷达等业务;微波传播性能稳定,传输带宽更宽,属于宽带通信方式,广泛用于定点及 移动通信(军用 4G)进行视频、图像传输等方面。短波、超短波、微波(宽带)等无线通信系统包含不同类型 的通信设备。其中,短波通信装备主要包括短波电台、天线、中继设备、遥控和网控设备、数传设备等;超短波通信装备主要包括超短波电台、数据链电台、数据处理终端等设备;微波通信装备主要包括微波电台终端、 中继设备、基站设备等。此外,卫星通信也是战术(战役)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军事无线通信行业有三大发展趋势: 一是数据链系统加速应用,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作战。现代战争“先敌发现、先敌打击”的条件在于信息 优势,即作战过程中获得和保持比敌方更全面、更准确的态势感知能力,如军机飞行员可以拥有动态的空中态 势图,包括敌我位置、航速航向等情况,并与地面作战单位实现信息共享、协同作战。利用数据链通信,在武 器平台间实时交互协同信息,实现信息协同、干扰协同、航迹协同、火力协同等战术协同任务,从而形成打击 优势。数据链系统主要由信号传输设备和数字数据处理设备两部分构成,实现信号收发和处理加密等功能。

二是军事通信网络的带宽不断提升。现代作战的复杂战场情况要求军事通信网络传输更多数据量以支撑信 息获取和作战指挥。美军从沙漠风暴、科索沃战争以及多次陆军战斗演习中的经验总结发现,传统的战术通信 系统主要是窄带通信,支持话音、小数据文件和短文本信息的传输,通信速率相对较低,难以在复杂战场情况 下取得信息优势。当前的战场环境要求指挥者需要依靠视频、图像、远程交互式战场操作系统及分布式数据库 等工具进行战场态势感知和作战指挥,将对战术通信系统的通信容量、信息安全、移动性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21 世纪初是美军联合战术通信建设期,哈里斯充分受益。2001-2010 财年,伴随着 Link-16 战术数据链系统 的推广应用,美国各军种大量采购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其中就包括哈里斯公司的代表产品“猎鹰”系列战术 无线电台。2002-2010年,哈里斯公司射频业务营收由2.58亿美元增加至20.67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9.69%, 此项业务占营业收入比重从 13.77%提升至 39.71%,成为在此阶段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我国当前的军事无线通信设备行业可类比美军 21 世纪初期。美军在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加速军队信息化建 设,自 21 世纪初开始大规模采购联合战术通信系统装备,军事无线通信设备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20 年 为我军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年,当前军事通信装备已广泛应用,但渗透率较低, 同时在联合战术通信、军用宽带通信等系统建设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

3.3.4、军事雷达:相控阵雷达渗透率提升,微波组件是重要环节

雷达是国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 年我国军事雷达市场规模可能将达到 573 亿元,其中相控阵雷达 的比例将有所提升。根据立鼎产业研究网数据,2019 年我国军事雷达市场规模达到 309 亿元,预计 2025 年市 场规模可达 573 亿元。根据 Forecast International 统计,全球相控阵雷达 2010 年至 2019 年的总销售额占雷达 销售额的比例约为 25.68%。相控阵雷达凭借其独特优势,将逐渐替代传统机械雷达,成为目前雷达技术的主流 发展趋势。在国防信息化战略下,预计 2025 年我国相控阵雷达销售金额占雷达销售金额的比例将大幅提高。

雷达具有发现目标远、测定目标坐标速度快、全天候使用等特点,因此在警戒、引导、武器控制、侦察、 航行保障、气象观测、敌我识别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是现代战争中一种重要的电子技术装备。 有源相控阵凭借多方面优势,已经成为雷达的主要发展趋势。当前,有源相控阵雷达凭借其作用距离长、 抗干扰能力强、多功能、多目标能力强、可靠性高等优势,正逐渐替代机械扫描雷达和无源相控阵雷达成为主 流,并加速替代单一功能雷达,向多功能有源相控阵雷达方向发展。例如,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将成为弹载 武器的倍增器。防空雷达方面,采用相控阵雷达是新一代多通道防空系统的重要特点,是现代恶劣的空中威胁 对防空系统提出的必然要求。在卫星领域中无论是空间段还是用户终端,大量的产品采用相控阵模式。

微波组件用于实现微波信号的频率、功率、相位等各种变换,广泛用于雷达、通信、电子对抗等领域。雷 达包括各类军用雷达、气象雷达、空管雷达、汽车毫米波雷达等;通信设备包括军用通信设备、民用通信设备, 其中民用通信主要包括基站及手机等移动通信终端;电子对抗主要是包括军用无线电侦察、电子干扰等装备。

微波电路指处理微波信号的电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可处理电信号的频率较低,而微波毫米波频率较高。 因此,在无线信号接收环节,天线所接收的微波毫米波信号须经高频前端电路(一般包含保护电路、低噪声放 大电路、增益控制电路等)及下变频电路转换为中频信号后,再进行数字信号处理与分析计算;在信号发射环 节,由基带信号电路所生成的中频基带信号需经上变频电路转换为微波毫米波信号,并经功放放大后通过天线 发射。微波电路包括各种功能的微波部件及组件,如放大器、开关等有源电路,功分器、滤波器、衰减器等无 源电路,以及频率源等多功能电路组件。微波电路形式分为波导立体电路、单片集成电路和微波混合集成电路。

3.3.5、军事卫星应用: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有望提速

通信从地面走向天空,卫星互联网将随着技术逐步成 熟,作为地面通信的重要补充,与地面网络融合发展。根据全球互联网统计信息数据显示,全球仍有约 31.8 亿 人口没有被互联网覆盖,主要是因为地广人稀,建立地面通信设施性价比不高。对此,卫星通信就很有优势, 低轨卫星的广域覆盖能力强,覆盖偏远地区性价比更高。此外,如高铁、航空、自动驾驶等“动中通”领域, 卫星通信的优势也更大。我们预计在后 5G 时代,卫星通信将与地面通信融合,将成为主流的通信方式之一。

当前,全球发布低轨卫星星座建设计划的公司近 30 家,包括 SpaceX、亚马逊等,政府参与也较多。美国 政府加强对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美国军方是“星链”计划的早期投资人,并在 2019 年提供 2.15 亿美元专项经费支持基于商业航天的军用高速互联网计划。2019 年 8 月,FCC 简化小卫星发射许可流程以 确保小卫星运营商能够加速获得频率许可。2018 年 7 月,普京将“球体”(Sphere)计划列入国家航天专项计划, 对标 OneWeb 和 Starlink,要求在 2028 年前完成部署,该计划融合了“马拉松”低轨物联网、“赛艇”互联网接 入卫星、“信使”通信卫星、GLONASS 导航卫星、对地观测卫星等系统,打造通导遥一体化的低轨卫星集群。

低轨卫星星座建设具有重要的国防战略意义,从美国政府和军方积极参与低轨卫星网络布局来看,其具有 明显的战略意图。2019 年底,美国空军 C-12 侦察机使用“星链”数据下行速度达到 610 兆/秒,是美军现行通信标准 5 兆/秒速度的 102 倍。

2022 年 12 月 2 日,SpaceX 公司宣布成立了一个名为“星盾”的新业务部门,目 标客户是美国国家安全机构和五角大楼,将利用近地轨道上的“星链”卫星星座满足美国国防和情报机构日益 增长的需求,“星盾”宣传的多种先进功能可能需要依托于第二代“星链”卫星才能实现,而美国联邦通信委员 会已经批准“星链”项目部署最多 7500 颗第二代卫星。低轨卫星通信网络系统具有高弹性和冗余性、抗毁能力 强的特点,可以成为“非合作环境”中构建军用通信网络的重要补充力量,若美国巨型低轨卫星网络部署完成 并用于国防领域,将对美军战场实时信息交互和指挥控制能力有极大提升,或将彻底改变国防信息化发展模式。

我国“天地一体网络空间”工程有序推进,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星座建设有望提速。2016 年,国务院 发布“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构建“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重大工程项目,航天科技、航天科工和中 电科集团分别推出“鸿雁”系统、“虹云”工程和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项目,目前均已发射首颗试验星。不仅如 此,以银河航天为代表的创业公司也相继推出低轨卫星星座计划。2020 年 4 月,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卫星互联 网作为通信基础设施,属于国家新基建的范畴,也体现出国家对卫星互联网的战略重视。2021 年 4 月底,中国 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国内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工作有望加速推进。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链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rencai/94666.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