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中信建投证券)
1.1 国家政策重视军工行业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的发展,全球国际环境日益复杂,我国对国防军工建设工作的要求也逐步转 变。“十四五规划”提出,要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深化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加强海洋、空天、网 络空间、生物、新能源,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军民统筹发展,推动军地科研设施资源共享,推进军地科 研成果双向转化应用和重点产业发展。整体来看,未来要加快国防信息化建设工作,深化军民协同创新。
在整体军事能力方面,我国与美国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我国武装部队全球排名为第三,美国武装部队 实力排名第一。2021 年,我国军费支出大约 1782 亿美元,美国约 7400 亿美元,中国军费支出远低于美国。在 空军与海军领域,中国的直升机、攻击机、特种飞机、航空母舰等数量大幅落后于美国。
1.2 国防信息化市场空间广阔
美国在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信息战”概念,自 90 年代初期开始大力推进国防信息化建设。1991 年的海 湾战争暴露出美军各军兵种在通信网络中相互脱节的重要缺陷,美军为此启动了“武士 C4I”计划,作为其军事 一体化信息系统发展的目标。21 世纪初,美军提出“网络中心战”理论,先后开展了国防信息基础设施、全球 信息格栅、联合信息环境等计划。
我国军费中的武器装备费占比稳步提升,国防信息化市场广阔。我国军费主要由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 和装备费三部分组成。根据《新时代的中国国防》,装备费的占比稳步提升,从 2010 年的 33.2%提升到 2017 年 的 41.1%,彰显了武器装备对国防实力的重要性。军工信息化是武器装备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军队建设 基本实现机械化,但信息化目标尚未实现,因此“十四五”规划将国防信息化建设列为重点发展对象。根据智 研咨询数据,预计到 2025 年军工信息化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1462 亿元,2020-2025 的 CAGR 为 6.7%。
C4ISR(自动化指挥)系统是国防信息化的重要载体。1977 年,美国首次把“情报”作为自动化指挥的重 要因素与 C3 系统(指挥、控制、通信)相结合,形成 C3I 系统。随着计算机在军事装备中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展, 指挥自动化系统演变成为 C4I 系统。近年来,信息化战争的形势让军队认识到掌握战场态势的重要性,提出战场“态势感知”概念,因此演变出 C4ISR 系统。 C4ISR 系统是以部队指挥与控制为目标,涵盖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侦查等要素的全维度军事信息 系统框架。C4ISR 系统包含进行数据传递、处理的硬件设备,也需要软件系统解决方案,以做到及时准确获取战 场信息并进行实时分析处理,实现作战信息在各作战平台与指挥中心的互通互联,形成完整的信息闭环。军工 通信是 C4ISR 系统的中枢和基础支撑,承担着信息处理和传递的功能,对于军工通信的投入建设将贯穿于现代 国防体系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中。
全球范围来看,美国占据 C4ISR 市场规模的 40%左右。C4ISR 作为国防信息化的重要载体,全球市场规模逐 步增长。根据 Markets and Markets 数据显示,2022 年全球 C4ISR 市场规模将达到 1194 亿美元。美军从越战时 期开始探索国防信息化建设,并在海湾战争中验证了阶段性建设成果。此后,美军提出了一系列信息化战争理 论,将先进电子设备应用于其主战武器装备中,实现了不同武器平台和跨军种信息的互联互通,军队编制也相 应做出了重大调整,美军整体作战能力由此得到跨越式提升。随着国际安全形势不确定性增加,全球其他国家 也不断加大对国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目前,相较于美军信息化程度 70%以上的情况,我军信息化程度仍然较低,因此信息化将是我军未来相当 长时间的建设重点。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军发展规划:确保到 2020 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 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力争到 2035 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在 2020 年基本实现机械化的条件下, 未来国防信息化装备的采购支出占比将显著提升,军工通信领域作为国防信息化的核心领域,投入也有望持续 加大。具体来看,军工通信主要包括军事无线通信设备、军事雷达、军事卫星应用等领域。
2.1 无线通信是军用战役(战术)通信的主要手段
依据不同通信保障范围,军事通信网络分为战略通信网络和战役(战术)通信网络。战略通信网目的是保 障统帅部、各军兵种、各大军区、军事基地和战略武器基地之间的战略指挥,通信网的中枢是统帅部的指挥所。 战略通信网的特点是提供长途、定点的通信保障,以短波(无线)、光缆(有线)等为主要通信手段,可使用散 射通信和卫星通信作为辅助手段,具有方向性好、传播范围广、传播过程稳定等特点。 战役(战术)通信网是战役军团、战术兵团和指挥单位之间提供通信保障,主要架构包括地域通信网、战 斗无线电网、卫星通信网、升空平台通信网等。地域通信网由交换机、传输信道、各类通信设备和用户终端互 联而成,是整个战役(战术)通信网的核心和骨干,并且可与战略通信网相连接。战斗无线电网的主要设备是 无线电台,保障最基本的通信活动。卫星通信网和升空平台通信包括卫星和地面站、飞机、气球等通信中继设 备,用于辅助保障作战单位与上级进行通信。总体上,战役(战术)通信网的服务场景具有环境复杂、易受干 扰等特点,相对战略通信,战役(战术)通信需要应用频带更宽、传输性能更强、超低时延的通信手段,因而 目前以短波、超短波、微波(宽带)等无线通信手段为主。
战役(战术)通信中广泛使用的短波、超短波、微波通信各自承担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短波适用于远距离无 线电广播及电话电报通信、无线电传真、应急抗灾通信等;超短波对电离层的穿透力强,且频带较宽,应用于 传送电视、调频广播、雷达等业务;微波传播性能稳定,传输带宽更宽,属于宽带通信方式,广泛用于定点及 移动通信(军用 4G)进行视频、图像传输等方面。
短波、超短波、微波(宽带)等无线通信系统包含不同类型的通信设备。其中,短波通信装备主要包括短 波电台、天线、中继设备、遥控和网控设备、数传设备等;超短波通信装备主要包括超短波电台、数据链电台、 数据处理终端等设备;微波通信装备主要包括微波电台终端、中继设备、基站设备等。
此外,卫星通信也是战术(战役)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实现远距离的话音、数据、图像、视频传输 等功能。卫星通信是利用卫星上的转发器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波,实现地球上(包括地面和低层大气中) 的两个或多个卫星通信站之间的通信。卫星通信的特点是覆盖范围大且通信线路稳定,在卫星上下行无线电信 号的覆盖范围内的任何两点之间都可进行通信,不易受陆地灾害影响,可迅速建立通信线路,并实现广播通信。
2.2 本世纪初美军集中采购通信装备,供应商哈里斯充分受益
哈里斯系全球领先的国防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哈里斯公司(Harris Corporation)于 1926 年在美国注册成 立,前身是 1895 年成立的哈里斯自动印刷机公司,经过 120 余年的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国防信息技术服务提供 商。2015 年前,哈里斯主营业务为射频通信、政府通信、微波通信和宽带通信,其中射频通信业务主要包括应 用于国防领域的手持、背负、车载、固定指挥中心和舰载射频通信设备,代表产品为广泛装备于美国地面作战 部队的猎鹰系列无线电台和 Sierra 系列加密模块。哈里斯 1990 年推出第一代 Falcon 1 RF-5000,2000、2005 年 相继推出 Falcon II、Falcon III,目前猎鹰系统已发展成具备高速语音、数据和全动态视频的战场网络生态系统。
21 世纪初是美军联合战术通信建设期,哈里斯充分受益。2001-2010 财年,伴随着 Link-16 战术数据链系统 的推广应用,美国各军种大量采购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其中就包括哈里斯公司的代表产品“猎鹰”系列战术 无线电台。2002-2010年,哈里斯公司射频业务营收由2.58亿美元增加至20.67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9.69%, 此项业务占营业收入比重从 13.77%提升至 39.71%,成为在此阶段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我国当前的军事无线通信设备行业可类比美军 21 世纪初期。美军在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加速军队信息化建 设,自 21 世纪初开始大规模采购联合战术通信系统装备,军事无线通信设备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20 年 为我军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年,当前军事通信装备已广泛应用,但渗透率较低, 同时在联合战术通信、军用宽带通信等系统建设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当前我国军事无线通信设备行业 与美国 21 世纪初期相似,参照哈里斯的发展历程,预计未来几年国内军事无线通信设备行业及相关公司有望 进入快速发展期,相关公司的业绩兑现也值得期待。
2.3 数据链实现联合作战通信,网络带宽需求不断提升
2.3.1 数据链系统加速应用,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作战
军事无线通信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是通过数据链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作战。现代战争“先敌发现、先敌打击”的条件在于信息优势,即作战过程中获得和保持比敌方更全面、更准确的态势感知能力,如军机飞行 员可以拥有动态的空中态势图,包括敌我位置、航速航向等情况,并与地面作战单位实现信息共享、协同作战。 数据链是通过单网或多网结构和通信介质,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指挥控制系统和武器系统链接在一起,传送标 准化数据信息的通信链路。利用数据链通信,在武器平台间实时交互协同信息,实现信息协同、干扰协同、航 迹协同、火力协同等战术协同任务,从而形成打击优势。数据链系统主要由信号传输设备和数字数据处理设备 两部分构成,实现信号收发和处理加密等功能。 美军装备最新的 Link-16 数据链系统即为全军联合作战数据链。由于军兵种的作战行动特点,有军兵种各自 的战术数据链和三军联合数据链,而在联合作战的军事需求牵引下,战术数据链逐步向着支持三军联合作战和 盟军协同作战的联合数据链方向发展。美军现役的 Link-16 数据链系统对通信体制进行了较大改进,集通信、导 航和敌我识别三大功能与一体,具体实现设备包括联合作战无线电系统或多功能战术无线电系统,其系统通信 性能和战术功能有重大提升,搭载于各军种装备平台,可以实现空-海-地联合协同作战。
参考美军历程,联合作战数据链系统建设围绕机载平台展开。空军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军机机 动性强、作战能力突出,在战场中承担侦查、预警、火力打击等各项任务,从美军数据链系统的发展历程来看, 始终围绕机载平台展开。20 世纪 50 年代末,美国海军为解决舰机协同问题,研制并装备了第一代战术数据链 系统(Link-4),用新型的数据通信替换指挥引导能力有限的话音通信,后续发展出 Link-10、Link-11、Link14 等 系列战术数据链,并在各军种进行装备。1974 年,美国空军牵头成立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联合计划办公室, 并于 1997 年发布 Link-16 数据链的正式标准。2004 年,美国国防部提出要求,美国空军所有作战飞机在 2010 年以前都要完成 Link-16 数据链终端装备。
对标美军装备发展历程,我军未来也需要建设类似“Link-16”的全军联合数据链系统。目前最新型号军机 已开始搭载 CNI 系统,预计未来或将围绕机载平台进行全军联合数据链系统的建设工作,机载通信领域的相关 公司将处于优势地位。
2.3.2 军事通信网络的带宽需求不断提升
现代作战的复杂战场情况要求军事通信网络传输更多数据量以支撑信息获取和作战指挥。美军从沙漠风暴、 科索沃战争以及多次陆军战斗演习中的经验总结发现,传统的战术通信系统主要是窄带通信,支持话音、小数 据文件和短文本信息的传输,通信速率相对较低,难以在复杂战场情况下取得信息优势。当前的战场环境要求 指挥者需要依靠视频、图像、远程交互式战场操作系统及分布式数据库等工具进行战场态势感知和作战指挥, 将对战术通信系统的通信容量、信息安全、移动性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2003 年,美军的《旅战斗队的作战通信信号:C4ISR 架构》报告数据显示,过去美军的陆军通信系统在设 计之初对带宽的分配存在较大问题,93%的带宽用于语音通信,7%的带宽用于数据通信,视频通信安排的带宽 几乎为零,无法满足未来作战的需求。军事通信系统带宽需求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迅速增长的视频和数据通信需求,从民用通信数据增长的情况来看,2010 年对于视频数据传输的需求量是 1990 年的 14 倍左右,其增长情况 同样适用于在网络中心战中军队对于通信的需求。根据美国国防信息系统局的数据显示,美军在 1991 年沙漠风 暴行动中的人均带宽需求为 0.14kbps,2005 年伊拉克自由行动中的人均带宽需求为 13.8kbps,增长约 100 倍。 WIN-T(战术作战人员信息网)是美军 GIG(全球信息格栅)体系下的宽带通信网络。针对当时军事通信网 络存在的问题,美军于 1996 年提出美国陆军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重建的战术通信计划 WIN-T,计划历时 15 年 时间,预算达到 72 亿美元,目前已经部署至约 97%的陆军现役和预备役部队。WIN-T 旨在为美军部队提供综合、 高速、大容量的战术通信网络,使战场指挥者能同步进行多个作战指挥任务,为陆军部队(从机动排到战场后 方,包括后勤部门、指挥和控制部门以及作战支持部门)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多媒体信息网络,提供话音、数 据及视频等多种通信业务。
参考美军,未来我国军事无线通信网络也可能将强调采用宽窄带融合的无线电传输手段,提高军事通信网 络的带宽能力,同时加上数字化与各种加密措施,保障通信系统的稳定性、抗干扰性和保密性,以更加适应现 代战争的需要。 在目前 A 股上市公司中,军事无线通信设备领域主要参与者有七一二、上海瀚讯、海格通信、烽火电子等, 非上市公司主要有中电熊猫、中原电子和中电科 10 所等。七一二主要在机载和地面领域提供短波、超短波终端 通信产品,并向系统级产品和多军种拓展;上海瀚讯作为首个全军通用型宽带通信装备的技术总体单位,在军 事宽带通信领域占据先发优势,逐步由单一兵种型号批量列装采购向多军兵种扩展;海格通信是海军、陆军等 兵种短波、超短波和卫星通信领域的传统龙头企业,同时北斗技术积累深厚,卫星导航相关业务有望进入快速 发展阶段;烽火电子主要产品包括短波/超短波通信设备、航空搜救定位设备、北斗定位设备、卫星通信设备、 机车内通信系统、网络通信系统、物联通信系统、电声组合件及有源降噪系统、通信导航天线等。
3.1 雷达是国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源相控阵是主要发展趋势
雷达是国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 年我国军事雷达市场规模可能将达到 573 亿元,其中相控阵雷达 的比例将有所提升。根据立鼎产业研究网数据,2019 年我国军事雷达市场规模达到 309 亿元,预计 2025 年市 场规模可达 573 亿元。根据 Forecast International 统计,全球相控阵雷达 2010 年至 2019 年的总销售额占雷达 销售额的比例约为 25.68%。相控阵雷达凭借其独特优势,将逐渐替代传统机械雷达,成为目前雷达技术的主流 发展趋势。在国防信息化战略下,预计 2025 年我国相控阵雷达销售金额占雷达销售金额的比例将大幅提高。
雷达具有发现目标远、测定目标坐标速度快、全天候使用等特点,因此在警戒、引导、武器控制、侦察、 航行保障、气象观测、敌我识别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是现代战争中一种重要的电子技术装备。 不同频段的雷达以不同字母代号表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之后,大多数常用雷达系统分类使用了起 初由军队使用的字母或频带名称,IEEE 后来沿用了这种标准。而近年来,欧洲开始采用一种新的频带名称,其 字母更加简单。较高频段(300MHz-300GHz)称为微波频段,具有波长短、频率高、穿透能力强、抗干扰、不 易受环境影响等一系列特点,容易制成具有体积小、波束窄、方向性强、增益性高等特性的天线系统,在雷达、 通信和电子对抗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不同频段的雷达各有优势,被应用于不同的场景。一般来讲,频率越高,雷达系统的探测精度越高,而探 测距离受限;频段越低,雷达系统的探测精度越低,而探测距离变远。弹载领域需要对较近距离小目标实现精 准探测,主要是用 Ka、Ku 等高频;中程雷达需要兼顾探测距离与探测精度,主要是用 X 波段;地面雷达、远程 预警、探测领域要求探测距离较远,主要是用 C、S、L 等低频段。 雷达分为机械扫描雷达和相控阵雷达两大类。机械扫描雷达的原理是集中一个位置发射信号波,通过机械 转台旋转,让信号波发射到不同的方向,探测不同目标,但其机械转动效率低,探测区域和探测目标有限,不 再适应日趋复杂的电磁场发展方向。相控阵雷达是“相位控制阵列雷达”的简称,它是由大量相同的辐射单元 组成的雷达面阵,其原理是通过控制每个单元产生电磁波的相位与幅度,以此强化电磁波在指定方向上的强度,并压抑其他方向的强度,实现电磁波束的方向改变。相控阵雷达具有波束切换快、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可同 时跟踪多个目标,具备多功能、强机动性、高可靠性的能力。
有源相控阵雷达与无源相控阵雷达的区别在于天线单元是否能够收发能量。相控阵雷达根据天线的不同分 为无源相控阵雷达(Passive Electronically Scanned Array,PESA)和有源相控阵雷达(Active Electronically Scanned Array,AESA)。“有源”的含义是辐射的功率在辐射组件内产生,AESA 的每个天线单元都配装有一个发射/接收 组件(T/R 组件),每一个 T/R 组件都能自己发射和接收电磁,而 PESA 仅有一个中央发射机和一个接收机,发射 机产生的高频能量,经计算机主动分配给天线阵的各个单元,目标反射信号也是经各个天线单元送达接收机统 一放大。因此,有源相控阵雷达在频宽、功率、效率以及冗余度设计方面均比无源相控阵有较大优势。
有源相控阵凭借多方面优势,成为雷达的发展趋势。当前,有源相控阵雷达凭借其作用距离长、抗干扰能 力强、多功能、多目标能力强、可靠性高等优势,正逐渐替代机械扫描雷达和无源相控阵雷达成为主流,并加 速替代单一功能雷达,向多功能有源相控阵雷达方向发展。
有源相控阵雷达可进一步分为数字有源相控阵雷达和模拟有源相控阵雷达,目前后者为主力。数字阵列不 再含有模拟的移相器,而是将接收机前移。上行波束合成,通过 DDS 移相产生不同相移的信号。数字相控阵雷 达进一步提升固态集成电路的占比,提升雷达的扫描频率、扫描范围以及抗干扰性,波束形成更灵活、且方便 实现多波束及多波束跟踪,但其成本和技术复杂度更高。模拟有源相控阵雷达在技术、成本、可靠性等方面仍 具有较多优势,依然是当前雷达装备的主力。
3.2 有源相控阵雷达广泛应用于弹载、陆基、机载、舰载、星载等武器平台
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将成为弹载武器的倍增器。导引头作为精确制导武器的“眼睛”,可有效把导弹和目 标关联起来并输出它们之间的相对运动信息。导引头决定整个精确制导武器更新换代的方向,是价值量占比最 高的部分。根据《防空导弹成本与防空导弹武器装备建设》中关于导弹按价值量拆分的描述,导引头和动力装 置占据 40%~60%的成本。按照探测系统的不同,导引头主要可分为光学制导和雷达制导两大类,其中雷达制导 为中远程导弹的主流末制导方式。雷达导引头利用不同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或辐射能力的差异来发现目标和测定目标的位置及速度,探测距离远,不受天时和气象条件限制,可全天候工作。雷达导引头的体制在不断迭代, 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凭借灵敏度较高、信号处理能力较强、可靠性较高等特点,未来将逐步替代无源相控阵 雷达,成为弹载武器的倍增器。
装备更新换代的需求以及实战演练的频率提升推动导弹需求攀升。随着我国国防支出持续增加,主战装备 逐渐更新换代,导弹依靠其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目标的精确打击,已成为各种军事装备的核心配套武器。预 计未来,我国将有更多的军事装备陆续交付、服役,依照满足各类装备对武器的需求,导弹需求量也将进一步 增加对新型武器装备的需求不断增加;此外,国家对军队的实弹训练要求不断提升,军事训练、演习等对导弹 的消耗量也将不断增加,双重因素推动导弹需求量攀升。 陆基有源相控阵雷达主要分为陆基战略预警雷达和防空雷达。前者用于战略导弹、飞机预警,后者用于防 空目标探测和导弹制导。陆基战略预警雷达在战略预警系统中具有关键作用,直接决定着系统的成败。目前美 国建立有完善的陆基战略预警雷达系统,且全部采用了相控阵雷达,预警雷达的探测距离远、覆盖角度大,故 部署数量较小,目前美国已将国内五部“铺路爪”雷达全部升级为 AN/FPS-132 型号,采用有源相控阵,天线阵 面尺寸达到 30 米、具有 2000 个发射阵源、对 10 平方米级目标最大探测距离超过 5000 千米、单次扫描时间 6 秒,具备对高超音速目标的探测跟踪能力。 防空雷达方面,采用相控阵雷达是新一代多通道防空系统的重要特点,是现代恶劣的空中威胁对防空系统 提出的必然要求。美国爱国者导弹系统配备 AN/MPQ-65 雷达,最大探测距离 170km,可同时追踪 125 批空中目 标,引导 18 枚导弹拦截,其以“营”为建制,每营有 6 个发射连,每连装备一部相控阵雷达,故一个营需要配 备 6 部相控阵雷达,对雷达的需求量较大。
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分为预警雷达和火控雷达,前者用于预警机战略/战术预警、指挥,后者用于战斗机探 测、跟踪和攻击目标。目前新一代的机载雷达系统均采用有源相控阵体制。 预警机是现代信息化战争作战体系的神经中枢,有源相控阵预警雷达能显著提升预警机的搜索能力和生存 能力。预警机是一种装有远距离搜索雷达、数据处理、敌我识别以及通信导航、指挥控制、电子对抗等完善的 电子设备,集预警、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于一体,用于搜索、监视与跟踪空中和海上目标,并指挥、引导 己方飞机执行作战任务的作战支援飞机。而有源相控阵雷达可以提升预警机对隐身飞行器的探测能力及探测距 离,同时还能提高对大批量、高机动性目标的搜索能力,同时加强抗干扰能力,提高可靠性,显著提高预警机 的作战效能和生存能力。美国 E-2D 舰载预警机搭载的 AN/APY-9 雷达为有源相控阵雷达,工作在 UHF 频段,对 3~5 平方米的目标探测距离可达 500km。
机载火控雷达通常装配战斗机、轰炸机,有源相控阵雷达助力其向多功能发展。机载火控雷达是指用来搜 索、截获和跟踪空中目标,提供武器瞄准、射击和制导所需数据的机载雷达,通常装配于战斗机和轰炸机上, 有源相控阵雷达的特性使机载雷达从最初具备的简单空-空搜索、测距和跟踪功能,发展为具备空-空、空-地、 空-海、导航等四大类共几十种子功能的多功能雷达,一些四代机也因此获得电子战侦察、干扰和数据链制导武 器的能力,大幅提升了战斗机、轰炸机的作战性能。F-22 搭载的 AN/APG-77 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有 2000 个 T/R 组件,对 5 平方米的目标探测距离超过 300km。 舰载雷达可以帮助舰艇编队抵御多方面威胁,有源多功能相控阵雷达能够承担多项任务。舰艇需要面对来 自海陆空三方面的威胁,而且处于复杂电磁干扰环境下,舰载雷达不仅是现代舰船防御作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 分,而且还是舰船的关键探测装备。而舰载雷达性能的优劣对整个作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会影响到全 部海域、空域作战体系的完备性。有源相控阵舰载雷达可以同时实现搜索、识别、跟踪、制导和探测等功能, 能同时监视和跟踪多个目标,抗干扰性能好,可靠性高,能够有效推进海军的信息化。美国伯克Ⅲ级驱逐舰搭 载 SPY-6 有源相控阵雷达,是“宙斯盾”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个阵面有超 5000 个氮化镓 T/R 组件,对战机的探 测距离超过 400km。
星载雷达又称天基雷达或太空雷达,是指以航天器为工作平台的交会雷达、合成孔径雷达或预警雷达。天 基雷达一般以卫星为载体,如高轨道星载雷达,它被设置在 36000km 高空的同步卫星上,利用直径 30m 左右的 天线把太阳能提供的发射功率辐射到地面上,再由地面上的相控阵多波束天线接收运动目标的信号,构成大面积的对空搜索范围。 雷达在导航、通信、遥感等卫星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导航方面,毫米波有源相控阵天线可以使卫星具备 更强的目标搜索和定位能力,进而能为各型武器系统、特别是弹道导弹提供定位服务。通信方面,卫星通信利 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或发射无线电波,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或地球站与航天器之间的通信, 卫星通信由于覆盖面大、部署快,不受地面情况影响,因此一直被视为特殊地理位置和特殊场合的唯一通信手 段。随着以高频段(Ku、Ka 等)、大容量、高通量为特点的宽带通信技术的成熟,通过通信卫星实现互联网接 入已经成为可能。遥感方面,相对于传统的光学卫星遥感,雷达卫星遥感不受云层遮挡限制,具有全天候对地 观测的能力,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是目前卫星遥感的主流,载体可以设置在 3.6 万公里高的同步卫星上,也可以 设置在 200~600 公里高的非同步卫星上,覆盖面积相当于几十部相同规模的地面雷达,能够实现地面成像、高 程测量、目标检测等功能,甚至可以实现立体建模。有源相控阵雷达可以帮助星载雷达实现多功能、高分辨率、 多极化、多波段等功能。
在卫星领域中无论是空间段还是用户终端,大量的产品采用相控阵模式。在空间段,有源相控阵天线具有 体积小、质量轻、损耗少,同时满足多点波束、敏捷波束、波束重构和宽角扫描等特点,且通过电路控制波束 指向,无需任何活动部件,可以避免传统的卫星抛物面天线转动给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带来的干扰,这一系列的 优势,使得有源相控阵天线成为卫星天线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在用户终端则是看中其低轮廓、灵活波束 的处理能力等,上述技术都决定了有源相控阵体制在卫星领域的广泛应用。
3.3 微波组件广泛应用于雷达、通信、电子对抗等领域
微波频率高、波长短、环境适应强,契合军用场景。不同频率的电磁波传输特性不同,频率越低穿透性越 强,方向性越差;频率越高,信息承载的能力越强;射频(RF)特指频率范围在 300kHz-300GHz 的电磁波,微 波特指频率在 300MHz-300GHz(波长 1mm-1m)是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的统称,毫米波特指频率在 30GHz-300GHz(波长 1mm-10mm),其波长位于微波与远红外波相交叉波长的范围内,因而兼有两种波的特点。
微波电路指处理微波信号的电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可处理电信号的频率较低,而微波毫米波频率较高。 因此,在无线信号接收环节,天线所接收的微波毫米波信号须经高频前端电路(一般包含保护电路、低噪声放 大电路、增益控制电路等)及下变频电路转换为中频信号后,再进行数字信号处理与分析计算;在信号发射环 节,由基带信号电路所生成的中频基带信号需经上变频电路转换为微波毫米波信号,并经功放放大后通过天线 发射。微波电路包括各种功能的微波部件及组件,如放大器、开关等有源电路,功分器、滤波器、衰减器等无源电路,以及频率源等多功能电路组件。微波电路形式分为波导立体电路、单片集成电路和微波混合集成电路。
单片微波集成电路的集成度高,大批量生产时才能降低成本,一般用于通用性较强的器件/组件;混合微波 集成电路将厚膜集成电路、单片集成电路两种工艺结合,灵活性大幅提高,多用于小批量定制化微波组件产品。 微波组件用于实现微波信号的频率、功率、相位等各种变换,广泛用于雷达、通信、电子对抗等领域。雷 达包括各类军用雷达、气象雷达、空管雷达、汽车毫米波雷达等;通信设备包括军用通信设备、民用通信设备, 其中民用通信主要包括基站及手机等移动通信终端;电子对抗主要是包括军用无线电侦察、电子干扰等装备。
国内微波组件供应商较为分散,除第一梯队的国博电子(原中国电科五十五所微系统事业部)和国基北方 (中国电科十三所)外,其余供应商营收规模较小。中国电科五十五所和中国电科十三所是我国从事半导体技 术研究历史最长、规模最大、专业结构配套齐全的骨干研究所,在微波组件领域尤其是半导体微波器件/芯片领 域占据国内龙头地位;民营企业依靠特色技术和低成本优势占据部分市场。
4.1 卫星互联网战略意义凸显,国内建设工作有望提速
2021 年 11 月 16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表示将加强卫星通信顶层 设计和统筹布局,推动高轨卫星与中低轨卫星协调发展。通信从地面走向天空,卫星互联网将随着技术逐步成 熟,作为地面通信的重要补充,与地面网络融合发展。根据全球互联网统计信息数据显示,全球仍有约 31.8 亿 人口没有被互联网覆盖,主要是因为地广人稀,建立地面通信设施性价比不高。对此,卫星通信就很有优势, 低轨卫星的广域覆盖能力强,覆盖偏远地区性价比更高。此外,如高铁、航空、自动驾驶等“动中通”领域, 卫星通信的优势也更大。我们预计在后 5G 时代,卫星通信将与地面通信融合,将成为主流的通信方式之一。 当前,全球发布低轨卫星星座建设计划的公司近 30 家,包括 SpaceX、亚马逊等,政府参与也较多。美国 政府加强对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美国军方是“星链”计划的早期投资人,并在 2019 年提供 2.15 亿美元专项经费支持基于商业航天的军用高速互联网计划。2019 年 8 月,FCC 简化小卫星发射许可流程以 确保小卫星运营商能够加速获得频率许可。2018 年 7 月,普京将“球体”(Sphere)计划列入国家航天专项计划, 对标 OneWeb 和 Starlink,要求在 2028 年前完成部署,该计划融合了“马拉松”低轨物联网、“赛艇”互联网接 入卫星、“信使”通信卫星、GLONASS 导航卫星、对地观测卫星等系统,打造通导遥一体化的低轨卫星集群。
我国“天地一体网络空间”工程有序推进,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星座建设有望提速。2016 年,国务院 发布“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构建“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重大工程项目,航天科技、航天科工和中 电科集团分别推出“鸿雁”系统、“虹云”工程和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项目,目前均已发射首颗试验星。不仅如 此,以银河航天为代表的创业公司也相继推出低轨卫星星座计划。2020 年 4 月,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卫星互联 网作为通信基础设施,属于国家新基建的范畴,也体现出国家对卫星互联网的战略重视。2021 年 4 月底,中国 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国内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工作有望加速推进。 巨头继续加码卫星互联网,全球组网建设加速。亚马逊在 2019 年 4 月宣布组建由 3236 颗卫星组成的 Kuiper 卫星网络,2020 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批准了该计划,亚马逊宣布投资总额在 100 亿美元以上,2021 年 11 月 6 日亚马逊又向 FCC 提交再发射 4538 颗卫星的申请,扩大 Kuiper 卫星网络以向 SpaceX 发起挑战。2021 年 11 月 3 日,FCC 批准了波音在 2017 年首次提出的卫星互联网项目,该项目由 147 颗卫星进行组网,向美国、 波多黎各和美属京群岛提供宽带互联网和通信服务,并在网络建成后将其扩展到全球范围。
卫星轨道和频谱资源具有排他性和时效性,卫星星座建设存在明显的“先发优势”,SpaceX 申请了大量低 轨资源,已进入加速部署星群阶段。截至 2022 年 10 月上旬,SpaceX“星链”升空卫星总数超过 3400 颗,全球 用户已经超过 40 万,被批准在至少 36 个不同的国家运营。NASA 预测,按照现有发展速度,70 年后低轨道碎 片密度将达到临界值,业界预计最终全球低轨卫星星座不会超过 5 个,未来将形成寡头垄断格局。 排他性:根据国际电信联盟制定的《无线电规则》,地球同步轨道只有一条,各国之间公平分配,而其 他轨道需要各国按照“先登先占”的原则协调分配。 时效性:根据国际电信联盟规定,运营商须在 2 年内发射 10%的卫星,5 年内发射 50%,7 年内全部 部署完成,若未按时达到要求则被视为放弃相应的资源所有权。 若目前全球低轨卫星星座项目均得以实施,未来 5 年将会有约 5 万颗卫星入轨,其中 SpaceX 已申请占据约 4.2 万颗卫星的轨道资源,近地轨道将进入拥挤状态。同时,频谱资源中能够单独使用、实现全球覆盖的 L、S、 C 频段资源几乎殆尽,Ku、Ka 频段已经开始被大量使用,Q/V 频段也已经被巨头企业提前布局,而星座之间需 要留出一定频率间隔防止相互干扰,协调难度较大。因此,目前低轨卫星星座的主要参与方势必加速卫星发射 进程,锁定轨道和频谱资源,竞争将愈加激烈。我们认为,目前国内卫星互联网与国外的产业发展进度相比差 距较大,SpaceX 的加速发展抢占了卫星轨道和频谱资源,预计会推动国内卫星互联网发展提速。
低轨卫星星座建设具有重要的国防战略意义,从美国政府和军方积极参与低轨卫星网络布局来看,其具有 明显的战略意图。2019 年底,美国空军 C-12 侦察机使用“星链”数据下行速度达到 610 兆/秒,是美军现行通 信标准 5 兆/秒速度的 102 倍。低轨卫星通信网络系统具有高弹性和冗余性、抗毁能力强的特点,可以成为“非 合作环境”中构建军用通信网络的重要补充力量,若美国巨型低轨卫星网络部署完成并用于国防领域,将对美 军战场实时信息交互和指挥控制能力有极大提升,或将彻底改变国防信息化发展模式。
从产业链来看,卫星互联网产业主要分为:卫星制造及地面配套、卫星发射(火箭制造等)、终端应用等。其中,前期以卫星制造、火箭制造、地面关口站为主,主要靠前期投资拉动,终端应用侧则偏后周期,预计需 要卫星互联网建设完成投入运营时,终端及应用才会迎来较快发展。
4.2 军用北斗装备即将进入换代周期
美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军用卫星系统,GPS 导航系统自上世纪 90 年代投入运营以来,在现代化战争中 对作战单位协同、武器精准打击等发挥着关键作用。卫星导航系统可以为军队提供导航位置服务、授时服务, 收集各部队的基础地理位置信息,为指挥部提供有效的战场管理数据,可以应用在包括单兵、车辆、舰船、军 机、导弹武器等多种场景。
2021 年 6 月,美国第五颗 GPSIII 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美军 24 颗全运行能力的 M 码卫星全部部署完毕。 根据 UCS 发布的最新卫星数据库,截至 2022 年初美国军用或部分军用的卫星共计在轨 232 颗,按照用途划分可 以划分为信息获取类卫星(侦察,预警,态势感知)、信息传输类卫星(通信,中继)、时空基准类卫星(导航, 测地)。对于时空基准类卫星而言,未来 GPS 星座将在增加信号发射功率的同时提高抗干扰能力,为用户提供更 精确的位置、速度、时间和姿态等信息,并将延长其使用年限。
GPS 军事用户设备是 GPS 系统的关键一环,军用卫星发展的同时也推动着军用卫星接收设备的发展。GPS 第三代军用设备主要使用的是接收 M 码的接收卡,M 码是一种军事专用 GPS 信号,旨在满足军事定位、导航和 授时(PNT)的需要。2018 年 12 月 31 日,美国首次发射 GPS-Ⅲ卫星,该卫星能发射强大的 M 信号,从而帮助 军事用户克服 GPS 信号干扰,并通过对信号进行加密来防止虚假的 GPS 信号。2020 年 11 月,美国军方通过了 GPS 系统地面控制段 M 码的早期使用功能验收。美国军方与雷神公司、BAE 等企业签订 M 码相关设备订单,并 将 M 码 GPS 接收卡应用于装甲车、轰炸机、驱逐舰等装备中。 美军当前仍对 GPS 系统和装备进行持续投入。
军用北斗导航即将进入换代周期。根据海格通信 2021 年年报披露,公司多款北斗三号基带/射频/抗干扰芯 片和组件成功进入机构用户《电子元器件合格产品名录》,多款北斗三号通用终端及设备实现在特殊机构市场竞 标均顺利入围,表明基于北斗三号的军用芯片和组件基本完成研制工作,终端产品已经取得突破进展,基于北 斗三号的军用装备有望在今明两年进入放量列装周期。
未来我国国防预算仍有望实现稳定增长,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保障。随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要求以及实战化练兵的不断深入,军方对于武器装备采购与维护的需求有望不断扩大,客观上对于国防预算增 长提出了硬性要求。我国国防预算占 GDP 比重相对固定,GDP 的稳定增长有望带动国防预算绝对额保持稳步上 升趋势。此外,美国在国防预算上持续大力投入、全球地缘政治摩擦风险不断升级等因素将直接推动全球国防 支出呈现增长态势。在军方需求提升的内部因素与世界国防支出快速增长的外部因素双方面影响下,未来几年 我国国防预算支出或将继续保持稳定较快增长势头,内需及逆周期投资属性凸显。
国防信息化建设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路。二十大报告中对我国军队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如 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 我们认为,在 2020 年基本完成军队机械化建设的基础上,在未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中,国防信息化建设需求有望加速释放。 我国军费中的武器装备费占比稳步提升,国防信息化市场广阔。我国军费主要由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 和装备费三部分组成。根据《新时代的中国国防》,装备费的占比稳步提升,从 2010 年的 33.2%提升到 2017 年 的 41.1%,彰显了武器装备对国防实力的重要性。国防信息化建设将是装备采购的重点方向,根据智研咨询数 据,预计到 2025 年国防信息化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1462 亿元,2020-2025 年复合增速将达到 6.7%。
军工通信是国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领域。C4ISR(自动化指挥)系统是国防信息化的重要载体,其以部队指 挥与控制为目标,涵盖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侦查等要素的全维度军事信息系统框架。C4ISR 系统包含进 行数据传递、处理的硬件设备,也需要软件系统解决方案,做到及时准确获取战场信息并进行实时分析处理, 实现作战信息在各作战平台与指挥中心的互通互联,形成完整的信息闭环。军工通信是 C4ISR 系统的中枢和基 础支撑,承担着信息处理和传递的功能,对于军工通信的投入建设将贯穿于现代国防体系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中。
在 2020 年基本实现机械化的情况下,加快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未来国防信息化装备的采购支出占比 可能显著提升。我们建议重点关注军工通信领域,包括军事无线通信设备、军事雷达、军事卫星应用等领域。
1、军事无线通信设备:我国当前的军事无线通信设备行业可类比美军 21 世纪初期。美军在 20 世纪 90 年 代开始加速军队信息化建设,自 21 世纪初开始大规模采购联合战术通信系统装备,军事无线通信设备行业进入 快速发展阶段。2020 年为我军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年,当前军事通信装备已广泛 应用,但渗透率较低,同时在联合战术通信、军用宽带通信等系统建设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当前我国 军事无线通信设备行业与美国 21 世纪初期相似,参照哈里斯的发展历程,预计未来几年国内军事无线通信设 备行业及相关公司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2、军事雷达:军事雷达是国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 2025 年我国军事雷达市场规模将达到 573 亿 元,其中相控阵雷达凭借其独特优势将逐步替代传统机械雷达,渗透率有望大幅提升,广泛应用于弹载、陆基、 机载、舰载、星载等多种武器平台。在相控阵雷达中,微波组件占据主要价值量,同时也可以应用于电子对抗、 无线通信装备中,实现微波信号的频率、功率、相位等各种变换。国内微波组件供应商较为分散,形成了科研 院所和民营企业分工协作的竞争格局。因此,在未来军事雷达市场维持较快增速以及相控阵雷达渗透率提升的 过程中,对于微波组件的需求有望进一步增加。
3、军事卫星应用:当前全球卫星互联网建设提速,SpaceX、亚马逊等公司加速布局,低轨卫星轨道和频谱 资源具有排他性和时效性,卫星星座建设存在明显的“先发优势”,同时根据“星链”计划的建设和使用情况,其具 有明显的国防战略意义。2021 年 4 月底,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国内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 工作有望加速推进,前期重点关注卫星制造、火箭制造和发射环节,后期重点关注终端应用。同时,根据相关 公司业务进展显示,国内军用北斗导航领域即将进入换装周期,有望在今明两年开始进入放量列装阶段。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系统发生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