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根荣
文化兴盛的年代,文物贩卖现象屡见不鲜。
收藏家对文物理解的差异,从侧面滋长了文物制假售假的风气。
正如曾经的谢根荣,他是富豪榜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却也是文物巨骗。
通过伪造文物骗取大量的钱财,谢根荣制造了一场价值24亿的“天价骗局”,让众人瞠目结舌。
1960年,谢根荣出生于浙江省的一个普通家庭。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中负担,谢根荣决定外出打工。
20世纪80年代,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颇有经商头脑的谢根荣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他在中俄边境开展服装贸易,赚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此后谢根荣继续开拓自己的商业疆土,90年代中期,他成为啤酒产业中的领军者。
不久后,谢根荣在北京建立了华尔森啤酒集团,一时之间风头无两。
事业上顺风顺水的谢根荣原本风光无限,然而生意场上的一次意外,竟让他沦为“诈骗犯”。
2000年,北京市中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取得了“东华金座”项目的开发权。
“东华金座”地段较好,发展潜力巨大,谢根荣心动不已。他专门找到了中鼎房产的负责人,表达了自己希望拿到“东华金座”的诚意。
东华金座
经过协商,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谢根荣支付中鼎公司1.2亿,同时自行支付3.2亿转让费,拿到项目开发权。为了确保项目顺利展开,谢根荣向银行申请了贷款。
2000年9月,谢根荣伪造了500多份房贷合同,以假的按揭方式,从银行骗取了6亿多的贷款。
那时的谢根荣是赫赫有名的商业精英,具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就这样,谢根荣顺利拿到了银行贷款。
众人等待着谢根荣利用6亿多贷款,开创新的房地产开发商业帝国。却并没有想到,事业的成功已经冲昏了谢根荣的头脑。
他变得挥霍无度,在赌博、豪车、豪宅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金钱。为了为自己撑场面,谢根荣在各大公共场合挥金如土,不久后便坐吃山空。
渐渐地,谢根荣已经无力支付“东华金座”的开发费,他以各种理由拖欠材料费、施工费。
建筑公司的负责人找到谢根荣讨要说法,得到的永远都是避而不谈。越来越多的公司离开了“东华金座”的建设,该项目也被暂时搁置。
谢根荣依旧沉浸在自己荒淫无度的生活中,他频繁出入天价宾馆,挥霍无度。与此同时,他以慈善家的身份四处捐款,将自己包装为富豪。
2003年,凭借着完美的伪装,草根谢根荣成功登上了“中国400富人榜”的第163名,资产6亿。
其中真正属于谢根荣自己的资产,却少之又少。也就是说,此时的谢根荣已经在破产的边缘。
谢根荣一再拖欠还款过程,银行行长颜林壮逐渐察觉到其中的疑点,只能多方催促。谢根荣必须拥有财富自证,能暂时瞒过其他人的追查。
谢根荣思考片刻,内心有了主意:伪造文物。
既能够让银行相信自己的“家底”,而文物倒卖需要一定的时间,谢根荣便可以获得足够的时间,同银行进行周旋。
提及文物倒卖上,谢根荣似乎颇有心得。在此之前,40多岁的他成为叱咤风云的京城大佬,曾经无比辉煌。
尽管物质上逐渐富足,谢根荣的内心却逐渐产生了空虚之感。深思熟虑后,谢根荣决定投资一些文化产业,以此装点门面。
南浔坐落着一条文物收藏街,下定决心改变的谢根荣成为这条街的常客,他购进了大量真假未知的“文物”,摆放在自己的办公楼。就这样,谢根荣开启了自己的文物收藏之路。
为了向众人展示自己高雅的修养与殷实的家底,谢根荣还专门打造了一座根荣陈列馆。
多年来的文物收藏基础,为谢根荣借助文物行骗创造了条件。
此前收藏文物的过程中,谢根荣结识了一名叫牛福忠的专家。
多年后,牛福忠已经成为博雅文物鉴定中心鉴定委员会主任,在收藏文物方面颇有威望。
谢根荣与牛福忠见面,提出了自己想打造两套“金缕衣”的想法。
金缕衣,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丧葬服饰,为稀有文物,价值连城。1978年,中国考古学家发掘出较为完整的金缕衣,此后这一文物便被考古界奉若神明。
牛福忠
为了蒙混过关,谢根荣想出了伪造金缕衣的计划。按照谢根荣的要求,牛福忠找来了众多的散玉片。
此前牛福忠已经对金缕衣有了详细的研究,不久后,他便仿照真正的金缕衣的模样,用金线将玉片串联起来,制造出了两件几乎能够以假乱真的“赝品”。
此后谢根荣根据博物馆展示金缕衣的方法,将牛福忠制作的文物摆放成平躺姿势,密封在玻璃柜中,不允许任何人触碰。
这两件看似有市无价的金缕衣,成本不过几万。
牛福忠虽然在文物收藏界颇有威望,一人说法却不免让人怀疑。
为了增强可信度,谢根荣又花费大价钱,请来了著名的文物收藏界泰斗们,其中尤以王文祥,史树青,杨伯达、杨富绪、李劲松等最为著名。
在谢根荣看来,中国收藏家协会原秘书长、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等一系列身份,足够为自己撑场面。
几名专家在谢根荣的命令下,围绕金缕衣的玻璃柜绕行一周,随后心照不宣地得出一致结论:金缕衣为真品,其价值能够达到24亿。
他们是文物收藏界威名赫赫的专家,众人不敢反驳,遂信以为真。
后来,银行还是发现了谢根荣的财务问题,随后与其展开谈判。尽管自己一穷二白的真相即将被揭穿,谢根荣却丝毫不慌乱。
他先向银行提供了假的企业财务报表,随后将颜林壮等人带到了自己的根荣陈列馆。
谢根荣指着馆中的两件金缕衣说道:“全世界只有两件,专家已经做过鉴定,市场估价24亿。”
谢根荣还表示,区区几亿的银行贷款,与价值无法估量的金缕衣无法相提并论。
自己的公司只是一时之间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只要银行再宽限几日还款时间,他一定将贷款还清。
说罢,为了佐证自己的说法,谢根荣还将价值24亿的金缕衣鉴定报告拿出来。这个所谓的报告,由5位国内顶级文物收藏家认可,显然极有分量。
在此之前,银行原本想收回谢根荣的6亿贷款,然而顶级专家集体认可,颜林壮等人对其真实性深信不疑。
与此同时,为了避免自己承担谢根荣骗贷的责任,颜林壮决定暂时为其隐瞒。
他们选择相信谢根荣,为了让房地产项目继续进行,银行又为谢根荣发放了少量的贷款。
就这样,谢根荣成功地蒙混过关。得到短暂的喘息后,谢根荣继续过着自己挥霍无度的生活。
多行不义必自毙,属于谢根荣的惩罚最终还是来临了。银行先后46次为谢根荣借贷,大量资金流出,迅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国家审计署亲自出面,经过一段时间的追查,谢根荣骗贷、伪造文物的罪行最终大白于天下。这场涉及几亿的大型诈骗案,着实震惊了众人。
对于自己制造文物诈骗的指控,谢根荣供认不讳。“这件估值24亿的文物是假的,是我朋友牛福忠帮我做的。”谢根荣如是说。
2010年,法院判定谢根荣诈骗罪名成立,被判处其无期徒刑。建设银行行长颜林壮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副行长赵峰,也被判处有期徒刑19年。
每个行走藐视法律的人,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当年那些与谢根荣狼狈为奸的“伪专家”们,在东窗事发后又过着怎样的生活?
在法律专家看来,在谢根荣骗贷一事中,“伪专家”被追责,其实难上加难。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并未直接参与谢根荣骗取银行贷款的罪行。与此同时,“伪专家”们对于谢根荣拿假的鉴定结果骗贷一事也并不知情。
事实上,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不同的诱惑始终干扰着人们的选择。如同鉴定“金缕衣”的“伪专家”一般,用所谓的名气,行自私之实。
法律虽然无法制约这几名“伪专家”,但他们却需要经受道德的谴责。
专家以素质、地位为赌注,并未承担起德艺双馨的美名,太过冒险,也太过功利。
面对群众的批判,专家们依旧装作若无其事,他们相互推卸责任的行为,着实令人失望。
回望谢根荣的一生,众人不免有些遗憾。谢根荣无法选择出生的命运,却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获得了逆天改命的机会。
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依靠自己的经商头脑与聪明才智,谢根荣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也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
不论从何种方面评判,少年的谢根荣都是一个自律、勤奋、积极向上的成功者。
然而如此闪耀的人,又为什么会走上行骗之路,最终沦为贻笑大方的阶下囚?
究其原因,只不过是贪婪二字。谢根荣所贪婪的,不仅仅只有财富、地位、荣誉,更有对生活的态度。
居于顶峰,谢根荣逐渐忘记了当初的脚踏实地,他期待不劳而获,也将坐吃山空的道理抛诸脑后。渐渐地,谢根荣丧失了初心,也丧失了斗志。
大千世界,诱惑众多,唯有保持内心坚定的人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显而易见,谢根荣是到达半山腰的攀登者。曾经的他已经足够令人敬佩,其成就却依旧可以在顷刻之间化为乌有。
谢根荣拥有在复杂的生意场上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这种勇气一直持续到中年阶段。然而他的人生误入歧途后,谢根荣没有将这种勇气用在正途上。
假造“金缕衣”,欺骗钱财,这种所谓的“无惧”让谢根荣游走于法律之外,最终面目全非。
藐视法度,蔑视规则,必然会受到惩罚。下定决心成为文物“骗子”的那一刻,谢根荣的人生,其实已经走到了终点。
从小城走来,曾经领略过上层社会的繁华,却以牢狱之灾而终结。谢根荣的一生,何其无奈,又何其悲凉。
物欲横流的世界中,坚守初心、抑制贪婪……谢根荣的前车之鉴,众人应有所警醒。
[1]《法律与生活》,2011年第19期,《假文物与假鉴定之乱象》
[2]《中国审计报》,2010年12月31日,《揭开地产“明星”的“烂尾”人生》
[3]《京华时报》,2011年9月6日,《商人伪造金缕玉衣骗贷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