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对于傅斯年的了解是止于新中国成立之时,作为曾经被高赞的五四学生运动总指挥,因为去了台湾而被有选择性地遗忘,这也是当时的通行准则,加之他又不像胡适那样,有不少的趣闻逸事,不吸人眼球也是自然;不过,随着近年来傅斯年研究文献书籍的相继出版,也使得这个名字重新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来。
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傅斯年作为北大的主要学生代表,戏份还是很多的,妥妥的正面形象,他又被称为民国大炮,在北大有着极高的威望,他为人正直,率性,“虽千万人我往矣”,认定的事便一如既往地前行,奋不顾身。
在民国的那一帮大师及知名人物中,他的年龄算小的,仅比毛主席小3岁, 1896年生于山东聊城一个举人之家,初字梦簪,要知道,聊城傅家,那在大清朝的历史上是属于妥妥的郡望大族,名声甚是响亮。
聊城傅斯年故居,也是当地的“状元第”
其先祖傅以渐是大清入关开科举后的首名状元,后来成为康熙的老师,几百年下来,家族中进士举人无数,钟鸣鼎食,世代书香,为朝为官者多多,在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不成为风云人物,也实在对不起傅家的名号。
家学渊源,天资聪颖又消息灵通,手到擒来地便考入了北大,时值胡适等人提倡白话文运动,他积极响应,著文并同罗家伦等人一起,创办月刊《新潮》与新文化相响应,并因其天赋及卓越的组织能力,迅速成为北大学生会的领袖。
傅斯年的名声很早之前就名声在外了,不说北京大学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蒋梦麟,就称赞他是百年不遇的“天下之奇才”,即使著名的历史学家邓广铭,早年在穷乡僻壤的私塾中读四书五经时老师就告知,傅斯年是“黄河流域的第一才子”。
傅斯年考入北大预科时,与弟弟傅斯严合影
胡适对傅斯年的评价要具体得多,“他能做最细密的绣花针功夫,他又有最大胆的大刀阔斧本领。他是最能做学问的学人,同时又是最能办事,最有组织才干的天生领袖人物。”
傅斯年同胡适的关系可谓故事多多,二人亦师亦友,年龄相差并不大,胡适只大傅斯年5岁左右,但却是美国归来的教授,以至于当时学生及教授中不服之人太多,甚至掀起了将胡适赶出北大的声势。
而正是傅斯年的力挺,将学生中倒胡的势头打压了下去,年轻的胡大教授在北大方才能优哉游哉地混了下去,至于教授方面嘛,自有蔡校长分分钟搞定,没学生捣乱,一切都好办。
五四运动
傅斯年在五四运动中的故事多多,作为学生领袖,游行活动的总指挥,先是同几位学生代表一起,和四国使馆交涉,在同军警发生冲突后,并未被捕入狱,因为他同后来主张火烧赵家楼的许德珩等人有分歧,具体如何一个情况,说法多多,莫衷一是。
但可以肯定的是,傅斯年是反对暴力的,“曾劝说同学不要激动。但喧嚣愤怒的声浪,使傅斯年无法控制局势。”
傅斯年一直是胡适的崇拜者,胡适是反动学生过于涉及政治的,他主张的是“少谈点主义,多研究些问题”,反对一切“过急”运动,当傅斯年与同学们发生矛盾后,胡适的理论自然与他产生了共鸣。
北大教授胡适
于是,当“爱国主义与自由主义并行”的五四后发生暴乱以后,这同他的本意和一贯坚守的信念有了相当的抵触,于是,他很快便退出了学生运动,回到书斋,专门做起自己的学问来。
北大毕业后,他考上了庚子赔款的官费留学生,负笈欧洲,在英、德留学七年,学了大量当时最先进的理论,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勃朗克的量子论等,但有些诡异的是,他却连个硕士学位也没拿回来。
当时在外国的留学生不务正业者多多,不是无所事事、男男女女的鬼混,便是东游西玩地蹉跎时光,赵元任的夫人杨步伟先生在《杂忆赵家》中曾描述说:
陈寅恪和傅斯年
“当时的留学生大都不务正业无所事事闹离婚,留学生中真正认真读书心无旁骛,不理会男女情事的只有陈寅恪和傅斯年,以至于有人把他俩比作‘宁国府大门口的一对石狮子’。”可见傅斯年的学习有多刻苦,肩比陈大师。
相对于胡适在政坛上的风云历史,傅斯年回国后显得要安静得多,他回国后是去了中山大学,并创立语言历史研究所,任所长,后来又应蔡元培之邀,成立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亦任所长一职。
在数十个国家级的研究所中,唯有这大名鼎鼎的“语史所”取得的成就最高,对此,傅斯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的,他不但担任了北大的课程,教授“中国上古史”和“中国古代文学史”两门课程,后来还代理北京大学校长。
傅斯年在安阳小屯殷墟发掘的现场
傅斯年在主持“语史所”取得的最大功绩,是对安阳小屯殷墟的发掘和研究,他亲自安排人员,数次亲临现场指导工作,解决问题,正是在他的亲力亲为下,殷墟出土的甲骨得以最大限度的保存,殷墟发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只是这项工作后来因日本侵华而被迫中止。
在傅斯年的人生中,他同政治始终是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尤其是在同执政党打交道时表现得最为明显,他可以参加议政,针砭时弊,如什么议员一类,但绝不担任任何政治倾向明显的实际职务,坚决不肯加入国民政府。
然而,他却经常表达自己的政治态度,不可否认的是,他对共产党是不友好的,在清党运动中,就公开支持蒋介石。
1929年秋,史语所同人在北平静心斋所址合影。前排陈寅恪(左二)中排李济(左一)傅斯年(左三)赵元任
他坚决支持抗日,对国民政府在战前奉行的外交政策很是不满,而对当局的贪污腐败更是深恶痛绝,他两次上书,对蒋介石的姻亲孔祥熙口诛笔伐,穷追猛打,使其劣迹昭然于天下而被罢职;继而又对继任者,蒋介石的大舅子宋子文发文讨伐,一篇《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不可》,使得这位宋大公子颜面扫地,灰溜溜地下台走人。
要知道,这两人不仅是老蒋的亲戚,而且所担任的职务乃是行政院长,妥妥的国民党柱石级人物,傅斯年正义直言,敢做敢为的性格,在这两次弹劾中表现得是淋漓至尽,不愧为“民国大炮”之称。
国民党败退台湾,傅斯年亦随之而去,一年后,在一次会议上突发脑溢血,医治无效病逝,年仅55岁,英年早逝,甚为可惜,他早年曾戏说过,将“归骨于田橫之岛”,谁知竟一语成谶,痛哉。
傅斯年和胡适、李宗仁
傅斯年下葬的规格之高,亦是是台岛少见的,不仅蒋介石亲临主祭,还特赠挽章“国失师表”, 国民党大才子于右任写的挽联为:“是子路,是颜回,是天下强者;为自由,为正义,为时代青年。”
相对于温婉,大度的胡适,傅斯年的性格大不相同的,完全是相反的,但二人却是莫逆之交,我对傅斯年是敬佩和同情的,之所以到现在,他在大陆的知名度也是远远低于胡博士的,这同傅斯年的性格是有极大关联的。
台大校园内的傅园(傅斯年墓)
他虽然一生不介入政治,但对于现实中的人和事,他却是要痛快淋漓地发表自己的感受和看法的,这不得不说是一位学者的悲剧,他对国民党极端失望,却又早早地就得罪了共产党,就如同林冲上梁山并交了投名状一般,想回头也是不能的。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如今,傅斯年静静地躺在台大的傅园中,每天响起的,是因纪念他而铸成的“傅钟”那悠远又沉郁的钟声,斯人远去,年年岁岁,台大校园树木已亭亭如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