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生于何地?至迟东汉桓、灵二帝时期,甘肃庆阳经学家王符《潜夫论·五德志》就记载:“大人迹 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可能默认是甘肃镇原县本地的传说。
▲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载,“燧人之世,有巨人迹 出雷泽,华胥以足履之,生伏羲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
及宋代《太平御览》、《路史》、《补史记·三皇本纪》、《拾遗记》等文献,都无一例外改为“雷泽履巨人迹。”也都沿用了甘肃天水,成纪故里的说法。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载:“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大与有济之祀。”晋代杜预注曰:“司,主也;大,伏羲。四国乃伏羲之后,故元其祀。”春秋时山东风姓四个小国,承担着【祭祀大与济水之神】的重责。
▲“大”指(太)大皞,几乎没有异议。《礼记·月令》、《吕氏春秋》皆曰:“孟春之月,其帝太暤,其神句芒。”朱熹注曰:“大皞伏牺,木德之君。句芒,少皞氏之子,曰重,木官之臣。圣神继天立极,先有功德于民,故后王于春祀之。”
▲但杜预释“大”为“伏羲”,就太泛化了!《世本》曰:“华胥生男曰伏羲,生女曰女娲。”可以理解为“华胥氏生了一男一女”,也可理解为“华胥国男子成年氏伏羲,女儿出嫁姓女娲。”淮河支流有汝水、涡河等。好比战国楚王氏(有/鬻)熊,其它公子公孙冠以屈氏、昭氏、景氏等,等,女子外嫁姓芈如芈月等。
▲那么,履“大人迹”还是“巨人迹”?“大”、“巨”白话文意思接近,就是直接互换也可。但在文言文中尤其愈是上古时,【大(太)】【巨(矩)】完全就是两个字,“巨”是“矩尺”的本字。
▲“履巨人迹”真相 是:向父辈大人们学习设圈套、挖陷阱的狩猎技能,“矩尺量好再挖再设”,事半功倍,效果那叫杠杠的。矩尺堪称燧人之世“神器”,是划时代的创举。狩猎动物有了剩余,才会向喂养牲畜上,迈出试探性的关键一步!
▲古文字自证,原始的畜牧散养,肇始于华胥氏:【归藏文字告白,『兴盛在母畜分养,回报大』曰华;『相遇都熟知』曰胥。】许慎《说文》曰:“华(華)即荣。”此处“荣”,指牲畜散养部落兴盛,而非“花朵”、“花山”、“花部落(注:苏秉琦认为仰韶彩陶文化即以玫瑰花为图腾的华胥氏夏部落联盟。)”。
▲“大人迹”一开始认为是“龙首人颊”的雷神,又附会出伏羲女娲父亲,“与华胥氏雷泽野合”的巨人族雷神,又勾衍出雷泽氏、方雷氏(黄帝次妃)、雷公(苗族创世神)、雷姓等古史人物。
▲伏羲与太皞原是两人!方志传说中,风姓太皞是伏羲子孙,迁居于东方,成为东夷首领,还出任包牺氏王朝第四任帝。西汉司马迁作《史记》,姓氏开始合一!大皞伏羲氏、伏羲太昊氏、青帝太皞、东方木羲皇等一众古史称呼,也很快固定为【天皇太昊伏羲氏】。
▲貌似伏羲故里,也从西边甘肃庆阳,搬到了东方山东菏泽、济水。唐初《括地志·濮州》雷泽县云:“雷夏泽在濮州雷泽县郭外西北。”今河南范县濮城镇和山东鄄城县之间。今人不甘寂寞,雷泽即“龙池”,在今潍坊市昌邑龙池镇。
考古上已经证明:河南中部淮河流域的9000年前贾湖文化,及后续的河南裴李岗-河北磁山文化,给予了周边巨大的辐射影响力。山东菏泽、济水毗邻河南商丘、周口,同属于太昊文化文明圈,出土文物也大体相同。太皞生、居、葬和立都于是地,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河南贾湖文化9000年前契刻【伏/宓】字
▲河南贾湖文化9000年前契刻【羲/牺】字
这里提醒:(1)河南贾湖文化的翁棺葬习俗、契刻文字,和(2)同样九千年前的浙江义乌・桥头遗址上山文化晚期环壕、彩陶及文字,及(3)湖南九千年前的彭头山文化白陶及文字等,联手缔造了后来辉煌两千年的陕甘青豫西暨仰韶彩陶文化,及稻粟双作农业手工业文明国度,并被中国考古百年来误作为华夏正源!
中国根脉在中部和东部,西部是后来居上!贾湖遗址人身量很高,人种很有特点,希望弄清楚是否河南本地10万年前许昌人、7万年前荥阳织机洞遗址、4万年前郑州老奶奶庙遗址的后裔。这个研究很重要,关系到华夏正源!
#比殷墟甲骨文还早的古文字##文明探源##三皇五帝##河南头条##山东头条#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破译太烧脑,企盼您的关注,感谢分享评点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