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畏强敌
英勇奋战抗敌的海边小村
到敢为人先
在盐碱地上诞生的集中产棉区
再到如今一桥横跨天堑
在杭州湾畔谱出
发展强音的全国百强县
慈溪的百年路激荡着
奋起的时代强音
也铸就着一幅
通向幸福生活的美丽画卷
威震东方!
盐碱地上发起革命
慈溪这片曾以“浙江盐都”享誉全国的滩涂地上,因“盐”而诞生的革命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20世纪20年代,庵东盐场是浙江最大的盐场,也是全国三大盐场之一,有盐民10万,年产盐达200万担,产量为全浙之冠,但盐民生活却是“盐价珍珠贵,盐民饿道旁”。1924年,盐场公署采用公仓制,万余庵东盐民发起了反对公仓的“七二三”斗争。最终,在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和盐民的斗争下,盐务当局只得派人来盐场调解,向盐工发放各项补助,罢工取得了胜利。
不畏强敌!
五洞闸一战传捷报
1945年8月12日,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向浙东各地日伪军及伪政府发出最后通牒,命令所有日伪军立即停止抵抗,听候接收或改编。三北军民配合新四军浙东纵队三支队和五支队,坚决消灭拒绝投降的日伪军,收复一切日伪军据点。
8月20日,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三支队在五洞闸围追从庵东、坎墩、胜山等据点出逃之伪中央税警团一个营,三北地方武装和民众积极支援,激战一小时,毙敌营长及以下七十余人,俘百余人。
至此,三北抗战最后一战告捷,境内日伪军被全部清扫,三北军民迎来了来之不易的胜利。
敢为人先!
浙江省第一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我国进入了百废待兴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52年,慈溪县岐山乡五洞闸村的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组织了集体所有制形式的高级农业合作社,入社农民14户,耕地149.91亩,成为浙江省第一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2年,高级社的成立,使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短短四年,皮棉亩产由农民单干时的25公斤提高到60公斤,合作社集体资金积累达到6万多元,社员增加到180户,耕地面积由建社初期的149亩扩大到1300亩。显示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优异的成绩让五洞闸合作社获农业部“爱国丰产奖”。
1955年12月27日,毛主席对于五洞闸高级合作社办社的成绩做出了批示:“这个浙江省慈溪县五洞闸合作社了不起的事例,应当使之传遍全国。五洞闸所在的这个乡一一慈溪县的岐山乡,有百分之九十二的农户加入了8个高级社,谁说高级社那么难办呢?”
1971年7月17日,华国锋同志来慈溪检查工作,亲自视察五洞闸公社,并作出了指示。1973年1月,全国棉花生产会议在北京召开,周恩来总理鼓励与会的慈溪县委书记黄建英搞好棉花生产。
杭州湾畔展翅腾飞
百年来慈溪不畏强敌
敢为人先的精神
也融在每一代人的
血液里并传承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
敢闯敢拼的慈溪人
赤脚下海做生意
率先走出了
“农村工业化、主体民营化、
市场全球化”的发展道路
让慈溪创业之城名扬中外
民营企业家、新生代慈商
勇立潮头
如今的慈溪
荒凉盐碱地裂变、深化
综合实力不断跃升
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
全市突破2000亿
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分别为6.7万元和4.1万元
多年来慈溪在
全国百强县市中名列前茅
并持续推动着“慈溪制造”向
“慈溪智造”的转型升级
如今的慈溪
谱出了一首首美妙的
城市文化奏鸣曲
连续五年获评
中国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
高分创成全国文明城市
作为中国慈孝之乡
7000年历史孕育了
“慈孝、围垦、移民、青瓷”
四大地域文化
引领着城市发展的方向
如今的慈溪
自治、善治的氛围让
文明行为习惯落地生根
幸福巴士、红色课堂、文化展厅
让群众在体验中
学习思想、凝聚共识、感受幸福
文明礼让斑马线
随手清洁一平方
打造人人参与垃圾分类
户户参与志愿服务的社会氛围
如今的慈溪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生态治理扎实见效
从“碧水提升战”到“蓝天保卫战”
谱写了一张张“绿色”不放松的
生态文明画卷
铸就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等诸多荣誉
慈溪始终走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
坚定不移践行“八八战略”
彰显特色、发挥优势
勇立潮头、善谋新篇
实现从了“速度领跑”
向“质量领先”的跨进
面对即将迎来的
“高铁时代”“前湾时代”
慈溪必将紧紧抓住
“长三角一体化时代”
发展的重大机遇
让这块唐涂宋地焕发着
新的生机和活力
- END -
来源:慈溪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