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看过《水浒传》的都知道,武大郎被描写成一个身材矮胖,样貌丑陋且平庸无能的人,而他的妻子潘金莲也被描写成了一个水性杨花的荡妇。或许是他们的形象太过深入人心,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武大郎成了窝囊丑陋的代名词,潘金莲则成了不守妇道的代名词。然而,随着武大郎墓被发掘,考古专家惊讶地发现,二人真正的形象,竟然与小说中完全相反,甚至《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后人还不得不出来道歉!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武大郎和潘金莲只不过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但专家学者在经过仔细的考证后,发现历史上确有其人,甚至还在河北发现了武大郎墓,以及武家后人。
1992年,专家们来到了河北清河县武家那村,这里是小说中,武大郎家的所在地,但没想到这个村子真实存在,而村里的村民也大多姓武,自称是武家后人。当得知专家们此行的目的后,村民们十分气愤地表示:武家一直以来都是当地的一个大家族,而武大郎和潘金莲也和小说中的形象截然相反,他们是被作者恶意抹黑的。
对于村民的说法,专家十分不解,经过询问后才得知,武大郎本名武植,因家中排行老大,所以人称武大郎,而村里还有一座武植祠,正是武大郎的祠堂以及他的墓地所在之处。根据村里老人回忆,最开始的时候,他们也深受小说影响,以为先祖的形象就是小说中那样,可直到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他们才知道自己误会先祖了。
当时正值1946年,抗战刚结束不久,没曾想解放战争又爆发了,因为连年战乱不断,村民们实在是走投无路,只能向先祖“借”点,说不好听点就是刨坟,取点随葬品换钱。由于武大郎墓的位置在当地并不算什么秘密,因此村民们便决定先从他的墓下手。
在挖掘的过程中,村民发现武大郎墓在之前并没有被盗掘过,保存得相当完好,也就是说里面的随葬品应该都还在。可当村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其打开后,却发现里面除了一口棺材和两具遗骨之外,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村民们十分失望,向先祖烧香道歉后,便又合上棺材,将土掩埋了回去。虽然这次发掘并没有找到什么值钱的东西,但村民却根据棺中的遗骨发现,先祖武大郎并不是什么身材矮小的人,而两具遗骨葬在一起,说明夫妻恩爱,潘金莲也不是什么水性杨花的女人。
或许是小说中的形象太过深入人心,听完村民的说法,专家还是感到难以置信,甚至还觉得村民这样说只是为了维护先祖的形象。为了确定村民的话,专家们决定对这座古墓进行发掘验证,而村民为了挽回先祖的形象,也是同意了专家的请求
发掘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很快武大郎的棺椁就露了出来,而专家一眼就认出,这口棺材居然是楠木做的。众所周知,楠木是一种珍贵的木材,价格不菲,而《水浒传》中的武大郎只是个卖炊饼的,怎么可能用得起楠木棺材呢?此外,专家进行测量后发现,棺椁的长度达到了一米九,如果武大郎真如小说中那么矮小的话,大可不必做个这么长的棺材。直到此时,专家还是不敢相信,甚至还怀疑是不是挖错了墓。可村民十分笃定地表示,这里之前有墓碑,确定就是武大郎的墓,只不过石碑在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被破坏了。
在确定没有挖错后,专家决定开棺亲自查验,而村民也同意了专家的请求。果不其然,随着棺椁被打开,一男一女两具遗骨露了出来,应该是一对夫妻无疑。按照小说中描述,武大郎是被毒死的,潘金莲则是被武松打死的,可专家对遗骨检测后,发现二人都是自然死亡,而且死后葬在一起,很明显是一对恩爱夫妻。此外,从男性遗骨来看,其生前的身高至少有一米八,也和小说中的形象完全不符。
这下眼见为实,专家也彻底不淡定了,既然二人的形象真的是被杜撰出来的,那真实的武大郎和潘金莲又是怎样的呢?
带着这个疑问,专家们走访了当地老人,而武家人也拿出了自家族谱。根据走访结果,并结合族谱上的记载,最终得知了二人的真实形象。
原来武大郎本名叫武植,字田岭,他身材高大,相貌英俊,与小说中的形象判若两人。此外,武植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双全,还曾参加科举,并考取了功名,成为了山东阳谷县的县令。当官期间,武植清正廉洁,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至于他的妻子潘金莲则是当时邯郸知州的女儿,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当时,邯郸知州见武植年轻有为,十分欣赏他,便将自己的宝贝女儿许配给了他。二人郎才女貌,一见钟情感,很快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潘金莲一直安分守己,是一位贤妻良母,根本不存在什么勾结西门庆谋杀亲夫之说。二人还育有4个儿女,感情十分深厚,是当时阳谷县的模范夫妻。
在武植任期满后,他带着妻子潘金莲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武植拿着为官多年积攒下来的积蓄,在当地兴办教育,为百姓们做了不少好事,而潘金莲也一直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丈夫。到了晚年的时候,夫妻二人几乎散尽了家财,下葬的时候自然也没有什么珍贵的随葬品。
不过当地百姓们并没有忘记武植为他们做的一切,因此在武植死后,百姓们为了感谢他的功德,便自发的为他和妻子买了一口上好的棺材,还专门修建了一座武植祠来祭奠他。据村里长辈回忆,之前武植祠旁还有歌颂武植功绩的石碑,只不过因战乱毁坏了。
由此看来,武大郎和潘金莲的真实形象,与《水浒传》完全相反,二人白白被人们误会了这么多年。可《水浒传》为何要把一个好官和贤妻给描绘成那样呢?难道是施耐庵和这夫妻二人有什么梁子,故意抹黑?其实这也不能怪施耐庵,他也是听信了他人的谣言,才误会了武大郎夫妇,而这个造谣的,是一个名叫黄堂的人。
这个黄堂是当地一位富家子弟,也是武大郎的同窗兼好友,二人很早就认识。当时武大郎家境贫寒,为此黄堂便经常接济他,甚至还给武大郎提供了进京赶考的路费。后来,武大郎考取功名,成为了阳谷县令,但他的心里始终铭记着自己好友的恩情,可惜一直找不到机会报答。直到后来,黄堂家道中落,就连家里的宅子也因一场大火化为灰烬,走投无路之下,便想到了曾经的好友武植,于是,便跑到了阳谷,投靠了武植。
武植也十分够义气,得知好友的来意后,不仅二话不说收留了他,还每日好酒好菜招待。可即便这样,黄堂还是不满意,他觉得武植飞黄腾达了,应该走后门,给自己也安排个一官半职。可武植为官清廉,不愿以权谋私,果断拒绝了黄堂的请求。
黄堂心中十分恼火,认为武植忘恩负义,一气之下便收拾行李准备回家。回家的路上,黄堂越想越气,出于报复的心理,便开始一路捏造散播谣言。恰逢当时武植在阳谷县处置了一个名叫西门庆的恶霸,于是,黄堂来了灵感。他将武植说成是一个卖炊饼的矮矬穷,将潘金莲说成是与西门庆勾搭的荡妇。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再加上当时信息闭塞,人们也无从考证这件事的真伪,因此,这个谣言也就传播了开来。
等到黄堂回到清河县后,突然发现自己被烧毁的房子居然奇迹般复原了,询问之下才得知,原来在他投靠武植的这段时间,武植专门派人送钱过来,帮他修好了房子。直到这时,黄堂后悔莫及,可谣言已经传遍了十里八乡,无法挽回。就这样,人们以讹传讹,武大郎和潘金莲的谣言一直流传了下去,甚至还被施耐庵写进了《水浒传》。
不过,虽然施耐庵并不知情,但武大郎和潘金莲被抹黑成这样,他也有很大的责任。因此施耐庵后人施胜辰得知此事后,还特意赶来武家那村,向武家后人表示了歉意,还了武大郎和潘金莲一个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