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谭琪欣
10月7日,据米内网最新发布的《三大终端六大市场之实体药店用药分析》显示,2021年,我国城市实体药店市场销售额达到4405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处方药的市场规模也持续提升,占比由2019年的50.3%增至2021年的53.6%,年销售额超2300亿元。
零售药店药师正在给患者取药。图片来源于新华社。
“实体零售药店处方药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受到近年来系列医保控费政策以及人们消费水平提高的影响。” 米内网零售中心总监、资深研究员林赟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
林赟分析,一方面,一批创新类生物药的获批上市,如部分高值的抗肿瘤药物等,未能第一时间被纳入医保支付,患者转而被引流到实体药店凭借处方进行购买,这类药品价格较高,且销售额近年来均保持了快速增长,推动了处方药市场份额的上升。
米内网报告中的数据证实了林赟的说法,在城市实体药店14类主要销售药品中,抗肿瘤及免疫调节剂类药品年增长率最为显著,达到21.3%,年销售额达到294亿元。
此外,带量采购推动产品品牌流向变化,是促使处方药份额在零售市场份额增长因素之一。“自2019年3月药品集采落地以来,未中标的进口原研药在零售渠道赢得了更多的销售量,增长速度显著高于所属类别的其他产品,未来,随着集采扩面,落标原研药和有品牌力的优质仿制药依然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林赟告诉记者。
根据米内网预测,随着各地院内电子处方流转的探索铺开,药品零售的蛋糕预计还会进一步扩大,不过,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如何适应新形势实现转型升级,是现阶段零售药店无法回避的问题。
“未来药店将承揽它的新职责,按照目标市场消费群体进行划分,突出以大健康价值为主向,形成DTP、双通道、慢病等专业药房和"普通药房+便利"的新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行“非成药”的大健康业务探索,比如中医馆,便利店,药妆业务等。” 林赟提到,此外,贴合当下年轻人购药的习惯,通过线上线下结合(O2O)的形式引流,从而实现数字转型也是目前实体零售药店探索的一大重点。
“处方药市场快速增长,意味着风险变大,零售药店执业药师的责任重担更加艰巨。”在中国药科大学国家执业药师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康震看来,在零售药店处方药需求快速增长背后,用药安全存在隐忧。
据国家药监局于2020年11月发布的《关于规范药品零售企业配备使用执业药师的通知》要求,原则上,经营处方药、甲类非处方药的药品零售企业,应当配备执业药师,只经营乙类非处方药的药品零售企业,应当配备经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考核合格的业务人员。
某线下大型连锁药店的药师小秦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介绍,现在药店的工作人员一般分两种,一种是有证(执业药师证)的药师,一种是没有证的。“药店药师的薪资由基本工资和销售额提成两大部分构成,有证的比没有证的,基本工资只会相差1000-1500元左右。我在药店干了三年,亲身经历有证和没证没多大区别,如果人家是老员工,会推销药,日子会比有证却不会推销药的强。”
对此,康震告诉记者,零售药店为了盈利、药师为了追求绩效“销售化”的现状,与用药安全背道而驰,为了患者用药安全,建议建立规范的药师服务模式,“只有明确了药店的主体责任,才能根本上改变药师销售化的问题。”
康震建议,首先,可以采取合理的服务商业模式,来替代商品的加价模式,通过医保、商业保险对药师的服务给予相应的费用补偿。其次,保证药师的服务行为,明确处方调剂规范,以处方业务的商业模式作为支撑,未来可以考虑将社会药房作为医疗服务体系的延伸机构,让执业药师发挥真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