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确保有人继续帮助小焕复健,我才会放心回美国。”在康复室里,美国小伙科林对记者说道。
2008年7月的一日凌晨,陈亚焕走在街头被飞驰的电动车撞到以后,头部受到重击,路边的好心人将她送到医院,在重症监护室昏迷了一个月之后,陈亚焕成了半身瘫痪。
从陈亚焕被送进医院到后来能够站立行走,男友科林给她支付各种费用40多万元,他不离不弃照顾中国女友的事迹在苏州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无数人为之感动,科林还被评选为“感动沧浪人物”“苏州十佳新人”。
科林来自美国爱达荷州,父母亲皆是工人,他还有一个弟弟,虽然家境不够富裕,但有一个完整的家庭足以让他们生活的幸福美满。
2005年,大学毕业的科林来到了中国山西太原,成为了一名英语外教,因为喜欢孩子,他很快就融入到学生当中,和孩子们打成一团,学生们也因为“外国人”这一身份对他产生很大的好奇,每次上课,气氛无一不热烈。
科林来到中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喜欢中华文化,不管是语言还是中华文化所传递出的价值理念,科林都深深被其吸引,来到中国可以更直接体验到中国的风土人情。
科林和广西女孩陈亚焕是在一个朋友的生日聚会上相识。
据科林回忆说:“她和别的女孩穿的衣服不一样,她穿了一双滑板的鞋子。”由于酷爱滑板,科林第一眼就注意到了这个特殊的女孩。
虽然语言不通,但由于共同的爱好,他们一见如故,很快便达成共识,约好周末一起出去爬山。
在中国人生地不熟,科林的旅游计划迟迟没有执行,认识陈亚焕之后,她便成了科林的专属导游。
他们一起去了北京的长城、故宫,一起去看了兵马俑,还品尝到了各种各样的中国美食。
科林对这些景色大为赞叹的同时,他对身边这个女孩也有了不一样的好感。
在相处当中,科林发现她开朗,善良,热情但又不失温柔,陈亚焕也对这个阳光的大男孩萌生了爱慕之情。
他们都不是扭扭捏捏的性格,很快有人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两个人顺利走到了一起。
那时科林28岁,陈亚焕33岁,5岁的年龄差距在他们眼里不值一提,他们开始了姐弟恋,那时的他们正年轻气盛,他们不去想国家、语言等方面带来的问题,只享受当下的心动和爱情所带来的甜蜜。
但不可否认的是,语言不通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确实给他们的交流和相处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科林觉得如果他的中文很好,他和陈亚焕就有可能一辈子都在一起生活,而且在中国,学会中文必不可少,所以他去了苏州大学学习中文,陈亚焕也跟着他去苏州找了一家服装店当导购员。
远在美国的科林父母知道了儿子结交了一个中国女友时,他们对这段跨国恋并没有什么意见,反而对陈亚焕非常的好奇。
来到中国旅游时,他们特意和陈亚焕见了一面,他们非常喜欢这个开朗可爱的女孩,也非常看好儿子的这段恋情。
科林和陈亚焕的生活都因为对方的参与而变得充实,他们都在努力为对方做出改变,在这段感情中不断地磨合,彼此靠近,互相依赖。
天灾人祸,避之不及,正当他们憧憬美好生活,对明天有着无限期待时,一场车祸打破了这一现状。
2008年7月的某天深夜,陈亚焕和同事在酒吧喝酒,短暂的小聚之后他们打算离开,谁知刚到酒吧门口,陈亚焕就被一辆疾驰的电动车撞倒在地,脑袋磕在了路边一块石头上,当场陷入昏迷。
路边的好心人看到倒地不醒的陈亚焕之后,随即拨打了急救电话,将她送到了医院。
医生看到已经神志不清的陈亚焕之后,立即对她展开了抢救,将她送来的路人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想等到陈亚焕的家人到了之后再离去。
科林知道以后立马赶往了医院,看着病床上昏迷不醒的陈亚焕,像是“死”了一样毫无生机,早上时她还笑靥如花地和他说着早安,这样的强烈对比一时让科林难以接受。
医生看到急匆匆赶来的科林一时间陷入了无措当中,陈亚焕目前的情况必须要抓紧时间进行手术。
为了防止出现突发情况,手术前必须要经过她家属签字,但她的亲人却迟迟不露面。
而科林与她只是男女朋友关系,承担不了手术中可能会出现的意外情况,事出从急,科林还是在手术告知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他不知道自己的这个举动会将女友从死神手中拉回来,还是会将女友推向另一个深渊,但是他觉得他应该签,也必须签,此时的他身上背负着重大的责任。
在手术的几个小时里,科林的心如同落入油锅里一样煎熬,他不停地在手术室外踱步,双手放在胸前不断地向上帝祈祷。
万幸的是,手术很成功,陈亚焕保住了一条命,只是她依旧处在昏迷当中,不知道何时会醒,也不知道会不会醒。
面对可能会成为植物人的女友,科林并未有任何的惧怕,他不认为陈亚焕会是他的累赘,也从未想过抛下她,自己无牵无挂地离开。
从手术室出来以后,陈亚焕住进了重症监护室,每天只有五分钟的探视时间,每次科林都早早地在那里等,生怕错过了仅有的相聚时间。
在有限的时间里,科林甚至来不及好好看看她,但每次他都用不太熟练的中文反复地念叨着:“小焕,我相信你没问题,我要你醒过来,我一直在你身边。”不断给她鼓励和希望。
他不断地讲诉着他们的相识、相知、相爱,试图用这些甜蜜的回忆唤醒她,也希望有一天她能睁开眼再次拥抱这个世界,亲吻他的脸颊。
那时陈亚焕一直躺在重症监护室里,每天的治疗费和住院费高达八千元,科林将手里的十一万积蓄全部拿了出来。
为了筹集后续治疗的医药费,他每天除了上学,还要干4份兼职,像一个陀螺一样在每份工作之间不断切换。
兼职的工资和医疗费相比只能算是杯水车薪,为了筹钱,他开始四处找朋友借钱,国内国外都借了个遍。
长时间的劳累和省钱导致的营养跟不上,他整个人瘦了一圈,但眼睛里还是神采奕奕,充满了希望。
身边交好的朋友知道陈亚焕的情况以后,他们印制了许多带有陈亚焕的头像和病情的卡片,还专门组织了募捐晚会,想要更多的好心人伸出援助之手来帮助陈亚焕。
在科林的不断坚持和医生的精心治疗下,一个月后,陈亚焕奇迹般地睁开了眼睛,她慢慢抚上科林的手,触摸着他的脸颊、鼻子,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是:“科林,我爱你”,最终两人看着彼此喜极而泣。
虽然人已经醒了,但是陈亚焕属于重型脑外伤,她的右半边身子都处于无知觉状态,不仅说话说不利索,连行动都成了问题。
科林想知道女友能不能快一点恢复,医生告诉科林,可能是一两年、两三年,也有可能是十年,这个谁也说不定,而且最后也不一定能恢复到正常人的状态。
虽然对这个结果有些失望,但他觉得亚焕能醒过来就已经是个好的开始,后面的事慢慢来。
只是陈亚焕这个当事人却受不了这个打击,她无法接受健康完好的自己变成这个行动不便的半瘫痪,在醒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她都处于恐慌和绝望当中。
让科林觉得很奇怪的是,无论是之前交往还是出车祸住在医院,陈亚焕的家人始终没有露面,而陈亚焕也从未提过关于她家里人的事。
后来他从陈亚焕嘴里了解到了只字片语,她的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和母亲也失去联系很多年,自小孤苦无依地长大,不完整的家庭并未让她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反而成长的开朗,明媚。
出院以后,科林变得更加繁忙,除去工作、上学以外,照顾女友的重任也落到了他身上,他不止要锻炼她的举手、抬步、手指灵活能力,还要搀扶着她练习走路。
于是在苏州沧浪区的大龙新村,小区里的人时不时就能看到这样一幅温馨的画面:
一个黄头发的外国男孩小心地搀扶着一位头戴帽子的中国女孩,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虽然女孩走路的姿势和常人不同,但男孩脸上却从未出现不耐、烦躁的表情。
但是这样持久且枯燥的联系让陈亚焕的耐心一点点告罄,身体的不适也让她的脾气变得越发暴躁。
科林理解她的痛苦,于是从未与她争吵,一如既往的细致体贴,为了能让她重新站立起来,科林还花了两千多元买了一台跑步机。
正是科林对她的温柔和体贴,让陈亚焕心里产生了难以言说的情绪。
从住院至今,科林一直在她身边不离不弃,做到这份上已是难得,如今的她已经配不上他,也不值得他再为之付出。
她知道科林爱她,对她好,正是知道,陈亚焕才不想继续拖累他,不该自私地让这份爱成为他留在她身边的枷锁。
科林应该有一个好的人生,也应该有一个健康的妻子,没有她,他会过得更好。
她和科林提出分手的时候,科林难过地哭了,他不想分手,也不想女友的病成为他们分手的原因。
可是从美国传来的一个消息让科林不得不返回美国,他的弟弟在美国因为一起事故去世了,他的父母沉浸在丧子的悲痛之中,他必须返回美国处理弟弟的后事,陪在父母身边。
科林走了,陈亚焕心里得到解脱的同时,更多是与男友别离的不舍得和难过,但她很快又振作起来,没有了科林,她更需要学会走路,学会独立生活,这样科林才能放心。
她以为科林这次回了美国便不会再回来,谁知没过多久,科林再次出现在她面前,完全没把陈亚焕说的分手放在心里。
科林说他和亚焕之间并不是亚焕单方面需要他,他也需要亚焕,虽然这个过程很累,但他很开心,因为他爱她,所以没有那些拖累、累赘。
在他眼里根本不足以阻碍他们在一起,他甘愿以爱的名义背上这些枷锁。
后来,科林的父母也从美国赶来帮助儿子照顾陈亚焕,还带来了科林弟弟的抚恤金。
他们知道亚焕出事的事情以后,非常心疼这个坚强的女孩,所以他们支持科林回来继续陪伴在她身旁,他们也会帮助科林把这件事坚持下去。
2010年1月23日,科林和陈亚焕的故事经过媒体报道以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许多人为之感动,科林被评选为“感动沧浪人物”“苏州十佳新人”。
沧浪区宣传部、民政局的工作人员给他们送去了5000元的慰问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沧浪区残联也为陈亚焕购买了一批健身器材,方便她在家进行康复训练。
对于陈亚焕的后续复健,除了有人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以外,还有医院表示愿意为陈亚焕提供免费的康复治疗,结合她的实际情况,给出针对性的康复治疗。
2011年的春节过后,科林要回美国探亲三个月,但是他不放心陈亚焕一个人在家,于是希望有人能帮忙照顾亚焕三个月。
只需要陪着她走路,复健,按照计划每天对手部技能和大脑平衡进行训练,他会支付丰厚的酬劳。
许多志愿者主动请缨,可能是不愿意再麻烦别人,陈亚焕坚持自己复健,她开始尝试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自己买菜做饭,甚至是遛狗。
陈亚焕的心结慢慢被打开,她不仅积极配合复健治疗,还会和科林一起相约去爬山,经过爬山,陈亚焕走路的稳定性和行走的速度越来越好,能恢复到这个程度,对陈亚焕来说,已经算是一个奇迹了。
后来陈亚焕为了不再增加科林的负担,她提出想去广东佛山投靠自己的母亲和弟弟,科林虽然不舍,但他还是尽力去满足亚焕的愿望。
故事的最后,科林和陈亚焕最终有没有在一起,这个结果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爱与被爱,或许他们以后会再见,到那时,给对方一个久别重逢的拥抱,说一句“好久不见”也没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