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万年前,当人类还在人猿时代的时候,对酒精的喜爱就已经初见端倪。
那时,我们的祖先还在树上生活,就学会了以吃发酵的果实的方式摄入酒精,追求刺激以排解压力。
进入农业时代之后,人类有了创造发明和使用工具的能力,更是发展出了灿烂的酒文化,甚至影响到了生活与社交。
你翻开《上瘾五百年》,人类对于追求精神刺激这一方面,脚步从未停止。
类似的还有糖、咖啡、茶、烟草之类,甚至还有更危险的种类。
当然,这些刺激品种中,酒是相对温和且容易获得的的一种,所以传播范围也最广。
提到饮酒,那就不得不提到“禁酒”。
饮酒可以让我们获得快感,排解压力,觉得活下去有意义。
还能壮人胆气:
予人灵感。
饮酒虽然有诸多好处,但同样也有不少坏处。
比如饮酒有害健康,喝酒误事,酿酒还浪费粮食,喝多了还会出现打架斗殴,聚众闹事的等社会治安案件,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于是人类社会中禁酒的想法也因此而生。
1985年,苏联发布了反酗酒运动,戈尔巴乔夫发布了一系列有关禁止酗酒的决议:
此禁令虽然出现了很多对饮酒的限制,但问题在于,人们对饮酒的需求却没有减少。
于是很多人勾结酒水供给部门,并通过黑市交易,把酒炒到了很高的价格,发了一大笔财。
群众怨声载道,但高级官员丝毫不受影响。高级伏特加仍会出现在权贵的餐桌上。
于是苏联民间开始购买大量食糖来酿造私酒,并偷偷的对外出售,但粗制滥造的私酒很容易产生甲醇,喝了等于自杀。
有趣的是,大量酿造私酒,居然让当时糖产量世界第一的苏联出现了食糖短缺。
酗酒是长年累月形成的,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买酒的人反而越来越多,酒成为了硬通货。
不仅如此,苏联还损失了大量酒行业的税收,禁酒政策还导致了酿酒业的破坏。
本来很多用于酿酒的葡萄园也被铲平了。
“反酗酒运动”声名狼藉,引发了很大的民愤,甚至成为了苏联解体的催化剂,禁酒运动到1988年便寿终正寝了。
当然,禁酒的不止苏联一家。
1920年1月,美国禁酒法案正式生效。禁酒令规定:
美国人禁酒的原因,是因为美国的立国之初,许多早期清教徒由于宗教原因从欧洲来到这片新大陆(the New world)。
清教徒主张克勤克俭,敬畏上帝,清廉度日。
而饮酒违背了清教徒的精神,于是美国开始约束贪杯之人,终于在1920年1月17日凌晨0时,美国宪法第18号修正案——禁酒法案(又称“伏尔斯泰得法案”)正式生效。
当时禁酒的理由是,酒是犯罪的根源,而饮酒多是男性,酗酒导致家庭暴力。在妇女运动后,妇女得到了投票权,第一件事就是在美国全国实施了全面的禁酒令。
这段时期,是美国比较“奇葩”的一个时期,“禁酒令”对美国社会方方面面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禁酒令可以禁止酒的贩卖,却无法消除人们对于喝酒的欲望,在禁酒令颁布后,正规市场无法买到酒,而地下黑市酒水贸易却迅速发展起来了。
《教父》、《美国往事》这些美国黑帮电影,就是处于“禁酒令”这一背景下。
同苏联一样,禁酒令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很多人因为喝了私酿的劣酒丢掉了性命,不仅如此,地下黑帮与官员勾结,还形成了有组织的犯罪。
在美国禁酒令10年后,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在这个背景下,许多美国人开始呼吁解除禁酒令,希望借美酒缓解他们紧张忧虑的心情。
终于,禁酒令在1933年被宣布废除,禁酒令也成为了美国历史上唯一被废除的宪法修正案。
如果说一家禁酒失败有可能是意外,俄罗斯地处苦寒之地,常年冰封。要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生活,御寒取暖,喝酒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禁酒令失败情有可原,那为什么在美国也失败了呢?
为什么一个看似很好的政策,却无法实施呢?
最后让我们看一个中国禁酒的故事。
乾隆年间,礼部侍郎方苞上奏称,北五省因酿酒耗费大量的粮食,老百姓醉酒之后大打出手,因此应该禁止酿酒。
提起方苞这个名字,有人可能熟悉,就是《康熙大帝》里面懂治国权术的“布衣宰相”,《狱中杂记》的作者。
乾隆看了奏折,觉得很有道理,粮食属于刚需,酒不是,酗酒后还打架斗殴,那干脆就把酒禁了呗。
这时有一个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就是吏部尚书孙嘉淦。
孙嘉淦认为,禁酒解决不了粮食的问题,禁止酿酒就会导致供给减少,供给减少就会导致酒价上升,然后导致人们酿造私酒。
私自酿酒风险更大,执法成本就会变得更高……
礼部侍郎方苞、吏部尚书孙嘉淦,你支持谁?
禁酒两年后,孙嘉淦时任直隶总督,上任总督还是名臣李卫。
李卫任内,一共接到私酿酒案300多起,案犯1000多人。
孙嘉淦上任一个月后,又接到70余起,抓捕案犯300多人,被牵扯进来的,还不知有多少。
于是孙嘉淦上书乾隆:君子不拿养活人的东西来加害人,禁酒本来是为百姓生活着想,反而滋扰百姓到如此地步,由此看来设立法令不能不慎重考虑啊。
百姓酿酒并没有错,正是因为您出手禁酒了,才会出现这么多违法的案件。
若在灾年,禁酒还能说得过去,现在是丰年,那就别禁酒了。
奏章呈给皇帝之后,乾隆觉得有道理,于是接受了孙嘉淦的意见,下诏解除这项禁令。
又过了几年,孙嘉淦上任几年,他发现灾年更加不可以禁酒。
于是又上书皇帝:
意思是,之前我以为灾年缺粮食的时候才应该禁酒,这属于书生谬论,当我在任上干了几年才知道,灾年禁酒的危害比丰年更大。
灾年粮食更稀缺,就更不应该禁止酿酒,越稀缺就越应该交给市场。
孙嘉淦亲身在基层工作,了解真实的世界,所以他明白了,市场才能解决稀缺。
越是稀缺,就越应该交给市场。
所谓“书生谬论”,就是自己不了解真实世界发生的事,却还在攻击“为某某利益群体代言”。
好在孙嘉淦一代名臣,为官清贫,一生也没攒下几个钱。
不然说不定还会被攻击为“为私酒贩代言”。
善与恶,有时只差一步。
善过头,有时就成了恶。
阻止恶很简单,而阻止过头的善,反而需要更多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