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12个月,中国最大的芯片企业紫光集团有限公司司法重整案终于接近尾声。
据上证报报道,7月11日下午,紫光集团管理人与智路建广联合体举行了交接会,将紫光集团的章证照及经营管理事务进行全面移交给后者,紫光集团原控股股东清华控股不再持有紫光集团股权。
紫光集团董事长、董事、监事、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也发生了变化。原董事长、总经理、董事赵伟国不再担任相应职务,新任董事长李滨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曾任中芯国际高管、北京建广资产投评会主席等职。
与此同时,紫光集团控股的两家上市企业紫光股份、紫光国微也发布公告,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就在紫光集团完成重整前十余天的6月28日,紫光集团原控股股东清华控股,也迎来了新东家——四川能投。
紫光集团成立于1993年,前身是1988年成立的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2003年,清华大学成立了国有独资公司清华控股,紫光集团的股份全部划入清华控股。
2010年,紫光集团正式确立混合所有制模式,引入民营企业股东。从那时起,直到本次重组完成之前,紫光集团的股权结构都是由清华控股持51%股权,北京健坤持有49%股权。其中,北京健坤由紫光集团前董事长赵伟国实际控制。
紫光集团布局芯片及云计算产业链,通过直接、间接的方式,持有多家企业的股权,其中包括紫光股份、紫光国微、学大教育、同方股份等上市公司。
紫光集团还被称为“中国最大的芯片公司”,持股紫光国微、紫光展锐、紫光存储、长江存储等芯片企业。其控股的紫光展锐,是我国少有的拥有5G手机芯片设计能力的企业,紫光集团也因此被称为“世界第三大手机芯片公司”。
成为“中国最大的芯片企业”,背后的秘诀在于紫光集团一路“买买买”,从2013年到2020年间,其斥巨资收购了20多家公司。
2013年,时任紫光集团董事长、总经理赵伟国兼任了清华控股的高级副总裁职务,自此开始了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并购。
同年,紫光集团斥资17.8亿美元收购了展讯通信,2014年又斥资9.1亿美元收购锐迪科,两家公司后于2018年合并为紫光展锐;2015年5月,紫光集团旗下的紫光股份,斥资25亿美元,从惠普手中接手了云计算企业新华三的51%股权;2016年,与大基金等共同出资组建长江存储,持股51.04%;2018年,紫光集团以超过170亿元收购法国芯片连接器厂商立联信……
春风得意时,赵伟国一度扬言要买下台积电、联发科。他曾在2016年接受采访时表示,通过并购,紫光这些年保持了60%的成长,“大家都读过MBA、EMBA,大概有70%的并购会失败,20%左右半死不活,只有10%会成功。从历史来看,紫光集团这几年的并购并没有失手”。
(赵伟国)
赵伟国没有预料到的是,短短几年之后,危机就出现了。在大手笔的收购之下,紫光集团的资产规模和负债规模双双上升。
截至2019年末,紫光集团总资产为2977.62亿元,总负债为2187.47亿元,资产负债率达73.46%。
2020年5月和9月,紫光集团曾先后出售紫光展锐13.39%、紫光股份5.68%的股权“自救”,但在2020年11月还是出现了债券违约。2021年7月份,债权人徽商银行以紫光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为由,向法院申请对紫光集团进行破产重整。曾经的千亿芯片企业,不得不谋求外部投资人“补血”。
根据紫光集团管理人2021年7月20日发布的公告,引入的战略投资人须“整体接盘”紫光的芯片、云计算业务板块,而这既涉及到眼下紫光集团面临的债务问题,还涉及到未来十年紫光集团需要在存储芯片业务上付出的巨额投入。据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判断,保守估计,长江存储在未来十年或需投入超过5000亿元,即每年约500亿元。
根据紫光股份公告,紫光集团及其管理人与智路资本、建广资产、智广芯在2021年12月签署《重整投资协议》,约定战投联合体通过搭建的投资平台智广芯现金出资549亿元,整体承接重整后紫光集团100%股权。
智广芯支付的现金对价,用于向重整企业债权人进行现金清偿及支付各项重整费用。截至7月11日,智广芯已向紫光集团管理人指定账户支付了权益变动投资款549亿元。
2022年7月11日变更完成后,智广芯直接持有紫光集团100%股权。
在智广芯层面,智路资本与广州科创、国厚资产、昌平产投、芜湖产投等多方出资人,一方作为GP,另外多方作为LP,通过广州晟粤、芜湖芯厚、智广昌、芜湖智美安等分别持有智广芯股权,合计持有47.13%。上述四家资本存在一致行动关系。
建广资产担任GP,中关村发展等出资人、重庆程锐等出资人分别担任LP的建广广铭、重庆两江建广,分别持股20.22%、7.01%,合计持有智广芯27.32%股权。该两名股东间存在一致行动关系。
此外,智路资本与其他公司共同作为普通合伙人的三家资本合计持有智广芯16.44%股权,三家资本不存在一致行动关系。
紫光股份、紫光国微原实际控制人为教育部。紫光集团重整完成后,两家公司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在紫光集团重整期间,紫光集团原控股股东清华控股,也发生了股权变动。
2021年12月11日,紫光股份发布《关于清华大学无偿划转清华控股有限公司股权的提示性公告》。公告中写道:清华大学拟通过无偿划转方式将清华大学持有的清华控股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划转给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四川能投”)。
四川能投成立于2011年2月,由四川省政府100%持股,是四川省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重大能源项目建设的重要主体。
目前,四川能投为上市公司四川能投发展、川能动力的控股股东。此外,其还持有长江电力3.72%,是后者的第五大股东。
据官网介绍,截至“十三五”末,四川能投资产总额突破1800亿元,在“2021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排名339位;到“十四五”末,力争实现总资产4000亿元、营业收入1500亿元至2000亿元、利润总额超50亿元,“加快打造西部一流、国内领先的能源化工综合性企业”。
2022年4月19日,紫光股份在《关于清华大学无偿划转清华控股有限公司股权的进展公告》写道,清华大学无偿划转的划入方由四川能投调整为四川省国资委。四川省国资委同意接收清华控股100%股权,并以股权投资方式投入四川能投,投资完成后,最终由四川能投持有清华控股100%股权。
2022年6月28日,清华控股100%股权划入四川省国资委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办理完毕。同时,清华控股名称变更为天府清源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天府清源”)。
至此,天府清源成为了四川能投的全资控股企业。
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天府清源持有华海清科、诚志股份、微芯生物、辰安科技、启迪环境、同方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的股权。
其中,华海清科主营半导体设备制造;微芯生物主营原创新分子实体药物研发、销售;诚志股份主营业务为生命科技、液晶材料、医药化工、医疗服务;辰安科技主要从事公共安全应急平台软件、应急平台装备产品的研发、制造等业务;启迪环境是定位于环保能源一体化的环境综合治理高科技企业;同方股份主营业务包括数字信息、民用核技术、节能环保等产业领域,知网北京和知网数字出版是其在知识内容与服务领域的运营主体。
此外,天府清源参股、控股了多家电力能源企业,在产业布局上与四川能投有所重合。
比如,天府清源持有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20%的股份,后者打造了全球首座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商用核电站示范工程。
天府清源“易主”,标志着清华校企剥离之路再推进了一步。
据《企业观察报》统计,巅峰时期,清华大学曾通过清华控股等直接或间接控制89家A股公司,形成A股市场上最大的高校系上市公司。
2018年5月起,校企改革启动,要求逐步实现高校与下属企业剥离。国办发〔2018〕42号文件指出,原则上2022年底前要基本完成改革任务。
如今,紫光集团迎来新的股东,重整即将收官;清华控股也移交给四川国资委,注入四川能投,成为其控股的企业。
资产规模庞大的清华控股成为历史,过去几十年曾风光无比,亦历经一波三折的校企都在陆续画上句号。
(除单独标注来源外,以上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作者丨董温淑 编辑丨雷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