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则公告将清华紫光拉入了人们的视野。
相关债权人以清华紫光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具备重整价值和重整可行性为由,向法院申请对集团进行破产重整。
无力到期偿还债务、缺乏清偿能力、破产重整……这些字眼或许在企业竞技之中并不陌生,但安在清华紫光身上,就显得无比违和。
清华紫光被称为中国最牛校企,倚靠清华大学的强大科研实力和人力财力资源发展的芯片巨头,资产近3000亿元。这样一家实力强劲的知名校企,怎么会资不抵债并面临破产重组?
1992年,邓小平南巡,掀起一股下海大浪潮,许多名企,如联想、海尔、健力宝等品牌,都在这个时期创建发展。一年后,1993年,清华紫光便在这样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踏浪而生了。
清华紫光的诞生,可谓是万事俱备,东风也来吹。
相对比从单元房发家的华为、从濒临破产的冰箱厂起步的海尔,清华紫光成立的条件可谓得天独厚,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刚刚起步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有着清华大学的背景,资金人才自然样样不缺,还有时任清华大学科研处副部长的张本正出任CEO。
在诸多条件的扶持下,清华紫光不负众望,推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意义的产品,经受住市场的考验,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紫光扫描仪、紫光输入法、紫光u盘、紫光mp4,还有后来的组装电脑,样样都是当时的爆款产品,清华紫光成为当时不折不扣的科技产品“大拿”。
上世纪90年代末,由清华紫光自主研发的紫光扫描仪打破了进口扫描仪占据中国市场的局面,推出一年便登上全国销量第一的宝座。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清华紫光是全国唯一一家自主研发生产扫描仪的企业,销量曾一度超过台湾著名厂商Microtek。当年媒体报道的数据显示,1999年第三季度,清华紫光的扫描仪销售量达到3.10万台,市场占有率超过了30%。
不仅如此,清华紫光凭借着自身的优势,还叩开了国外的大门,一度在国外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之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及电脑的普及。人们对电脑输入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原来的智能ABC输入法只能依照拼音打字,录入程序繁琐,效率低下。同时,那时还有五笔、郑码、王码等等各种输入法夹杂其中。
而此时,清华紫光的拼音输入法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僵局。
1999年,清华紫光在考拉输入法的基础上,推出紫光拼音输入法,开辟了输入法的新时代。不同于传统的ABC输入法,紫光输入法有许多新功能:智能联想、自动调整字序、自动纠错、用户个性化定制等等。这些功能到现在都还被主流输入法应用。
1997年,清华紫光营业额便已突破10亿,这个数字在当时的中国已经算得上是天文数字,凭借实力,清华紫光也成为当时校办企业的典范。1999年,紫光股份上市,可谓无限风光。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市场竞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清华紫光虽然出生即巅峰,但在这些产品推出之后便没有更加强力的产品推出,面对不断更新的市场与越来越多的竞争者加入,清华紫光在后来的发展中便显得有些乏力。
搜狗2006年推出第一款为互联网而生的输入法,将搜素引擎加入输入法之中,创造了一个“活字库”。再到后来,百度、腾讯等以互联网公司为背景的企业不断入局输入法市场,紫光输入法变得越来越暗淡。
同时,金士顿的引入与朗科闪存u盘的推出,也在不断“蚕食”着清华紫光的市场份额。
实际上,清华紫光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的同时,企业管理并没有放弃竞争,而是将目光放到了来钱更快的资本市场。
1998年,清华紫光用两个多亿投资了北京一家小药厂,改名为北京清华紫光制药厂。一家科技企业,突然转行制药,让人多少觉得有些无厘头。
并且,这家制药厂并没给清华紫光带来收益,反而因空有厂房设备而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产品,最后造成了巨额亏损。
2000年,清华紫光收购湖南古汉集团。
据媒体报道,这家公司不仅长期经营困难,还长期隐瞒不良资产,光是坏账就让清华紫光赔了8700多万。为了续命,还不断向清华紫光吸血,靠清华紫光的担保贷款过活,多的时候贷款加起来接近2个亿。
2001年清华紫光设立山西清华紫光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由清华紫光做贷款担保。不想正巧赶上熊市,公司一赔再赔,清华紫光最后不得不通过卖其他公司的股票来履行担保责任。
清华紫光前期积累的资本,慢慢在一次一次的投资失败中流失,成了空壳,为了生存,还不得不依靠卖保健品维持。
而此时,一个名叫赵伟国的清华校友出现了,自此之后,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与清华紫光的命运纠结在一起。
赵伟国也算是个能人。
从新疆农村考到清华,成为人们口中的“逆袭者”。清华大学毕业后,他开始了自己的资本之旅,曾做过71家公司的法人代表,116家公司的高管,年轻时去新疆投资房地产、天然气。
“带100万元去新疆,回来的时候已经赚到45亿,获利4500倍”,这一切让赵伟国赚得盆满钵满。
其实,在赵伟国内心,一直怀揣着一个芯片梦。
据赵伟国自己说,他在第一次看到芯片,是在清华上学的时候。小小的芯片,巨大的功能,芯片重要,是电子产品的灵魂,而国内却无法制造,看着芯片上的英文字字母,一颗种子埋在赵伟国的心里:我们也要造出这样的芯片。
此后,赵伟国还担任过半导体公司同方微电子的总经理,对半导体产业也更加熟悉。
2009年,赵伟国带资进组,成为清华清华紫光的董事长。
然后,他将面临的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烂摊子”。
“资本猛人”的到来,真的能让清华紫光看到曙光吗?
实际上,在赵伟国加入清华紫光之后,并没有叫停之前的“买买买”策略,而是变得更为毫无顾忌,外界认为,这种方式,给清华紫光的未来发展留下了很多隐患。
买什么?赵伟国将眼光放在了他心心念念的芯片上。
赵伟国的“芯片情节”在他接手清华清华紫光后,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从芯到云”战略的指导下,清华紫光向芯片领域和云计算领域开拓。清华紫光虽然是科技公司,但毕竟之前没有芯片研发的基础,芯片研究又不可操之过急,需要长久的技术研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快速实现清华紫光的转型?赵伟国的思路简单粗暴但有效:将别人做好的成果直接拿来用。
2013年,清华紫光贷款9亿美元,以17.8亿美元收购手机芯片公司“展讯”。
2014年,又砸了9.1亿美元收购锐迪科微电子,和之前的展讯整合为“紫光展锐”。
2015年,清华紫光又狂撒25亿美元收购“新华三”51%股权,并且还取得了宏茂微电子的控股权。
不仅如此,清华紫光还将并购的策略延伸到国外,接连并购了法国半导体企业立联信、德国半导体巨头奇梦达。
十多年来,清华紫光连续发起过60余次并购,将“买买买”做到了极致,资产也从66亿元达到了2000多亿元。那么,清华紫光真的“活”过来了吗?
值得注意的是,清华紫光疯狂并购的背后,倚靠的是不断增加的负债,虽然清华紫光身价2000多亿元,可负债也达到了2000多亿元,资债差不多可以相互抵消。
这也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紧张,资金链条不稳定,甚至可能发生断裂,债券偿还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
资本的市场,最重要的就是讲究一个回报,也就是利益。做投资也是如此。
虽然不断地并购已经让清华紫光的芯片产业推出了一些产品,但芯片产业还是需要长时间投入,回报周期长。这使得清华紫光在短时间内难以应付如此巨额贷款,债权人等不下去,于是便有了开头那则公告的内容。
依据清华紫光发布的消息,集团已经于7月15日进入司法重整程序,并称“引入有实力的战略投资人,是未来清华紫光司法重整能否成功的关键”。
依据紫光股份2021年终报表的信息,虽然清华紫光营业收入同比上涨20.11%,净利润也同比上涨8.08%,但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4.90%,每股经营性现金流下跌536.07%,说明公司发展仍然存在不健康的发展,并且面临一定的资金困难问题。
清华紫光从凭借科技发家到依靠并购生存,一路坎坷,都说明: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
作为一个科技型企业,只有真正踏实地提高技术水平,搞科技,搞研发,这才能一步一脚印地可持续发展。芯片虽也是高科技产品,但通过疯狂并购来实现发展,终究是只图一时之需,却处处埋雷,最后陷入了资不抵债的困境。
(本文由 财经十三叔 团队原创,作者 白水 ,欢迎大家点击关注、留言互动交流)
参考资料:
10.云掌财经:启航:当风起时起于90年代的互联网“光辉岁月”
11.科技互联网观评家:彻底颠覆认知!30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史,发现一个惊人真相!
12.与非网:清华紫光的前世今生
13.证券之星:一图读懂紫光股份2021年中报
14.AI财经社:三千亿紫光陷破产危机,董事长有芯片梦大肆收企业,如今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