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公司招聘 -

书慧(一个裘马少年的逆袭人生)

  • 公司招聘
  • 2023-11-21 18:00
  • 龙泉小编

距今200多年前的一天,一位穿着鲜亮,身骑大马的青年,正飞驰在通往湘潭的路上,被誉为“绿水暖青蘋,湘潭万里春”的湘潭美景,似乎也没能引发他的观赏兴致。

  • 他是谁?因何事如此快疾?
  • 他,就是青年时期的曾玉屏,是晚清著名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创始人和统帅曾国藩的祖父,
  • 他骑着高头大马,前往离家百十里地的湘潭去干嘛?他只是为了去湘潭街市,与富家子弟嬉戏游乐、把酒寻欢。
  • 这是青年时期、某一时段,曾玉屏的日常生活状态。
  • 后来,是什么样的契机?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让青年时期的曾玉屏,由不物正业的浪子变身为愤发图强、励精图治,一生身先士卒、堪称曾氏家族垂范之人的呢?
  • 其结果是培育出像曾国藩、曾国荃兄弟等这样的人才,成为国之栋梁,家之典范,让自己的家风、家训、家规得以传承,成为晚清的显赫之家。

一、鲜衣怒马的生活

  • 从曾玉屏自述的这段话里,不难看出,在他35岁前某一时段的生活中,在当时农村的社会背景下,他纯粹就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
  • 但好在, 他应该是一个有自尊、有魄力的人。
  • 否则的话,他不会因个别老者对自己的讥诮嘲讽,说自己是败家之人,而当街变卖自己的坐骑,徒步百把十里回到家中,收敛住过惯鲜衣怒马享乐生活的习惯,从而开启一生令人刮目相看、逆转人生的状态
  • 从此以后,青年的曾玉屏一改过去睡到日上三竿才起的惰习。“自是终身未明而起”,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而且终身都没有改变这个习惯。

二、 专注农事

  • 35岁,应该是曾玉屏人生的一个分界线和转折点。
  • 从集市卖马徒步回家,决心 重新来过之后,曾玉屏专注在农事上面,每天带领长工,起早贪黑,修整田地, 开荒拓土,侍弄庄稼,养猪喂鱼,在自家菜园里种植蔬菜瓜果。
  • 正如曾玉屏自己切身体会之言:“凡菜茹手植手撷者,其味弥甘;凡物亲历艰苦而得者,食之弥安也”
  • 由此,在辛勤繁重的劳作下,不仅让自己懂得了很多农业常识,获得了生活最基础的物质保障,而且也让自己深刻领悟到,只有通过自我的努力奋斗,获得的胜利果实,才让人感觉甘甜,心里才更会感到安全踏实。

三、一场失败的官司

  •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满足了最基本的物质和安全的需要,就有向更高层次获取的需求。
  • 读书,求得功名利禄,可以说,是在传统的中国社会里,获得自身周围世俗社会认可与肯定,让自己的家族获得更高社会地位的一致诉求。
  • 但,骨感的现实是,光有美好的意愿,没有一些特殊的触发事件,想要获得需求层次的极端超越,也将是不太可能实现的。
  • 曾玉屏所遇到的触发事件,据传,是这样的:
  • 有一年,因为宅基地,曾家和本地的一位大乡绅打了一场场官司。
  • 曾玉屏不识字,只好请秀才代写状子,可生性耿直的他,又没给写状子的秀才打点银子。结果,让这位代笔秀才给捉弄了一把,本来是有理的事,硬让这位老秀才写成了无理。因为诉状不占理,曾玉屏家自然败诉。
  • 大乡绅赢了官司,更加不可一世,当面奚落曾玉屏:“在湘乡,想跟我斗?!我两个儿子可都是秀才,秀才是什么?是真金白银垒起来的。家里连个秀才都供不出,还想跟我打官司!……”
  • 这场输掉的官司,不仅让曾玉屏家赔了五十多两银子、被占去了宅基地,而且,在精神上,恐怕他也感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与打击。

四、鼎力支持子孙读书

  • 这虽然让曾家的经济基础遭到了重创,元气大伤,但或许是因祸得福,同时也让曾玉屏深刻认识到,不读书,没文化知识,落后于人,就要挨打。
  • 为此,曾玉屏下定决心,不遗余力、不惜花费大量自己一家勤苦获得的财力、物力,要将自己的儿子、孙辈,执意送进私塾读书,获取功名。
  • 失败的地基官司过去两年之后,曾玉屏不顾家人的反对,将家里唯一的长工辞退,专门从长沙雇来一位老秀才,教授儿子曾麟书读书习字。
  • 从此,在湘乡这所僻静的农家小院上空,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
  • 不知是曾麟书天生有些愚笨,头脑不开窍,还是考试科目太难,抑或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曾麟书一连参加了十七次考试,才在过了“不惑”的年纪,四十三岁时考中了自己曾氏家族几百年来的首个秀才。
  • 或许,曾玉屏对儿子的科考之路并不满意,除了在物质上给与大力支持之外,但在读书求学,获得功名利禄方面也是无能为力,莫其奈何。
  • 随着孙子曾国藩的降临,曾氏家族希望通过读书,获取功名利禄、光耀门庭的重任,又落在了他的身上。
  • 而曾国藩,从5岁就开始了启蒙教育,六岁正式进入私塾读书,八岁读《四书》、《五经》,九岁做八股文,14岁就在曾玉屏的督促和曾麟书的教育与带领下,开启了科举考试的生涯。
  • 正是在爷爷和父亲财力、物力和精力的鼎力支持下,曾国藩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科考路上的失败与挫折。
  • 在父亲考中秀才之后,曾国藩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参加了会试,中了进士,同年5月又改升为翰林院庶吉士。也是在这一年,将用了27年的名字曾子城改为曾国藩。
  • 从此以后,曾国藩开启了自己在晚清王朝叱咤风云的仕途之路。

五、曾玉屏的家风家规家训、为人处世

  • 对子孙后辈的深远影响,不得不谈到,曾玉屏留给子孙后代,极具影响力的良好家规和为人处世态度。

【一】八字三不信治家口诀

  • 曾玉屏开创的“八字三不信”治家口诀,在曾国藩一封封写给兄弟、子侄的家信中,可窥见一斑:

(一)八字家训:猪、蔬、鱼、书、早、扫、考、宝。

  • 猪:就是养猪。把猪养好,可以满足全家一年到头对肉食的需求,保证全家人身体对营养的需要。
  • 蔬:种植蔬菜瓜果,全家一年四季有菜吃。
  • 鱼:养鱼,可以改善全家单调的伙食。
  • 书:读书识字,可以开阔眼界、通晓事理、明辩是非。
  • 早:每天早早起床,可以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
  • 扫:打扫卫生,清洁居住环境,让家人生活在洁净、整齐的环境中,让身体和精神都放松和愉悦。
  • 考:祭祀、祭奠、怀念先辈,牢记和传承他们的优秀品质。
  • 宝:与亲戚、邻里处好关系,乃是无价之宝。

(二)三不信

  • 曾玉屏不信医药、地仙、僧巫。在200多年前的中国,生活在闭塞、落后农村地区的人来说,有这样开明的思想和态度,真是难能可贵。
  • 从这“八字三不信”家训中,不难看出,曾玉屏不仅提倡勤劳持家、孝亲尊邻、读书上进,不偏信、不迷信,自己亲历亲为,还将这些优良家风传承给子孙后辈,得以发扬光大。

为人处世

(一)勤

  • “勤”字应该是曾玉屏后半身的写照,前文已经提及,在此不再赘述。

(二)严

  • 表现在,妻子王氏对曾玉屏则是毕恭毕敬地悉心照顾,他发怒时,也有忌惮之色。
  • 对子孙诸侄,也很严肃,遇到逢年过节,表现得凛然不可侵犯。
  • 对儿子曾麟书要求尤其严格,有时,还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声呵斥他。但好在儿子曾麟书是个孝子,脾气温厚。虽然受了父亲的责骂、呵斥,但仍然心平气和,脸无不悦之色。
  • 为此,曾玉屏对家人的严苛,让他们都有些惧怕他。

(三)淡定清醒

  • 曾国藩点了翰林,捷报传到家里时,前来祝贺的亲朋故旧络绎不绝,全家从上到下一片喜气洋洋, 唯独只有曾玉屏头脑清醒。
  • 他对儿子曾麟书说:“我们家世代务农,虽然现在富贵了,但也不要忘了本。子城(国藩)点了翰林,要做的事还有很多,来日方长,家里的吃穿用度,不要让他过问,也不要找他索要,避免让他操心、费神!”

(四)低调、谦虚谨慎

  • 道光十九年(即1839年)十一月初,曾国藩将要离开老家,前往北京参加散馆考试。
  • 向祖父道别时,请求祖父赐教,有什么教导的话对自己说。
  • 曾玉屏对孙子曾国藩说:“有才是好事,但当官是当不完的。人不要骄傲,我们常听说‘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话。今后,你如果不骄傲,那就更好了。”
  • 祖父虽然离开了人世,但他的那些话,让曾国藩感到,时刻还在耳旁萦绕,尤如祖父当面的谆谆教导。

(五)坚持、刚强

  • 曾国藩曾写到:
  • 我的祖父教育我们,认为一个人应该以‘懦弱无刚’为耻。所以,作为男人,必须自立自强,有阳刚之气,有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勇气。
  • 无论在工作事业上,都应该坚守这样的品质,否则的话,一个人太过懦弱,什么事也将做不成。

(六)善待亲族乡邻

  • 虽然,曾玉屏对自己的亲人很严厉,但对其他的亲族乡邻却又是另一种方式。
  • 他时时周旋在其他亲族乡邻之间, 积极参与乡邻亲戚间的红白喜事、婚丧嫁娶;他人有疾病和困难,前去探望和给予帮助。曾玉屏还常常对后辈们说:“处理好人和人的关系,会是受用一生的无价之宝。”
  • ……

最后:

正是曾玉屏这些可贵的品质和言行,自己的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给儿孙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潜移默化地指引着他们人生中前行的路,从而让子孙逐步实现人生的跨越。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gongsi/80735.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