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人才百科 -

申洲(宁波3个裁缝的故事)

  • 人才百科
  • 2023-12-18 10:00
  • 龙泉小编

文|龙溪

来源|商业传奇

“红帮裁缝”成名于100年前的上海,故事则要追溯到更早。

据说,和一个鄞县(现鄞州区)的人有关。

宁波古称“鄞”,后来取“海定则波宁”之义改名为宁波。可见,在很长时间里,宁波与海有关,而与裁缝无关。

清朝嘉庆年间,一个叫张尚义宁波鄞县人,出海遇到强风浪,只得寄居在日本横滨码头,靠修补衣物度日,后来逐渐学会了做西装,在日本开了多家西服店。

有了这个老乡的示范效应,越来越多宁波人到日本学习做衣服。

从1840年代开始,开埠后的上海,逐渐成为大都市,西装需求越来越大,大批宁波裁缝涌入上海,到1940年代末,上海701家西服店中,有420多家是宁波人开设的,从此“红帮裁缝”声名大振,鄞县则素称“红帮裁缝”之乡。

为什么叫“红帮裁缝”?

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他们主要来自宁波奉化江两岸,在宁波口音中,“奉”与“红”相同,所以“奉帮”被叫成了“红帮”;另一种说法是他们的客户主要是被称“红毛鬼子”的老外。

不管什么原因,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上海滩,“红帮裁缝”名震一时。

李如成、郑永刚、马建荣等登上历史舞台,则要等到40年之后了,他们的故事个个精彩。

1、杉杉的名字,来自厂里的三棵树

巧的是,一个人也与鄞县有关系。

1985年,一个27岁的退休军人被派到鄞县棉纺厂当厂长。

他是土生土长的宁波人郑永刚,1958年出生,18岁入伍。当兵的时候,他就体现出了裁缝的精细,据说,上世纪70年代,郑永刚在辽宁大连旅顺当兵,能开着解放大卡车沿着细细的两根钢轨过河。

当上厂长后,他很快让这个棉纺厂效益大幅提升。

4年之后,1989年,郑永刚又被调到濒临倒闭的宁波甬港服装总厂当厂长,当时这个厂3年换了3个厂长,亏损千万元。

当厂长没多长时间,有一次,郑永刚从深圳坐火车到广州,看到对面的年轻人穿着进口的旧西装,当时他就想:为什么这些年轻人不买我们物美价廉的新西装?

回到厂里,郑永刚提出要专攻西装市场,还提出要“做中国西服第一品牌”。

做西服需要品牌,一天,郑永刚往窗口一望,正好看到院中三棵挺拔的水杉,于是灵感瞬间被激发,决定将品牌定为——

杉杉。

随后,他借来了3万元,跑到中央电视台,很快“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的广告语,在央视播出,日后叫响全国。

1996年,杉杉股份在上交所上市,成为中国服装业第一股,当时杉杉年产西装36万套,是国内最大的服装企业之一。

日后,郑永刚被称为“中国第一裁缝”,其实,他没有做过一天真正的裁缝。

多年后,杉杉也不仅仅做西装,还进军锂电池的负极材料行业,投资了多家金融企业,据说,他更喜欢别人称为“金融家”而不是裁缝。

在2022年胡润百富榜上,郑永刚的财富为80亿元,上一年达135亿元。

2、“裁缝股神”李如成

李如成年龄比郑永刚大,比郑永刚做服装也更早,日后他被称为“裁缝股神”,但他其实也算不上是真正的裁缝。

他是宁波人,1951年出生在上海,1958年随父母下放到宁波的段塘村,一直到1981年,已经30岁的李如成,才被安排到专门为安置知青而创办的青春服装厂,当了一名工人。

这是一个集体企业,靠着给镇上国有服装厂缝制边角料维持生计。

1982年,青春服装厂已经难以为继,厂里宣称放假3个月,其实已经濒临倒闭了,3个月后能否复工很难说,员工们纷纷另谋出路。

此时,李如成碰到从东北回宁波过年的老乡刘宝华,对方说,吉林辽源市一家经编厂有一批卖不出去的库存面料,想找个加工厂制成成衣。

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赶到吉林,一星期后拉回来12吨面料。凭借这一单,青春服装厂赚到了20万元,暂时渡过了难关。大家的工资也从28元涨到了78元。

很自然,李如成被一致推举为厂长。

随后,青春服装厂在李如成的带领下,发展得不错,和上海国企开开衬衫厂联营,还推自己的品牌——“北仑港”牌衬衫。

1990年,李如成带着他的“北仑港”牌衬衫,到北京找一位教授,请教如何把企业做大, 教授认为这个品牌地域色彩太了浓,还不好记,很难做大。

这让李如成决定改名, 可是改成为什么?那时候流行“洋名”,他也想起一个更加洋气的名字字。

“青’春的英文是YOUNGER,他就改了一个字母——YOUNGOR,音译过来就是雅戈尔。

这就是雅戈尔的由来。

1998年,雅戈尔紧随杉杉在上交所上市,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服装品牌之一。

当然,日后李如成也不仅仅只限了服装,还做起了房地产地、投资等,投资带来的收益,一度远远超过服装, 如今其房地产、康旅的收入占公司收入的2/3左右。

前几年,其投资带来的收益达400亿元,包括投资了中信证券等,李如成也因此被称为“裁缝股神”。

3、财富曾达800亿的裁缝首富

第三个人,是真的做过裁缝,而且一直在做服装。

他叫马建荣,其实是绍兴人。

马建荣的父亲马宝兴是一个裁缝,很小年纪就到上海当学徒,曾经到日本学习技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凭借过硬的技术能力,担任上海针织二十厂技术副厂长。

出生于1965年的马建荣,不爱读书,但喜欢裁缝,13岁时就辍学当了学徒。

1990年,宁波北仑区政府联合澳大利亚五洲织造有限公司、上海针织二十厂共同投资建立一家服装厂。三方分别负责基建和部分设备购买,协助选购原料和销售,和派遣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马宝兴被上海针织二十厂作为高级管理人才派到这家合资厂担任副总经理。

这家厂的名字来源也很有意思,为了突出上海特色,所以取了个“申”字,为了体现外方,取了个“洲”,名字就叫——

申洲。

这家公司就是日后在服装代工行业大名鼎鼎的申洲国际。

当时只有25岁的马建荣进入了申洲。

刚开始,申洲经营并不好,但他们一直严格把控质量,大家都知道海尔的张瑞敏砸冰箱的故事,申洲也烧过一批婴儿服装,因为这批服装淋水后会掉色。

直到1997年,获得优衣库的订单——这是申洲的第一个大客户,申洲才正式步入快速发展的正轨。也是这一年,马宝兴将申洲针织厂交给了马建荣。

随后,耐克、阿迪等都成为申洲的客户。

2005年,申洲国际在港交所上市。

与郑永刚、李如成不同的是,马建荣的申洲一直致力于服装制造,不仅把OEM做到极致,被称为服装行业的富士康,还逐步向ODM模式转型。2021年,上市公司申洲国际的营业收入为238.45亿元,而宁波申洲针织有限公司超过360亿元。

如今,申洲国际的市值达1400亿港元,去年曾突破3000亿港元。

在2021年胡润百富榜上,马建荣的财富达820亿元,2022年回落到400亿元,是中国服装行业的首富。

3个宁波“裁缝”的故事是不是很传奇?但他们只是“红帮裁缝”的代表人物,宁波共有约840家家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还曾出现太平鸟等也曾风靡全国的品牌。

郑永刚已经离去,但杉杉不会离开,宁波一个又一个“裁缝”会接过接力棒。

宁波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裁缝”?

#财经新势力新春季##宁波头条#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rencai/90295.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