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人才百科 -

应届生(应届生)

  • 人才百科
  • 2024-01-11 16:00
  • 龙泉小编

考研,考公,还是就业?对于毕业生而言,是天大的选择。


而在每一道选择背后,“规则”如毛细血管般遍布丛生。其中需要权衡思量的重要“变量”之一,便是“应届生身份”。


就业市场上,“应届生”备受青睐;考公资格上,“应届生”享受倾斜;落户限制上,“应届生”屡获援助。“应届生”身份有多重要?#建议大家珍惜应届生身份#的话题,每年毕业季都会冲上热搜。


纵观近年来的全国两会,“应届生”身份的话题也都是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重点。


今年全国两会,民进中央拟提交《关于多措并举促进青年群体就业的提案》,建议适度延长保留应届毕业生资格时限,进一步落实高校毕业生择业期政策,对部分地方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要求应届毕业生须为当年毕业的做法予以纠正。


而早在2021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孙洁等,就曾建议取消部分地区落户和招聘中对应届生的硬性规定,将应届生身份保留年限延长到5年甚至取消


“应届生”身份,要没了?



“应届生”,其来有自


根据《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国家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择业期内(国家规定择业期为二年)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者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可按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


应届生(应届生)

截图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


应届生的分类可包括当年应届毕业生择业期的应届毕业生。当年应届毕业生即处于国家统一招生的高校学生在学最后一年,即将毕业但还没拿到毕业证的学生;择业期的应届毕业生即已经拿到毕业证,但处于择业期内的学生。


其中,“择业期”是备受广大毕业生关注的概念,但各类报名公告中对“应届毕业生身份”的界定相对笼统。一般来说,国家规定的择业期为2年,部分地方延长至3年。如《广东省事业单位2022年集中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报考指南》中,将“应届毕业生”放宽至2022年、2021年、202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其中博士研究生放宽至2017年。


应届生(应届生)

截图自《广东省事业单位2022年集中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报考指南》


而根据对人事或劳动关系的界定,参加工作的时间和工作年限往往参考劳动合同及就业登记、社会保险缴费记录等来认定。也就是说,如果想以“应届生”身份报考“公务员”,高校毕业生需要早做打算,在校最后一年及毕业后两年内不能随意签订劳动合同和缴纳社保。


“应届生”身份存在本身,是国家为了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促进毕业生就业。随着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加,“应届生”身份政策对拓宽就业渠道、稳就业、保民生具有重大意义。2022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大学党委书记焦新安便呼吁国家人社部门进一步明晰择业期“应届毕业生身份”界定要求并规范审核标准。



“应届生”,有多香?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扩大应届高校毕业生招录,主要原因是为高校毕业生创造很多的就业渠道和选择机会。近年来,无论是中央部门还是各地,都在出台措施,面向高校毕业生挖掘更多的政策性岗位。


“公务员”赛道,“应届生”助跑


据华图教育联席总裁郑文照指出,应届生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极具竞争力。2019年-2021年中应届生招考人数占比一直在45%-60%之间,有将近一半的岗位作为应届生身份都是可以报考的。在2023年国家公务员招录计划中,更是设置了2.5万个计划专门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针对应届毕业生的招录占比为近年来最高。


值得注意的是,查询国考招考职位表可以发现,“限2023届高校毕业生”的报考要求更多,而卧薪尝胆保留了2年应届毕业生身份的2022届高校毕业生似乎与其他往届毕业生并无太大区别。


应届生(应届生)

截图自微博


据华图教育统计,实力越强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公考就业的热情越高。在107所高校合计80.71万应届毕业生中,考入公务员的有2.60万人,其中“985”院校应届生34.11万人,公考就业人数1.42万人,公考就业比例为4.16%,占全部“211”高校公考就业人数的54.61%。


响应号召,企事业单位倾斜


除了公务员考试以外,近年来不少企事业单位招聘正向应届生倾斜。其中,国企招聘高校毕业生力度之大最为显著。


2022年6月,国资委召开国资央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题部署视频会,会议要求国资国企招收高校毕业生人数要在去年基础上有更大的增幅,并提出在落实秋招和春招的基础上,尽快集中启动夏季招聘。截至8月31日,全国国有企业年度招录高校毕业生超过76万人,同比增长23.4%。


2022年9月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下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2022年国有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增人增资有关意见的函》,鼓励和支持国有企业2022年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规模,加大国有企业增人增资政策支持力度。四川省转发文件,并对“招聘高校毕业生”口径范围作了进一步明确,即包括2022年度毕业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和技工院校毕业生,以及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和技工院校毕业生。


应届生(应届生)


此外,早在2022年4月,济南便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提出国有企业新增就业岗位招聘应届生比例不低于50%,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6月,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全市国有企业新增岗位应拿出不低于60%比例用于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





取消“应届生”身份,呼声渐高


然而,“应届生”身份既是保护,也是威胁。


一方面,“应届生”身份仿佛有“光环”加持,为毕业生提供一条“体制内”的通路;另一方面,“应届生”的存在为选择“慢就业”、灵活就业的往届毕业生堵上一道大门。


而对“应届生”身份的高度关注,也使不少毕业生为保留公务员报考资格,宁可选择先不就业,反复报考体制内就业岗位。这一行为甚至延伸至不少往届生身上,通过考研来获得“应届生”身份,继而以“研究生毕业后去考公”为后续规划,也是促使“考研热”持续升温的一大原因。


2022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胡卫从保障平等就业的角度,呼吁取消应届生身份限制。他认为招聘时限制应聘生身份,既不利于离职再就业人员的重新就业,也阻碍了超过择业期的往届毕业生的求职。“必须看到,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出现了一些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灵活就业以及女性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居家生子等情况,这一择业期政策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而这种身份性限制,也意味着为求职者的“社会时钟”戴上了镣铐,一旦错过,便失去了一个实现就业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


2023年3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介绍,随着经济运行整体好转,2023年就业形势将持续回暖,保持总体稳定。但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2023届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然而片面强调“应届毕业生”的身份,限制大学生先就业再择业的可能性,或许并不足以化解就业难题。如何帮助大学生度过毕业后的工资低、工作难的“艰苦岁月”,给予应届毕业生更多的容错空间,或许才是“应届生”相关举措实施的应有之义。

来源:软科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rencai/98075.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