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公司招聘 -

北京钢结构工程(建筑行业钢结构专题研究)

  • 公司招聘
  • 2023-08-16 06:00
  • 龙泉小编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安证券,尹沿技)

1 钢结构是具备多种优势的建筑结构形式

1.1 钢结构行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钢结构是主要由钢板、型钢、钢管、钢索等钢材,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而成 的建筑结构形式。与其他结构形式如钢筋混凝土结构、砖石等砌体结构相比,钢结 构不仅具有强度高、自重轻、塑性韧性与抗震性能好等诸多优点,且适用于机械化 加工,工业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由于很少使用水泥砂石等材料,大幅度减轻了扬 尘、建筑垃圾和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钢结构在我国的发展大致可分为 4 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 展,钢结构曾起到重要的作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建设了一大批钢结构厂 房、桥梁,但受到钢产量的制约,在其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钢结构被限制使用在其他 结构不能代替的重大工程项目中,我国钢结构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钢产量逐年增加,1996 年钢产量更是 超过 1 亿吨,钢材供不应求的局面得以改变。建设部于 1997 年发布的《1996-2010 年建筑技术政策》中明确提出了合理使用钢材,推广和发展钢结构。2008 年奥运会 和2010年世博会在我国举办,更为钢结构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契机。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不断成熟更是为我国钢结构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国钢结构 正处于迅速发展的初期。


作为最主要的建筑结构形式之一,钢结构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机械、能源、 市政设施等行业。钢结构的分类方法尚无统一标准,按应用领域可分为设备钢结构 (密封压力容器钢结构,塔桅钢结构、船舶海洋钢结构、水利钢结构、煤炭电力钢结 构、钎具和钎钢、地下钢结构等)、建筑重钢结构(高层钢结构、重型厂房等)、建筑 轻钢结构(轻型厂房、钢结构住宅等)、桥梁钢结构、空间钢结构等五大类。

1.2 我国钢结构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钢结构行业仍处于成长期,钢结构占建筑用钢量比例较低。2012-2019 年我国 钢结构产量持续较快增长,CAGR 为 12.37%,2019 年全国钢结构产量 7920 万吨, 同比增速 15.22%。从钢结构占粗钢产量之比来看,2017-2019 年钢结构占粗钢产量 分别为 7.39%/7.41%/7.59%,未出现显著提高。2018 年建筑钢结构产值 6736 亿元, 同比增速 32.08%;建筑钢结构产值占建筑业产值的比例在 2012-2018 年始终稳定 在 2%~3%之间;

从下游建筑领域来看,建筑业是钢材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2017- 2019 年钢结构建筑用钢量占建筑业总用钢量之比为 14.9%/16.4%/17.7%。2016 年 11 月工信部发布的《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 年)》中提出“到 2020 年 钢结构用钢占建筑用钢比例从 2015 年的 10%提升到 25%以上”,依此目标,2020 年钢结构产量有望实现快速增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发展钢结构较早,钢结构行业已成为主要的建筑结构形式,美国钢结构建筑用钢量占比逾 50%,日韩等国家的钢 结构用钢量约 40%,相比之下,我国钢结构产量还有至少一倍的上升空间。


2018 年钢结构建筑完工项目用钢量 276.57 万吨,建筑面积 2450 万平方米,占 2018 年全国房屋竣工面积的 0.6%。从钢结构的应用领域来看,多高层/高层/超高层 建筑钢结构用钢量最大,占比为 33.52%、其次是文体中心、展览中心等公共建筑, 占比 26.40%,厂房钢结构用钢量占比 20.83%,桥梁、车站、机场等交通枢纽以及 电厂、通信塔架等基础设施总共占比 15.79%,住宅之比为 2.39%。

1.3 政策力度大,产业升级与生态环保双管齐下

通过梳理国家近年来与钢结构行业的相关政策,我们认为国家推动钢结构建筑 发展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以带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建筑业全面转 型升级,二是以推广绿色建材、建筑垃圾减量的生态环保路线。

2 装配式建筑热潮开启,钢结构住宅大有可为

2.1 装配式建筑:建筑工业化转型的必由之路

国家大力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装配式建筑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简单来 说,装配式建筑是指由预制构件通过可靠连接方式而建造的建筑。根据国家标准《装 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2-2016 中的定义,装配式建筑是“结构系统、 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主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 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围绕“六化”展开,即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 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


在我国工业化水平稳步推进、人口红利消退,以及城镇化率快速提升等因素的 背景下,2015 年-2018 年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人数持续下降,2019 年小幅上升 1.38% 为 5364 万人,整体下降趋势未明显改变。与此同时,建筑业农民工工资不断上涨, 2019 年建筑业农民工月均收入达到 4567 元,同比增长 8.51%。装配式建筑减少施 工现场的操作,进而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相比传统的现浇建筑,装配式建筑的产 业化、工业化水平高,工厂生产构件,现场机械化装配可大大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减 少劳动力需求,同时可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提供大量产业化的新农民工人技术队伍。

据住建部的统计数据,2019 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达到 41800 万平方 米,较 2018 年增长 44.6%,2015-2019 复合年均增长率达 54.90%。装配式建筑占 建筑业新开工面积之比也不断提高,2015 年装配式建筑占建筑业新开工面积之比为 1.55%,2019 年该比例达 8.12%。装配式建筑在商品房中的应用也在逐步增加,2019 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中,商品住房为 1.7 亿 m²,保障性住房 0.6 亿 m²,分别占新开 工装配式建筑的 40.7%、13.4%,合计占比超 50%。

就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形式来看,国家及地方推广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力度显然 更大,如住建部等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 若干意见》: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鼓励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积 极推进钢结构住宅和农房建设。


根据住建部发布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指标》(征求意见稿)中的相关内 容,对比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装配式建筑可以减少 20-80%的人工,同时效率更 高,最快能使工期提前 50%。在建筑垃圾减量方面,装配式建筑可减少施工现场垃 圾 10-70%,减少建筑污水 5%-30%,能耗方面,装配式建筑相比于传统建筑减少能 耗 10%-35%。此外,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具有可回收性,可实现 25%-40%的材料回 收利用,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十三五”期间装配式建筑经历了政策密集出台期。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 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出台后,2016 年-2019 年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 市)出台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文件的数量分别为 33/157/235/261 个,不断完善配套 政策和细化落实措施,特别是各项经济激励政策和技术标准为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 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撑。(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2 钢结构是装配式建筑的主流形式之一

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三种,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PC)、装配式钢结构 (PS)和装配式木结构,其余少量装配式建筑采用混合结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 造价相对较低,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大约 2/3 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装配式钢结构约 占 30%,木结构占比较少。

2019年新开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2.7亿m²,占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的65.4%; 钢结构建筑 1.3 亿 m²,占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的 30.4%;木结构建筑 242 万 m²,占比 0.6%,其他混合结构 1512 万 m2,占比 3.6%。在产能方面,2019 年预制混凝土构 配件生产线 2483 条,设计产能 1.62 亿 m2;钢结构构件生产线 2548 条,设计产能 5423 万吨。

根据装配式标准消耗定额的可比口径,装配式混凝土与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总价 的差值随着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装配率的提高而收窄。而根据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的 要求:装配式建筑的装配率不低于 50%来看,PS 结构的价格约是 PC 结构的 1.1 倍。就具体费用来看,钢结构主要在机械费方面较混凝土结构高出较多,约为混凝 土结构的 3 倍。值得注意的是,装配式钢结构的人工费是混凝土结构的 60%~70%, 对于建筑工人的需求相对更少,建筑工人劳动力成本上升将有利于增加钢结构在装 配式建筑中的份额。与此同时,装配式钢结构企业的规模效应提升预计会使钢结构 与混凝土结构的价差进一步缩小。


2.3 预计“十四五”期间装配式建筑复合增速不低于 25%

若以 2025 年装配式建筑占比达 30%为依据,我们保守估计在 2020-2025 年装 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复合增速不低于 25%的情况下可实现这一目标。 假设:

1)2012-2019 年建筑业新开工面积年均复合增长率 2.02%,未来增速保持相对 稳定,以 2%增长;

2)2015-2019 年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复合增长率为 52.90%,根据国家及地 方出台的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文件,预计装配式建筑的浪潮将持续,装配式建筑 新开工面积维持较高增速,到 2025 年装配式建筑占建筑业新开工面积之比有望达 到 30%。


3 钢结构各细分市场均有较强需求韧性

3.1 设备钢结构市场:制造业需求稳定,新基建注入新动能

设备钢结构是重型装备制造业的一个重要分支,设备钢结构的发展速度与工业 发展速度紧密相关。设备钢结构的类型及应用领域很广,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中的 特种建筑、设备机架及支架(如水泥窑尾、电力与通信塔架)、锅炉钢架(电力锅炉 及其他锅炉塔架)、特种设备塔架(石油管道、海洋平台、港口设备、化工设备)等。

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速平稳,预计设备钢结构未来市场需求将保持稳定的发展空 间,随着市场对设备钢结构的认同度不断提高,设备钢结构的应用量有望持续增长。 随着“新基建”等战略新兴行业的投资规模扩大,涉及钢结构需求的特高压建设和 5G 基站建设将为钢结构行业带来潜在增长需求。

根据我们的测算,2020 年随着新增专项债额度增加、专项债可用作项目资本金 范围扩大、专项债投向基建项目比例大幅提高,专项债撬动的基建投资规模相比 2019 年将大幅提升 4-6 万亿元。 测算假设如下:


1)根据已公布数据,为方便测算,2019 年专项债投向基建比例为 25%,且项目资 金来源中专项债占比按 50%计算;

2)根据 2020 年已发专项债的情况来看,投向基建的比例按 55%计算;

3)2019 年 9 月国常会明确专项债可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扩大为 10 个领域项目;且 专项债资金用于项目资本金的规模占该省份专项债规模的比例从 20%提升至 25%。 以此为根据,在乐观、中性、谨慎情形下,我们预计专项债用作资本金的项目占比在 全部基建项目中占比为 50%、45%、40%。

而从中长期来看,政策利好已经打开巨大的成长空间,基建增速或将进入位置 较高的平台期。从相关政策来说,一方面在供给端盘活了土地和资金的供应,另一 方面在需求端通过国家战略为基建需求提供了确定性。


3.2 建筑重钢结构市场:城镇化建设支撑多层建筑需求

截至 2018 年底,我国在建 250m 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共 117 幢。在建的超高层 建筑主要集中于 250~300m 与 300~400m,分别有 48 幢(41%)与 54 幢(46%)。 500m 以上在建的超高层建筑有 5 幢。超高层建筑采用的材料主要以钢-混凝土混合 结构为主,共 229 幢(75%),250m 以上的纯钢结构共 17 幢,约占 6%。

国外 200 m 以上的建筑,钢结构占 85%以上,美国和日本是在高层建筑中采用 钢结构最多的国家。我国城镇化建设还有较大的空间(从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 看,人均 GDP 达到 1 万美元、城镇化率达到 60%后,至少还将有 10 年到 15 年的 城镇化较快发展期)。十四五期间,我国城镇化建设将较好支撑城市公共建筑对高层 重钢结构的需求。


3.3 建筑轻钢结构市场:政策力度大,钢结构住宅前景广阔

建筑轻钢结构主要应用于轻型工业厂房,钢结构住宅等。工业厂房建筑的发展 速度与工业发展规模密切相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呈持续、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具 有确定性,钢结构在工业厂房领域的应用将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

在钢结构住宅方面,我国更是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差甚远。国外低层轻钢住宅 体系已较为成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早已在低层住宅中广泛采用轻钢结 构,日本大量建造的钢结构建筑中 90%以上为 5 层及以下的低层建筑,在澳大利亚 轻钢结构住宅市场占有率为 15%,欧洲一些地区也采用了联排式钢结构住宅。

我国钢结构在超高层、大跨度空间结构、工业厂房领域应用已较为广泛,钢结构 设计理论、规范标准、施工技术也非常成熟,随着建筑工业化和钢结构住宅产业化 发展进程的加快,在国家顶层设计及产业政策的助推下,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将进入 全面提速阶段,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将有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前景。2020 年,全国住 房和城乡建设工作部署的九大任务中有两大任务涉及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从城镇化 率来看,按当前 60%的城镇化率计算,我国房屋新开工面积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3.4 桥梁钢结构市场:受益交通基建的不断加速

道路交通市场在铁路、公路、城市交通、桥梁领域均对钢结构有较大需求,现代 高速铁路建设要求路基具备较高的抗冲击性以及高度的平整性,近期国内新建的高 速铁路多采用高架设计,并采用钢结构作为高架桥梁的主要结构。随着我国城市化 进程的加快,全国各大城市开始了新一轮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需要建设大量的立 交桥、高架桥、过水桥梁、人行天桥和轨道交通。

我国在铁路、公路、桥梁等交通基建领域的投资,对桥梁钢结构的发展产生较大 推动作用,桥梁钢结构市场需求量在未来几年将大幅增长。根据 2011-2019 年交通 运输部《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 2011 年至 2019 年公路建设投资规模 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7.2%。2019 年,全国新增道路公路建设 16.6 万公里,公路里程 累积达到 501.3 万公里,其中新增高速公路0.7 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累计达到14.96 万公里。公路桥梁数量从 2011 年的 68.94 万座增加到 2019 年的 87.8 万座;其中特大桥梁由 2011 年的 2341 座增加到 2019 年的 5716 座,增加了 144.2%。在铁路 方面,自“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以及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的陆续开工建设以 来,我国铁路建设进入高速铁路快速发展阶段。高铁的基建工程多使用钢结构高架 桥梁作为路基,铁路基建投资也会倾向选择钢结构桥梁工程。

3.5 空间钢结构市场:钢结构在公共建筑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空间钢结构主要应用于各类大型场馆,包括体育场馆、展览馆、会议厅、活动中 心、机场航站楼、车站等大型公共建筑。钢材由于自重轻、强度大、可塑性强,容易 实现较大连续空间结构和设计多样化,使得钢结构在机场等场馆建筑领域具有更为 显著的竞争优势。2017 年 3 月,发改委、民用航空局发布《关于印发全国民用运输 机场布局规划的通知》,规划到 2020 年我国运输机场数量达 260 个左右,将完善华 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六大机场群;到 2025 年,在现有(含在建)机场 基础上新增布局机场 136 个,全国民用运输机场规划布局 370 个(规划建成约 320 个)。预计“十四五”期间,国家加强对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拉动钢结构的需求。

在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方面,2020 年 9 月住建部等 9 部门印发意见加快新型 建筑工业化发展中提出“鼓励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积极推进钢结构住宅和农房建设,多地也都出台了相关政策,如北京市鼓励学校、医院、体育馆、 商场、写字楼等新建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建筑,其中政府投资的单体地上建筑 面积 1 万平方米(含)以上的新建公共建筑应采用钢结构建筑。


3.6 钢结构市场空间拆分与测算

我们结合已有的 2018 年和 2019 年金属结构行业协会数据进行了测算,从五大 类钢结构市场来看,目前规模最大的是重钢结构、轻钢结构、空间钢结构市场,我 们测算 2018 年厂房/住宅/公共建筑钢结构需求占比为 29%/11%/22%;而从渗透率 来看,我们测算 2018 年竣工住宅中钢结构渗透率仅为 1.27%,其他领域钢结构渗 透率普遍超过 10%。考虑到相关政策的推广力度,我们认为钢结构住宅或将成为未 来增速最快的钢结构细分市场。从目前的市占率来看,对标发达国家,钢结构住宅 的渗透率至少还有 10-15 倍的提升空间。

4 市场集中度仍低,商业模式趋向多元

钢结构产业链从企业类型来看包括上游的钢材供应商、中游的钢结构企业以及 下游的工程企业;而从钢结构的业务类型来看,从上游至下游可大致分为设计、制 造和施工三个环节。 钢结构的生产原料主要是钢板、焊管、型钢、无缝钢管等钢材,H 型钢和中厚板 是钢结构中最常用的产品,我国钢材产量常年位居世界第一,钢材的供应量稳定, 另外,我国钢企也关注到钢结构对钢材的需求,积极研发耐腐蚀钢材等,助推钢结 构发展。在价格方面,钢材采购约占钢结构生产成本的 50~80%,钢材价格直接影响 钢结构利润。

4.1 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强者恒强格局可期

当前我国钢结构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低,钢结构行业 CR5 仅 5%左右,而美国 排名前三的钢结构企业市占率为 50%以上。从企业类型角度来看,我国钢结构企业 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以建设施工工程总承包为核心业务,钢结构主要为系统内部所 用的大型央企,如中建科工(中建钢构)、上海宝冶等;二是钢结构产品制造、钢结 构建筑工程承包等为主业的民营企业,如鸿路钢构、精工钢构等;三是中小型钢结 构产品制造企业。

从企业数量的角度来看,2019 我国年产钢结构 100 万吨以上的企业有 4 家, 50-100 万吨企业 11 家,10-50 万吨企业 39 家,5-10 万吨企业 33 家,行业内中小 型企业较多,头部企业少。


从产品角度来看,建筑重钢结构等高端钢结构产品在精度要求、价格难度和制 造工艺等方面难度较大,壁垒相对较高,竞争取决于企业技术、产品质量、资金实力 和规模等,行业集中度相对更高;轻钢结构技术成熟,进入门槛较低,中小型企业涌 入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产品毛利率较低,企业竞争优势主要依赖规模化生产。2016 年钢材价格波动叠加下游建筑业需求低迷,部分小型钢结构加工企业倒闭,钢结构 行业集中度得到一定的提升。2019 年年产钢结构 5-10 万吨的企业数量再次出现大 幅度下降,预计随着钢结构技术标准、行业规范的完善将进一步加速中小企业退出 市场,钢结构行业强者恒强格局可期。(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4.2 制造模式和承包模式代表钢结构企业的不同发展路径

钢结构的生产主要包含钢结构设计、制造、安装三个环节,因此,钢结构行业具 备制造业与建筑工程业的双重特性。钢结构企业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 是客户提供图纸,钢结构企业以制作钢结构构件为主要业务的制造模式,此种模式 的代表企业是鸿路钢构;第二种是钢结构企业负责制作与施工、安装为主的承包商 模式,第三种是钢结构建筑总承包模式,钢结构企业负责钢结构的设计、制造、安 装等全过程。目前,精工钢构、东南网架等国内大型钢结构企业以分包、总承包的模 式为主。

制造模式的优势在于现金流较好,且容易体现规模效应;而承包模式抗周期能 力更好,且有望获得更高毛利水平。由于垫付资金相对较小,资金周转率和使用效 率相对较高。对比鸿路钢构与精工钢构可以看出,在 2017-2020Q3 间,鸿路钢构的 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存货周转率优于精工钢构。在此情况下,精工钢构的存货和应收 周转率要优于鸿路钢构,显示承包模式的抗周期能力相对更好。在制造模式下,部 分订单为来料订单,钢材由总包企业或业主提供;承包模式下,钢结构企业采购钢 材,进而掌握钢结构价值链多个环节,毛利相应较高,同时,有利于与钢企建立良好 的合作关系关系,提升上游议价能力。


鸿路钢构的吨成本主要是生产成本,如果是来料订单成本将会更低;精工钢构 的吨成本包含生产与安装,且 EPC 业务的设计/制造/安装成本均有体现,总体来看 生产成本占比 65%左右,安装成本占比 35%左右。

4.3 不同商业模式下核心竞争力的来源不同

对于制造模式的钢结构企业而言,成本控制和规模优势是核心竞争力。我们认 为鸿路钢构的成功案例能够较好体现出制造模式的核心竞争力来源:

1)在成本控制上,我们将公司的优势总结为管理模式和信息化带来的优势。 公司实行紧密型扁平化管理模式,所有工厂的调度由总部统一管控,商务技术、 决算、采购、物资、详图、生产调度、财务、资金、研发均由总部统一管理,去除了 公司部门管理及基地管理这个中间环节,实现了工厂与各责能部门之间的无缝对接; 与此同时,公司通过合理的业务单元和责任中心设置,使财务部门在整体成本控制 网络中发挥核心作用,建立了高效的资金管理和成本核算机制。

从信息化方面来看,公司从 2002 年开始规划信息化管理项目建设,十余年来已 建设了包括 ERP 系统、HLSRM 鸿路供应商协同平台、HLPMP 鸿路项目管理平台、 HLCMP 鸿路客户管理系统、产品溯源系统等一系列信息系统平台。通过信息化优势, 从采购端到生产端实现了高效的成本控制。

2)在规模优势上,公司已经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格局,一是通过大批量采 购提升对上游议价能力,降低原材料成本;二是通过合理的排版配料,统购分配,有 效降低钢材损耗,提高了存货周转率;三是对工期紧、工作量大的项目可组织大规 模的集中生产,能保证交货期及产品质量。近年来公司费用率已经出现较明显下降, 随着公司产能的快速提升,规模效应的体现将会愈发明显。


对于承包模式的钢结构企业而言,产业链协同能力以及向 EPC 模式的转型或将 是未来发展关键。工程总承包(EPC)指承包人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 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的工程承包。EPC 模式减少了成 本中的钢材占比,受周期波动影响更小。据精工钢构 2020 年半年报,采用 EPC 模 式可使钢材在钢结构总成本的比例降至 5%-10%。

EPC 业务普遍来说具备更高的毛利水平。2020 年以来,主要钢结构企业纷纷 募资投向 EPC 总承包项目。EPC 模式使得设计、构件制作以及现场装配等各项工 作均在统一的管控体系内开展,信息集中共享减少了沟通协调工作量和时间,因此 能够节约工期、降低工程总成本。

目前承包模式的钢结构企业数量较多,我们认为对于央企和国企而言,其在工 程经验和项目渠道上具备一些优势,但普遍在制造方面发力不多;对于民企而言,拥 有较多 EPC 和大型工程项目经历的企业将能够在招标阶段与央企和国企抗衡,同时 在制造上,民企当前普遍具备更大的产能规模和更强的扩产意愿,因此民营的钢结 构龙头企业也将一直在市场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4.4 钢结构行业加速迈向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

2020 年住建部提出针对装配式建筑的“1+3”标准化设计和生产体系,即启动编 1 项装配式住宅设计选型标准、3 项主要构件和部品部件尺寸指南(钢结构住宅主要 构件尺寸指南、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主要构件尺寸指南、住宅装配化装修主要部 品部件尺寸指南)。我们预计该体系将全面打通装配式住宅设计、生产和工程施工环 节,推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可以有效解决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与标准化构件和 部品部件应用之间的衔接问题。

其中,针对钢结构行业的《钢结构住宅主要构件尺寸指南》,预计将推动钢结构 行业加速向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迈进。《指南》通过全面提升设计单位和施工企 业的效率,预计将进一步降低装配式钢结构的建设成本,有利于持续扩大钢结构市 场份额。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gongsi/62266.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