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间,作为中国足球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流派,金志扬的“小快灵”和徐根宝的“抢逼围”几乎就是南北足球的简单概括,而作为中国国家队,则是试图将“小快灵”和“抢逼围”合二为一,打造一个全方位的足球风格,集众家所长,糅合各种技术流派为一体。可惜在不停的更换教练的同时,中国足球也没能找到方向。
从最初的“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到现在,一晃40年过去了,这期间的中国足球,哪个国家夺得世界冠军,就学哪个风格:荷兰的全攻全守学不了,巴塞罗那的Tiki-Taka学不了,那学一学前南斯拉夫,弄几个塞尔维亚教练,总可以吧?学一学曼联的442,弄几个英国教练也可以吧?学一学意大利防守,防守那真是咱的看家本领啊!学一学德国的铁血,然后拼命练体能,选拔重身高。再学一学西班牙,弄个卡马乔过来!最后一看不行,学法兰西吧,把阿兰·佩兰弄来!
学了这么多年,中国足球的根在哪儿?中国的足球的根本是什么?
中国40年来的足球现状,映射的,就是一个城市足球的起起伏伏,跌跌落落,从没有到启蒙,到发展,然后逐步完善,渐成规模,最后成熟,再到辉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初期的草根到最后的巅峰,登上顶级联赛,需要无数人数十年如一日的隐忍、守护、坚持和努力,而从巅峰跌落,只需要一瞬间而已。
球迷对足球的热情,就像一个对自己城市热爱的球员,从最初的满怀期待,到激动,到赏心悦目,到失望,再到重燃希望,再失望。经历过一段平静之后,发现自己还是难以割舍足球这段情谊,无法放下这种情结,于是再复出,再重燃希望,再失望,再退出,最后终归平静。
这是一个多么虐心的过程,也是一个令人痛心疾首的结果。原本可以一片锦绣河山的蓝图,在发展变化中和预想背道而驰,最后渐行渐远,偏离了轨道,也背离了初衷,然后真的验证了“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
这就是中国近40年的足球概括,而这一路的发展变化,始终有它的参与者和亲身见证者,湖北足球的旗帜性人物——张斌,就是其中的代表。
很遗憾,算不上顶级球员的张斌,任何的百科,都没有他的资料,关于他的记述也寥寥无几,或许对于这些统计在案的资料而言,不是顶级球员,真的不需要被记住,也不需要被熟知,这就是中国足球最悲哀的现况。
出生于1973年的张斌和同时代的郑斌、王文华等人都是湖北足球的代表人物,注重脚下技术,强调体能储备,通过娴熟的技术来控球,然后利用跑动扯出空间,在跑动中寻求突破,利用个人技术内切或者下底传中,最后完成射门,是整个湖北足球的共同特点。
因此,张斌、郑斌、王文华等都是中场技术流的代表球员,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身体不高大,也不强壮,但是体能充沛、基本功扎实,都有不错的控球能力,盘带、过人、突破精通,传球精准,左右脚均衡,都有一手边路突破、插上助攻的招牌式绝活。
而相对于王文华和郑斌,张斌的技术特点更像前甲A球员魏群,在球队中喜欢替人出头,是球队当仁不让的核心、精神领袖和战术支撑点。张斌不仅是武汉队近20年以来最好的中场,也是截止目前为止最好的10号球员。
当然,客观的说,比起郑智、彭伟国、张效瑞这些著名的10号球员,张斌可能略有不足,他的技术不够华丽,也一直未能走出武汉,登上国际舞台,或许这就是长期混迹于二级联赛,所导致的视野受限、后天能力开发不足。
从青少年开始,张斌一路都是武汉足球发展变迁的历史见证和参与者,把毕生大半时光都献给了武汉足球、湖北足球。每一个武汉足球更替的名字、每一次联赛的上升、下降,都有他的名字,甚至他的名字,就是近20年以来武汉的代名词、整个湖北足球的旗帜。
从武汉红金龙、红桃K、雅琪、光谷、东湖高科、黄鹤楼、天龙黄鹤楼、东方国际、武汉中博、湖北华凯尔,再到今天的武汉卓尔,十几年见证湖北足球的风风雨雨,患难与共,从未背离。近20年如一日的坚守,看过冷眼,受尽酸楚,跌落低谷,再触底反弹,感受过中乙、中甲冠军的荣耀时刻,也享受过冲超的激动人心时刻,十几年的守护,只为一个原因:对武汉这座城市的热爱、对足球的热爱,无法割舍的足球情结,无法割舍的球迷狂热!
在武汉队从甲B到甲A,然后到中甲,再到中超,然后再到中甲,张斌始终是球队的核心,在前腰位置上,无论主教练是谁,后来的球员有多优秀,张斌始终是一个标杆,令后人难以望其项背,也令其他人难以逾越。
张斌的技术特点不以速度著称,也不以突破成名,他更多的是在后卫和前锋之间完成衔接和转换,中场大脑、球队发动机、进攻加速器、球队节拍器等这些专有名词,都只属于他一个人,这就是他十几年一直稳居武汉队核心的主要原因。
关于张斌的数据记录,查无相关资料,他在十几年的职业生涯出场多少次、打进多少球、助攻几次、抢断几次、拦截几次、跑动多少公里,估计他自己都无法记述,这就是一个只会专心踢球,其他完全不顾的优秀球员的真实写照。
张斌曾经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说:这么多年,就一心只想踢好球,给湖北球迷、全国球迷奉献一场精彩的比赛,对得起他们这么多年如一日的热情支持和厚爱,至于能不能进国家队、能不能夺得锦标,这取决于大家的努力和机缘,凡事讲缘分嘛。我个人没什么,有球踢、有这么多热爱球队、支持武汉足球的球迷和其他朋友,就足够了。当然,进国家队是每个球员的梦想,但这也要看时机的。这些年在武汉也习惯了,没想过离开或者去别的球队,因为我本身就是湖北人,这里是我的家。
2004年,当年的武汉黄鹤楼冲超成功,张斌觉得是时候急流勇退了,于是第二年,32岁的年纪,便早早选择退役,进不了国家队、技术无法再进一步、这么多年的坚持,感觉身心疲惫,都是萌生退役想法的主要原因。
可是一个习惯了热闹、身边围绕的都是球迷的“公众人物”,是无法说走就走,说离开就离开的。于是没多久,张斌又选择了复出。
职业生涯经历过两次从中甲升入中超,然后多次降级,只怕这纪录也是中国足球的一大“招牌”,但对于张斌,或者其他球员来说,谁愿意降级,谁又愿意退役再复出呢?每一个选择后面,都有它难言的苦衷。
退役、助教,然后复出,再打一段时间,再退役,终于到了2013年,40岁的张斌表示:这是我最后一次复出,以后可能再没机会了。
此话一语成谶,复出后踢了没多久的张斌确实感觉身体已经“力不从心”,于是再次退役,这次,真的没有再复出,专心做起了武汉卓尔的梯队教练,从U13教到U17,然后发起组织成立了湖北绿茵足球俱乐部,并担任青训教练。
作为武汉近10年的旗帜性球员、湖北足球的代表,张斌即使不在第一线,也在幕后为湖北足球默默耕耘,继续付出自己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