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缅甸莫西沙附近的一个翡翠新场口有人采到了一块紫罗兰毛料。这块毛料虽然颜色尚佳,但是皮壳上有裂,致使很多人对它并不看好。要知道,翡翠一旦有裂,价值便会大减,裂隙向内的延伸状况无人得知,故会对翡翠成品的开切造成很大影响,故翡翠原料最怕有裂。
然而,一位大胆的缅甸华侨花了20万美元买到了这块毛料,他抱着赌一把的态度将其买下,又辗转踌躇了两年才决定将其解开。
刀片旋转,石末挥洒,当两片春色浓郁、水润透亮、无棉无裂的紫罗兰玉片从机器中取出来后,他当场怔住,如此完美的翡翠他从未见过。
2010年底,当他带着两片紫罗兰玉料参加缅甸公盘时轰动了全场,最终石头以19899999欧元,约合两亿人民币成交。
这块原石即昭仪之星的前身,昭仪之星被制作出来后,估价达6亿。
紫罗兰——有着高贵梦幻的韵味,宛如百变的紫霞仙子,透着温婉浪漫的气质,清新脱俗、灵气逼人,轻而易举便能俘获人心,一直以来都是女人们最爱的首饰之一。
但是,在紫罗兰翡翠的身上,也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特征,让很多人望而止步。这个特征玉目珠宝相信朋友们都知晓,就是我们所说的"见光死"。
紫罗兰翡翠中的"见光死"其实是指紫罗兰的颜色在室内的灯光下观看的时候会更浓郁、更鲜明。而到了室外,特别在光线比较强烈的时候则淡很多,显得整体发白,有的甚至完全变成白色,俗称为"见光死"。对此,很多伙伴会把紫罗兰的"见光死"归结为质量不好,并且认为质量佳,价格高的紫罗兰翡翠不会出现见光死的情况。
然而,紫罗兰翡翠见光死的原理并不是这样的,价值6亿的"昭仪之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昭仪之星"是以一颗重达9499克拉的紫罗兰玻璃种翡翠为主石,旁边有九颗同款无色玻璃种的小型花朵戒指,如众星捧月一般将昭仪之星围绕其中。
这件作品无论是原料还是制作都算得上是一件巧夺天工的旷世之作,然而昭仪之星也存在见光死的问题,甚至被网友戏称为"照骗"。
提到照骗,我们往往联想到的是网络上通过灯光、化妆、美颜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人们。
而昭仪之星在没有灯光的庇护的情况下,它的真实面貌却是这样:
没有了绚丽夺目的色彩,整体显白,对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让人大跌眼镜,而这就是传说中"见光死"。就算是天价的"昭仪之星"也难逃此劫,因此说,质量与价格并不是影响紫罗兰翡翠"见光死"的主要因素,而是源于她自身的颜色。
紫罗兰翡翠普遍出现的"见光死"现象主要与它自身的颜色有关,也就是与可见光谱的物理性质有关。
这还是同一批石头吗?
可见光由七种颜色不一的单色光组成,即红、橙、黄、绿、靛、蓝、紫。颜色不同,波长也不同,红色波长最长,紫色最短。
色浅的紫罗兰翡翠在日光下出现"见光死"现象
在可见光波长进入眼睛视网膜中时会很快与感光色素反应,但因为紫色波长较短,所以最容易因为环境光线把颜色看高或者看低,从而形成见光死现象。
当然,除了与可见光谱的物理属性有关外,还和紫罗兰翡翠本身的质地有一定的联系。
一般来说,紫罗兰翡翠的底子都不是很好,因为棉线较多,所以透明度会较低,在室外光线充足的情况下,白底的反光会强烈一点,使得紫罗兰翡翠整体发白。特别是粉紫,本身颜色较浅,反光的程度也会相应高一点,白色也会更明显。
种粗色浅的紫罗兰翡翠在日光下出现"见光死"现象
而偏蓝紫、茄紫都在自然光下,显得颜色更明艳好看一些。所以,看紫罗兰的优劣,不应该看其色,而是先观其底。包括色占据底多少,以及色深入底的深浅;是浮在表面,还是由内而外。
紫色浓郁色调周正的翡翠一般不会发生见光死的情况,俗话说十春九木,紫罗兰翡翠颜色稍深鲜艳的即使不均匀,只要种好(冰种)的,价格至少要十多万,透明度好的更是比较难得,极为少见。故非常具有收藏价值。文心耕玉为您甄选的紫罗兰翡翠质地细、光泽温润、微透明、颜色浓艳似桃花,望之令人心悦,难以忘怀。
如果你也想成为翡翠达人,请关注文心耕玉,了解更多翡翠知识,欣赏更多翡翠精品。欢迎留言讨论,一起述说翡翠的故事。下期不见不散~